06.18 谈古论今:读《宋史:澶渊之盟》谈当下时势!

宋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他以武开国,却最终以文丧国。由于赵匡胤认为武治是国家动乱的根源。所以由他开始,历代帝王都重文轻武。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宋朝的文化经济极其昌盛发达,而开疆拓土,守卫边疆却一败涂地一塌糊涂。今天,大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的太平盛世中,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似乎越来越少出现在人类的当今文明中,但是例如贸易战这类经济文化的战争却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谈古论今:读《宋史:澶渊之盟》谈当下时势!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经过多番周旋努力,终于还是开打了。

我浏览了很多帖子,大家对贸易战这个问题似乎各有观点,甚至有些人认为,目前敌强我弱,区区几百亿美元,我们就认了。我认为这种思想是很危险的,有必要在这里普及一下宋朝这个朝代的一些历史。这个历史就有《澶渊之盟》开始。在北宋崛起的同时,在北方,另外一个大帝国“辽朝”也随之崛起。两大帝国终于在“幽云十六州”之间开始。“幽云十六州”本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固有领地,但是在北宋之前“五代十国”的政治乱局下,后晋的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人的支持,不惜把这片重镇割让给了契丹。这就 为中原地区埋下了几百年的祸害,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才彻底收复。 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可见它对于中原地区的防守至关重要;同时他又是一片沃土,对于少粮的游牧渔猎民族同样重要。这就有点像今天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争夺圣城耶路撒冷一样。于是,在宋辽两国建国初期,双方就开始在此地大打出手。双方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杨家将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由赵匡胤开始到他弟弟都曾经多次组织过北伐,而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最终迫使宋朝在幽云十六州地区采取了防守的战略。而与之相反,辽国在辽圣宗与萧太后的治理下,国力日强,此时开始了战略进攻的策略。但是,萧太后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她非常清楚,穷兵黩武是很难发展开拓辽国的,只有偃武修文,与宋朝义和才是发展壮大辽国的根本。注意看,这里首先想到宋辽义和的是当时更强势辽朝。(美国是不是这样想的呢?)虽然一心义和,但是萧太后却不是普通人那样拿着礼物来朝见大宋,而是精心策划由辽圣宗,萧太后亲自带领几十万精兵强将亲征南下,大打出手。

澶渊之盟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当辽国元帅萧挞凛兵锋指到黄河岸边的澶州。澶州是当时宋朝都城的门户。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让宋朝举国上下大为震惊。(像不像现在我们听闻贸易战?)当时宋真宗听闻也非常担忧,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可是大殿之上马上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声音,相持不下。(这两派声音由头到尾贯穿整个宋朝。)当时主和的两大人物一个是王钦若,江南人。一听说辽军打到澶州,马上秘请宋真宗迁都金陵。而另外一个叫陈尧叟,蜀地人。也秘请真宗迁都成都。迁都意味着放弃整个中国北方,当时真宗是不愿意看见这样的情况的。于是他自己就倾向了主战派的寇准。在寇准的建议下,宋真宗开始了御驾亲征,亲临澶州主持防御。当时澶州隔着黄河分为两层,前线在黄河以北,而后城在黄河以南。当宋真宗到达澶州后,被沙场上的尸山血海深深震惊,居然不敢亲临前线。最后还是在寇准的威逼利诱之下,才把真宗送过了黄河送到前线。前线的士兵见此,士气大振。击毙了当时俘虏了杨继业(杨家将老令公)的辽朝元帅萧挞凛。而就在宋真宗亲征的同时,收到了辽朝萧太后的议和信。但是,你们不要以为这封信由辽国主动议和就是辽朝割地赔款,他虽然想与宋朝议和,但是却要求宋朝索还关南之地。就是等于要宋朝割地赔款。不过当时北宋初期,宋太祖的锐气未失。

这样的议和条件一是被寇准压下,二来,宋真宗也不敢把关南之地让给辽朝。于是宋辽又继续扯皮,不过时局向着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萧太后急于求和,派特使前来议和。当时寇准与杨延昭(杨家将六郎)都认为时局有利,不能议和,坚决要求收回幽云十六州。但是这时候的真宗却倒向了议和派。派出了特使曹利用去辽议和。临行嘱咐:尽量满足辽国要求,必要时“岁送百万银绢也行。”大家听得这个肯定很愕然,有这么窝囊的皇帝吗?我告诉各位,在宋朝,这是司空见惯。甚至打胜了都要割,南宋岳飞是怎么死的?就是当时宋金议和的一个条件。就如今天中兴被要求高层全部撤换如出一辙。当时寇准知道后大怒,秘密传令曹利用,如果你敢答应给辽超过30万银绢,你回来后我就把你砍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答应承认辽朝的历史地位(以前是不承认的),同时答应每年给辽朝送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看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太窝囊了吧?其实这对于宋国,这已经是最好一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了。后面那些条约真是你看了都睡不着。不过客观的说,限于当时国力,宋辽两国谁也吃不了谁。这份盟约的确是保证了双方和平发展百余年的基础。是极大的有利于双方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本身这份协议对宋朝不算太丧权辱国。但是,但是。这给宋朝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盲目认为无论什么都可以通过赔钱来换取和平。自澶渊之盟后,宋朝廷更开始了重文轻武。结果导致后来与辽金的军事战争中节节失利,气节尽失。直到最后,南宋皇朝的末路。尽管无数名留青史的人物出现在南宋王朝,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都难以挽回南宋的堕落。直到最后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大宋最后一个皇帝投海自尽,十万南宋遗民投海自尽已保气节。

每每读史到此,我总是心潮澎湃,扼腕击节,长歌当哭。既知有今日,何必当初。

由杨家将到岳飞在到辛弃疾到文天祥,每每抗敌入侵取得胜利,大宋朝廷总是第一时间想着如何割地赔款求和,自顾眼前歌舞升平,却忘却身后已是一片神鸦社鼓。

文天祥最后写道:“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人都是短视的动物,是不是只有死到临头了才会做更长远的打算呢? “好战必亡”但是“忘战必危”。想想西湖边秦侩的下场。和平是不能靠屈辱与忍让得来的。和平必须要有能战敢战的底蕴做保障。这次贸易战我是非常认同国家的作为的,不要说500亿,就算是五块钱。只要你是用战争的名义来索要的,我们统统原封不动以牙还牙。

巴菲特说过,从来没有一个人是靠做空自己的国家发财的。反而是有无数敢于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捆绑的人最后成为富甲一方,例如霍英东,李嘉诚等等。敢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与国家的利益捆绑,敢于在最国家最不明朗的时候抄底国家。

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两天已经把子弹准备好了,如果明天股市直破3000点,我会毫不犹豫把我现在所能动用的资源全部投入股市。我已经做好一年不交女朋友,不出远门,不上淘宝京东的决心与准备。

不敢说自己要与国家共度时艰。但是这个敢于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捆绑的决心还是有一些的。(转自:雪球为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