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馬雲早有預判,對銀泰、盒馬、大潤發連番出手,馬化騰心有不甘?

馬雲早就提出新零售的概念,雖然說有點類似於之前的O2O模式,可是阿里的出手必然是以新的手段和能力為其搖旗吶喊,可以說新零售的價值並非在於資本,而在於信息聯通,其拉近了用戶與產品的距離,在提升商業價值的同時,也加速了社會消費,其實早在2014年馬雲入股銀泰就開始了這樣的佈局,只是現在的環境更為成熟,阿里和騰訊都在出手,但是馬雲似乎要更勝一籌,阿里是完完全全的獲得了掌控權,而騰訊只是投資,出發點、力道都不同,可想而知最後的結局會怎麼樣了。

馬雲早有預判,對銀泰、盒馬、大潤發連番出手,馬化騰心有不甘?

阿里最早入局的是銀泰,為其打造的是o2o系統模式,後來,阿里又相繼在盒馬鮮生、大潤發上出手,就是把來自銀泰和盒馬鮮生的新零售的經驗付諸行動,可以說從目前的幾家商場、超市的發展就可以看出端倪來,馬雲早就預判到了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不惜自己做局。阿里先是把線上的流量引流出來,然後把數據庫和銀泰聯通,最後二者的用戶就實現了更好的互動,多平臺之間消費、營銷,徹底將商場盤活,特別是盒馬鮮生和大潤發的入局,使得阿里的手裡多了好幾個籌碼,面對騰訊拿下沃爾瑪、永輝、步步高、海瀾之家也是不懼怕的。而馬化騰入局晚了,但是並不甘心,他手裡有微信,其流量正好可以用來變現。馬雲這一次又要成功了,阿里又要沸騰了!

馬雲早有預判,對銀泰、盒馬、大潤發連番出手,馬化騰心有不甘?

阿里新零售與騰訊有著很大的差別,其一方面通過資本紐帶,深度綁定業內龍頭如高鑫零售、銀泰、三江購物、新華都等稀缺實體渠道,進行零售資源積累,另一方面在各種模式各個業態都以自營形式進行嘗試,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和商業互聯網化全面提升。

而騰訊額則是較為溫和,採取“去中心化”策略,重點是現有龐大流量的變現和質量提升,強調自己要做生態圈的地基,選擇更有效率的企業進行合作,而非直接參與競爭,依託自身技術資源做賦能,發展深度和融合度就略微差一些。

馬雲早有預判,對銀泰、盒馬、大潤發連番出手,馬化騰心有不甘?

網友評價說道:騰訊和阿里是競爭的,這一點馬雲和馬化騰都並不否認,而且是全領域的,對於他們這些建立在互利網行業基礎之上的公司,天生就是互相蠶食和競爭的,為地盤,為資源,為未來更大的成長。營銷的本質沒變,無非就是利用雲數據處理分析消費者購買行為,實現精準營銷,減少適錯

也有人認為,馬雲這步棋走的好,做好新零售,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把天貓和淘寶分離,從而杜絕天貓賣假貨。有出錢的,有唱臺的,一大輪資本壟斷正全面襲來,打通所有環節,將勞動人民關在籠子裡,隨意收割!

那麼,你認為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到底意圖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