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 与 道教

七夕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在传统文化中,七月七不仅仅只是表达男女情感的日子,其和道教信仰与百姓们的美好祈愿密切相关。或许,

关于七夕节,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事:

七月七 与 道教

【七月初七与乞巧节】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东汉时,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民间据此传说形成了七夕节,并且一直保留下来。

七夕乞巧,本是汉族民俗。民间初六晚子时祀织女,初七祀牛郎。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月七 与 道教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月七 与 道教

【七月初七与魁星圣诞】

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本是星宿名称,同时,也还是道家神仙人物,主宰文运。在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

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明朝时,科举要实行“五经取士”。所谓“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每经所考取的头一名,称之为“经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乡试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经魁”,故又称“五经魁”或“五经魁首”。此外,科举考试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也称作“魁甲”;乡试中,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也称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义。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其信仰地位仅次于孔子,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拜魁星”仪式亦在月光下举行。在闽东一带村庄里的居民,若是一家人丁旺盛,“七夕”这晚,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仕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不同性别的小天地,各自拜敬自身所求的神仙,表达的是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七月七 与 道教

注:魁星楼夜景

【七月初七与道德腊】

道德腊,是道教五斋祭日之一。《云笈七签》卷三七云:“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节日名侯王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称正月一日为天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之日;十月一日为民岁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之日;十二月初八为王侯腊,是 “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之日。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中已有道教五腊日的记载,至今亦为道教所奉行。

七月七 与 道教

注:道教信仰中的五方五帝

其实,传统节日正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其强大的包容性之下,百姓不论身居何职,当吉日来临,均可以祈求心中所愿。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以百姓心为心”。这个七月七,你是否已经许下了愿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