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大明王朝1566》裡,最大的貪官其實是嘉靖帝!

這不是反腐劇,也不是權謀路,更不是朝爭劇。她所展示的東西看起來相當複雜,實際上卻又非常簡單。比如沈一石之死,他身為浙江第一富商,巡撫、布政使對他都客客氣氣,在改稻為桑的兩難之事上,也是奇謀百出,有進有退,最後那一手賑災更是神來之筆。但結果還是落了個抄家滅門的結局。

《大明王朝1566》裡,最大的貪官其實是嘉靖帝!

嚴嵩說的好,抄沈一石的家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國庫空虛,要用錢。自古朝廷斂財不過兩種手段,盤剝百姓、屠戮商賈。沈一石既然替皇帝安撫了百姓,那就只有拿他開刀了。百姓逼急了會造反,商人殺多了,見過幾個起事的?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後,君復傷!很多時候,殺你根本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你是誰。他是個很通透的人,在楊金水還花言巧語安撫他的時候,已經看透了自己必死的結局。面對捉拿他的官兵,敲了一段禰衡當年為曹操演奏的《風吹荷葉煞》的鼓曲,然後走入大火。

《大明王朝1566》裡,最大的貪官其實是嘉靖帝!

海瑞塑造的也很經典,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忠臣,而是有手腕,有眼光的理學中人。臣不可以不諍於君,並不是愚忠。他敢於懟巡撫,懟按察使,懟錦衣衛,最後備好棺材,對嘉靖皇帝說出那句: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都是因為他忠於理學,忠於大道。己身白璧無瑕,自然無所畏懼。

即便是那些貪官奸臣,也並未臉譜化,一個個都是性格鮮明。劇看到一半,其實就能明白,最大的貪官就是皇帝,說什麼朕不過四季常服,一出手就賞人十萬匹絲綢。天下是皇帝的,但明朝講究是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揮霍無度,治國無方會有人以死相諫。楊慎的那句“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讓明朝皇帝心有餘悸,所以嘉靖才會既要百姓當他是聖君,又要由著自己性子來。利用嚴嵩斂財,即便知道嚴黨從中斂財,還是一直護著嚴黨。最後貶罰嚴黨,卻是因為稅收比往年多了。認為嚴黨以前貪腐太多,給自己的太少。案子牽涉到呂芳了,就把伺候他大半輩子的老人逐出宮去,讓所有汙名落到呂芳身上。嚴黨名聲太臭了,就剷除嚴黨,換上高拱徐階,自己還落個明君的讚譽。

《大明王朝1566》裡,最大的貪官其實是嘉靖帝!

其實一直覺得的這段歷史是很難寫,很難拍的,畢竟幾十年前,有一部同樣題材的劇目的遭遇,還讓人不寒而慄。現如今,一部四十多集的電視劇,受於時代和政策的限制,還能用隱晦的手法說了這麼多,真不枉豆瓣9.6的高分了。

《大明王朝1566》裡,最大的貪官其實是嘉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