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茅山”为道教圣地,茅山派的开山鼻祖又是谁?

茅山以它的道教圣地而著称,茅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后被人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茅山”为道教圣地,茅山派的开山鼻祖又是谁?

茅山道教源远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茅山”为道教圣地,茅山派的开山鼻祖又是谁?

三茅真君

传说汉景帝时期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传说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茅盈被封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茅衷被封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总称三茅真君。

“茅山”为道教圣地,茅山派的开山鼻祖又是谁?

据记载:茅山的宫观道院最盛时多达257处,有房屋5000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三宫为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

后来,1938年9月,日寇扫荡茅山,焚毁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损毁,只剩一些断垣残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政府拨款修复了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合称茅山道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