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近來,重慶江津區展開了一場全城搜索,徵集一些特別的人,這些人身上帶有兩大特點。第一,幸福的奮鬥者;第二,留在江津的他鄉人。很快,一個名字再現人們視野——郭潤民。人們的推薦理由就四個字:醫者仁心。

顯然,郭潤民是名醫生,他和江津有什麼不解之緣呢?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專程從貴州習水來的一家人點名找郭醫生看病

210國道上的隱形車站

郭潤民是江津廣興鎮一家民營醫院的院長,他所在的醫院在210國道上,在江津與綦江交界處,遠離江津城中心。

記者從江津區政府得知,去年,該區組織民意調查暗訪,郭潤民所在醫院患者滿意度位列全區第三、民營第一。據說,除了江津人信任他,不少綦江、貴州等地的病友放著家門口醫院不去,專程趕去找他,最近一年來,他還要給廣州、深圳的病人在線開藥方。

22日下午,見到郭潤民之前,聽聞一件有意思的事。幾個老病友坐在一塊擺龍門陣,提起醫院門口的隱形車站。那兒既沒站牌,也沒站臺,卻打從80年代開始,在人們心裡設了站。

70歲的蔡長玉是附近的居民,從外地嫁到廣興鎮後,大小病都在郭潤民這看。用她的話形容,郭潤民到哪開診所,診所門口就設有“郭醫生站”。至今,但凡從江津至綦江往返的大巴車上,乘客一說“到郭醫生那裡”,路經此地的大中巴車準會默認卸客。即便駕駛員換了一批又一批,這站名仍不忘於人心。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安貞醫院從幾十個平方米的小診所發展而來

即便跨省也願找郭醫生看病

在安貞醫院門診樓初見郭潤民,個子不高,話不多,見人淺笑。62歲的他,耳朵不好使了,跟他說話得提高嗓門。

採訪時,郭潤民的手機響了,貴州來的病人已經到門診,他立即起身說先下去看看。49歲的餘家書,是從貴州習水坐摩托再轉大巴來找的他。

“郭醫生,我這右小腿痛了好一陣囉,在家那邊診所打了針灸擦了藥不見好。”餘家書掏出了片子,遞給郭潤民。郭潤民一看,典型骨質疏鬆症狀,就開了40幾塊錢的藥,讓她回去吃。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正在給專程從貴州習水來的患者檢查

餘家書在當地看病可以走醫保報銷,大老遠跑來郭醫生這裡看病,醫保卡用不上只能自掏腰包,但是她卻願意。“人生病的時候,誰不想遇到一個負責任的醫生,就信他。”餘家書嘴裡嘀咕著,郭潤民這老醫生靠譜。餘家書一家人大病小病都喜歡來找郭醫生。

不少諸如餘家書一樣的家庭,把健康,託給了郭潤民。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檢查病人的片子

醫治病人20多年分文不收

郭潤民曾有一位讓他揪心的病人,名叫吳秀啟,兩年前去世,生命止步於71歲。郭潤民為其免費醫治時間長達20多年,分文不收。提起這位病人,郭潤民很感傷,他說,醫生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為何如此照顧?他說,“我不放心。”

吳秀啟生前是一位單身老漢,鎮上出了名的困難戶、五保戶,從嚴重支氣管炎發展至嚴重肺氣腫,無親無故。郭潤民承擔起這份職責,尤其在吳秀啟重病時期,他無償為這位病人騰出床位,食宿全包,並時時悉心看護。

吳秀啟生前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低保,平時種點蔬菜瓜果。時常會送些果蔬給郭潤民表示感謝。郭潤民不收,吳秀啟說了這麼一句話,令郭潤民感動至今。“我把命都給你了,這些小東西就收下嘛。”

90年代末,醫院擴建,工地上堆滿建築材料。吳秀啟每到深夜,便打個手電筒,默默來工地當守門人,通宵守物料、守場地。沒有人要求他,他自己自願來幫忙。

吳秀啟生前最後時刻,曾情緒低落,擔心離世後得不到妥善安置,郭潤民對他說:“老哥,你放心,我一定厚葬你。”廣興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張藝告訴記者,吳秀啟去世後,郭潤民真的兌現了承諾,定製了一副實木棺材,負責安葬了吳秀啟。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和同事一起給吳秀啟送去慰問品(照片為郭潤民攝)

滴水之恩,泉湧相報

“病人家庭太困難,沒錢醫,我也會盡心盡力給他醫。”郭潤民這個從醫信條,不知帶給多少人重生的希望。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郭潤民心裡除了醫者仁心,他對這方水土心懷感恩。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和患者的關係十分融洽

郭潤民的老家在四川,1976年參軍來到廣興鎮,在部隊衛生所工作。5年的歷練、進修,讓他練就了一身治病救人的好本事。不僅給當地村民治病,他還響應部隊號召給當地的鄉村醫生做培訓。

從部隊出來後,郭潤民留在廣興鎮,搭了草棚開起磚廠。但天有不測風雲,1985年夏天的一場暴雨,廠房被沖垮,磚坯、設備全部都被沖壞了,辛苦攢下的一點家產全沒了,一家四口連吃住都無法解決。

“兩個孩子不到5歲,跟他們兩口子住在草棚裡,很艱苦的。但是郭醫生人好,大家身體不舒服喜歡找他看,請他開處方,然後自己去藥房買藥,那時候他開處方都不收錢的。”蔡長玉除了是郭潤民的病人,還是多年的鄰居,在他眼裡郭潤民對富人窮人都是一樣的態度、平易近人很好相處。“後來大家看他艱難,就把兩個孩子接到自家輪流吃住幾天。” 蔡長玉說。

在郭潤民最落魄的時候,有人專門送來雨棚幫他擋雨;有人經常送來大米、蔬菜,甚至有人搬家後,把自家閒置的土牆房免費提供給他住。每一個恩情,郭潤民逐一銘記在心。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行醫之初,用村民借給他的房子開的小診所。

下一個目標是讓鄉親有個心安處

自那後,郭潤民重操舊業,開起了“潤民診所”做了一名鄉村醫生。村民們之所以這麼熱情地幫助他,跟他平時常常給村民們免費看病拿藥分不開。

他在開磚廠的時候,就有很多村民前來尋醫問藥,他便在磚廠備了些平時用的藥,以便不時之需。

那時單身漢張科德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張科德的母親患有哮喘。一天傍晚,張科德帶著呼吸困難、神色極其痛苦的母親來到磚廠找郭潤民救助,郭潤民查看了病情後,騎著自行車就到最近的鄉村醫生那裡拿來了張科德母親需要的藥,及時緩解了她的痛苦。從這之後,張科德和他的母親就與郭潤民結下了不解緣。

張科德終身未娶,意外拾得一個有病的棄嬰,他急急忙忙抱去給郭醫生看能不能救活。郭潤民救活了這個棄嬰,張科德的生活從此也有了指望。漸漸地養女也長大成人,張科德去世後,他90多歲的老母親跟著養孫女一起生活,時不時要回到郭醫生這裡看病。

最近一次是幾個月前,張科德的老母親來找郭潤民希望能長久住在他這裡,也因此,郭潤民有了下一個目標,努力讓鄉親父老有一個心安的醫養結合療養院。“現在生活沒有以前艱難了,對於農村的留守老人來說,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養老。張科德90多歲的老母親,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讓這些老人有個心安處。” 郭潤民說。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給病人開處方

他的選擇,就是兒女們的選擇

其實早在2003年,在全國開展的第三次鄉村醫生評優表彰中,郭潤民獲得了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榮譽稱號。30多年來,郭潤民在醫學這條道路上,從未停止過腳步,在他的影響下,子女們也都走上了醫學的道路。

郭潤民的女兒郭玲說,從記事起就時常跟父親上門診療,小時候在學校,聽到別人說她是“郭醫生的女兒”時,總是會有一種自豪感。父親言傳身教,讓郭玲覺得,做醫生,治病救人,是一件充滿意義的事情。

“高考得志願表都是爸爸填的,從本科、專科、大專每一個志願他都給我們填報的是醫學院。”郭潤民的兒子女兒說,對於父親的希望,他們其實也是欣然接受的,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於這個職業有很深的敬畏之情。如今,郭潤民一家不僅兒子女兒是醫生,媳婦女婿也都是醫生。

回望30年行醫路,郭潤民始終在探索,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醫者仁心未變,郭潤民樸實地實踐著:做人要講人品,行醫要重醫德。

重慶江津有個“隱形車站”:走,到“郭醫生”那裡

郭醫生一兒一女也都在行醫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琅 吳娟 實習生 李新穎 文 記者 錢波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