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習主席去年在“達沃斯”

每年一月,包括各國首腦在內的全球政界、經濟界、學術界著名人士都會齊聚瑞士山區度假勝地達沃斯,召開世界經濟論壇(俗稱達沃斯會議),圍繞全球各類問題展開討論。去年,首次參加達沃斯會議的習近平國家主席發表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次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兩次演講都提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而短短一年後的今天,我感到其理念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比如,聯合國相關文件和決議多次提及,今年的達沃斯會議也延續了這一思路,將主題定為了“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種種現象都反映了這一點。達沃斯會議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表示“習近平主席那次講話具有歷史意義。當時提出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成為了今年達沃斯會議的主題,期待今後也能繼續順承這一理念”(新華網 1月26日)。

展望宏大的浪漫主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給人一種極為宏大的浪漫主義印象。不過,在去年達沃斯會議的主旨演講中,習主席提到“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注2),從這個觀點來看,就會浮現出一種印象———這是“身邊現實世界中的事情”。“我和你”或許也可以換成“本國和他國”。

今天,除了中國以外,恐怕沒有別的國家提出這種宏大的理念和方案後能夠得到全世界的共鳴。現在,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各國之首,在許多方面都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認為,今後將有越來越多國家贊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參與其建設工作。尤其是中國宣稱將在國際社會中為其利益發聲的發展中國家,以及已有100多個國家支持、參與的“一帶一路”構想沿線國家或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習主席去年在“達沃斯”

2017年4月,肯尼亞的民眾在觀看由中國企業修建的鐵路,這是肯尼亞獨立以來的首條鐵路。

與“一帶一路”構想的共同點

話說回來,2013年由習主席首次提出,目前被認為已經從構想進入實踐階段的“一帶一路”構想可謂是宏大的世紀工程,兩者之間具有許多共同點。比如,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是“共贏共享”(注3),而“一帶一路”也是如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和生態建設這“五個堅持”(注4),而“一帶一路”構想的事業支柱則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內容上有不少地方與“五個堅持”重合。要說“一帶一路”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行區”或者“試驗區”恐怕也毫不為過。

“中國智慧”與“中國方式”

去年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被列入了聯合國的決議之中,不斷在國際社會上得到推廣,可以認為這種現象的背後,反映了中國希望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態度。在去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19大)上,習總書記(國家主席)作政治工作報告,三處提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一次提到是“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關於如何深入解讀這段話,我想借用楊潔篪國務委員的話(去年11月19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楊國務委員首先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接著提到“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快速崛起,日益改變國際力量對比,也日益重塑國際關係理論和實踐。國際格局以西方佔主導、國際關係理念以西方價值觀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論”已難以為繼,西方的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各種弊端積重難返,甚至連西方大國自身都治理失靈、問題成堆。國際社會迫切呼喚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構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和秩序,開闢人類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後面還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就是我們為全球治理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或許可以說,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產生了歷史新鮮感,對構建工作寄予了期待。

夥伴關係是重要要素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恐怕並非易事。不過,中國似乎已經想好了獨特的路線圖。換句話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個堅持”之一的夥伴關係的構建工作就是其中的一步(注5)。關於這個夥伴關係,習主席在去年1月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時發表的演講中提到,“中國率先把建立夥伴關係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同9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國將進一步聯結遍佈全球的‘朋友圈’”。可以認為,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就在於此處。想必中國考慮的路線圖是以夥伴關係為前提,擴大“朋友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於夥伴關係,楊國務委員的文章也將之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條件多次提及。無論任何時代,地球上都存在歷史、民族、宗教、政治體制、經濟發展階段、價值觀和利害關係不同的各種國家,各種各樣的人類居住在這裡,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構建夥伴關係的核心不是歐美式的零和關係,而是共贏共享,也就是重視“共同”的“三共”精神。正可謂是“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想必對於擁有各種國家、各種人、各種問題的地球而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會成為巨大的福音。

在3月即將召開的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面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中國又將向世界提出怎樣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對此非常關注。

注1:原文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

注2:原文為“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注3:等同於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理念

注4:去年1月,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總部習主席發表的演講中提及。

注5:特點是通過元首的聯合聲明,而非條約和協定加以構建,會充分考慮當事國的情況。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習主席去年在“達沃斯”

江原規由: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ITI)首席經濟學家

(文章來源:《China Power》,《人民中國》2018年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