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吴三桂起兵反清,为何明朝遗民不支持吴三桂?

钱包空了怎么办


一代枭雄吴三桂,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清朝的平西王,观其一生却反复无常:为前途而背弃了大明(汉人),为女人而背弃了李自成,为自保而又背叛了大清……他曾亲手勒死永历皇帝朱由榔,起兵几十万要杀康熙,最后还称帝了!



提起吴三桂,人们多半会想到“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故事,而这个“红颜”,就是一代名妓、倾世美女陈圆圆!

先说说吴三桂“怒发冲冠”的故事。

明朝崇祯帝死后,吴三桂本欲带着人马,投降闯王李自成。不料,吴三桂心爱的女人陈圆圆,却被李自成部将掳走霸占。吴三桂闻知,怒发冲冠为红颜,愤而调转马头,降了满清!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主中原!随后,满人得了天下,成就了少数民族的满人,统治亿万汉人长达200多年历史的大清王朝。



当然,这只是吴三桂的风流韵事,姑且听听。其实我接下来想说:吴三桂,在历史是个“十分尴尬”的风云人物。

明史骂他为“汉奸”,清史称他为“反贼”,明史、清史皆不容于吴三桂。像吴三桂这样处境尴尬的人,除非是他自己造反成功、一统江山当皇帝,在自己建立的朝代写自己的“太祖史”,否则,没有第二条“被定性为正义”的出路。

遗憾的是,吴三桂被康熙帝打败了。所以,明史清史就只能称其为汉奸、反贼了。



若吴三桂胜了,那么历史恐怕就会写成:

“大周开国太祖圣德皇帝吴三桂,天资聪慧,英明神武。太祖曾屈尊于明,后隐忍于清。满清康熙帝无道,残害忠良,天怒人怨,太祖遂于云南起义兵,驱除满夷,一统江山,功当天盖,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OMG!我都写不下去了………这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胜了被捧成神,各种伟大,各种英明,各种拯救万民……其实套路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吴三桂,原本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崇祯帝死后明亡,迫于形势,后来开关降清,放关外的异族满人入关,这就有了背叛汉人的“汉奸”一说。随后,康熙帝削藩,逼起“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为自保起兵反叛满清,这就又有了背叛满清的“反贼”一说。

吴三桂起兵反清时,为什么没得到明朝遗民的拥护和支持?



原因是:吴三桂之前背叛过大明(汉人),投降了外族满清,并且还勒死了南明皇帝朱由榔,替满人卖命,镇压汉人。如今又来反叛满清,反复无常,被认为背信弃义、为人不忠,无法取信于众。所以,当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的政治旗号,以恢复汉人江山来号召大众时,并未得到明朝遗民及汉族大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吴三桂称帝(剧照)



另外,吴三桂军事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幻想“划江而治”而裹足不前、贻误战机等,给了满清康熙帝喘息之机,也造成了他最后的失败。后来战势急转直下,吴三桂在即将要穷途末路的时候,撕下面纱,自己称帝了,建国号“大周”,过了一把皇帝瘾,随后就死了。

一代枭雄吴三桂,始终未成一统江山的“太祖”,也就不能自己书写自己的历史了。


峰子奇观


对于这个问题,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现在来说,吴三桂起兵时,有没有明朝遗民支持,无疑是有的,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官、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若要论民心,他清朝的民心恐怕比吴三桂强不到哪里去。

首先是明皇室,他们自始至终图谋恢复“大明”江山。吴三桂反清的消息出,他们就纷纷响应。福建的朱统铝

“以前明宗室名号,纠集党羽,盘踞山谷”——《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冬十月丁未。

占据台湾的郑经致书吴三桂,声称

“今者四海仰望惟殿下一人,未审军政之暇,亦知有天外孤臣否?”《闽海纪要》卷下

公开表示要臣服吴三桂共同反清,并进兵闽浙沿海地区。

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吴三桂起兵时悼念自己因抗清而死的好友归庄写诗道

“碧鸡竟长鸣,悲哉君不闻”——《亭林诗集》卷四,《哭归高士》

再怀念好友的同时,对吴三桂起兵的欣喜也由此可见。

接着是农民、奴仆的反清斗争。三藩之乱发生后,江西的农民和京师的佃户、奴仆进行了反清起义。据史载,江西“山寇”迭起,袁州府无地无户籍的农民与耿精忠部相联结,

“乘机窃发,斩竿竖旗”——康熙《宜春县志》卷六,《户口》

以质子长期住在北京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联络京师地区的白莲教首杨起隆,利用旗下主仆、主佃的矛盾,组织反清队伍,并定于康熙十三年元旦时“喊杀入朝”。当吴三桂反清的消息传到京师时,杨起隆利用人心不稳的时机,诈充朱三太子,组织奴仆、佃户千人,提前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晚起义。

再次看汉官、汉兵的反清斗争。清政权把维护满族贵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汉族官吏、士兵采取民族歧视态度,因而引起他们的反对。当三藩起兵反清时,贵州、四川的巡抚和提督,广西、陕西的提督以及湖南等省的绿营官兵等,就纷起响应。

此外,三藩举起反清旗帜后,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

因此,并不是没有明朝遗民响应,相反,吴三桂的兵力其实有限,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能够让京师震动,就是因为起兵后有大批人乘势起来共同举事。


尔朱大魔王


古人常言,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朝末年,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抵抗数倍于自己的满清八旗,只因为明朝都城北京被闯王李自成攻陷,吴三桂的爱妻陈圆圆被李自成霸占,于是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降了满清,满清入关之后,遂打败了李自成,建立了大清朝,吴三桂论功行赏,变成了云南王,镇守边陲。


可是后来,吴三桂不肯久居人下,于康熙年间,结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二人发动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加上满期入关后曾对汉族后裔大开杀戒,汉族后裔也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按道理来说,吴三桂反清,加上自己明朝大奖的身份,本应该是一呼百应,却为何起兵后,响应者寥寥无几呢?只因为吴三桂错杀一人,1959年的时候,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缅甸,次年被禽,后被缅甸方交给了清朝,本应押往京城受审的,但是吴三桂为了讨好清朝,竟然亲自处死了朱由榔。本来各地前朝遗民还以为吴三桂为明朝正统,结果朱由榔一死,吴三桂与明朝恩断义绝了,汉族后裔,明朝遗民也对吴三桂恨之入骨。



所以当吴三桂起兵造反时,相应他的人很少,而此次的三藩之乱也历时了8年,最好在1681年的时候,清军攻入了昆明,吴三桂的反清大计就此破灭了。

如果吴三桂没有杀死朱由榔,那么他的反清肯定会得到明朝遗民的支持的,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我是余雯雯,一个爱丽舍的女孩,欢迎大家的关注。


雯雯聊热剧


明朝的人忠君气节很强,在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即位时,在广西偏远的山区有个渔夫,向京城叩拜之后,投河自尽了。这并不是说渔夫太较真儿了,而是百姓心存朝廷的表现,是个人的气节。

气节这个东西说不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为了这个东西,生命都不是最重要的。

吴三桂他是个武将,武将别的没有,最应该有的就是气节,武将的气节,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是也。当然会有人说,武将整天厮杀,不晓得那一天就被杀了,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天都可能是终点,所以他们更珍惜生命。



我要说,很多人都说书生误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等等,可是到了生死的时候武将都不如一个书生,这是让很多人唾弃的。


还有明朝大都是汉人,如果明朝亡了,就是满人的天下,汉人会举步维艰,甚至会收到歧视。而吴三桂是个汉人,帮助满人就是民族的败类,被汉人瞧不起是必然的。

怪人胡说多谢点评!


怪人童心


战争胜利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吴三桂有了两样,唯独缺少了一样!

天时

吴三桂原是大明辽东总兵,镇守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可谓身经百战,部下也都是原来班底;而康熙皇帝虽然聪慧,但是毕竟年少(才19岁),更没有指挥过战争。而且满清入关到康熙时代仅仅三十来年,满汉两族还存在很大的民族矛盾与对立情绪。

地利

吴三桂当平西亲王镇守云南时,所有的税收自己留下,还每年向清政府要拨款粮饷,所以吴三桂不断地招兵买马,且有充足的粮草供应;第二,云南上可攻下可守;第三,满清政府在云贵地区的控制力很弱(本来三藩就是代理镇守)。

凭借着天时和地利,吴三桂在康熙初年举兵反清,兵马达到数十万,声势浩大,波及十余省,此即所谓“三藩之乱”。一开始吴三桂节节胜利,中期转变相持,最后覆亡。

吴三桂失败的原因

一是战略严重失误。吴三桂兵力虽然强盛,但却不具战略眼光。在其起兵之后,既没有“疾行渡江,全师北向”,设法以军事上的胜利去推动政治上的成功;也没有“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据汉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巩固的后方,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逐地争夺一些战略价值不高的城镇。贻误了战机,给了清政府以从容布置反击的时间。

二是吴三桂反清复明不得人心。此时清军入关已经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为次要矛盾。吴三桂以反满相号召不过是刻舟求剑,脱离实际。而且,吴三桂降清以来的自我表演也太充分了。在民族矛盾最尖锐、民族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矢忠新朝”,对各地抗清义军极尽镇压之能事,曾几何时,他却又要“共举大明之文物”了。吴三桂的自我表演使人们看穿了他是一个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覆无常的野心家,一些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对之更是嗤之以鼻耻与为伍。

三是康熙皇帝非等闲之辈。与吴三桂的估计相反,康熙皇帝虽然年轻,但却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早在撤藩之初,便已对撤藩可能导致的后果有所准备,因此在他得知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镇定自若,措置得当。他首先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以在政治上孤立吴三桂,而后,又在京师处死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及其同党,以打击吴三桂气焰,巩固后方。与此同时,为对吴三桂部下进行分化瓦解,康熙帝还宣布,在各省任职的吴三桂部下的亲属概不株连,各安职业。

在军事上,康熙皇帝也作了周密的部署。他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师征讨吴三桂,还分别派出得力将领硕岱、赫业、马哈达、科尔坤等分赴荆州、兖州、太原、四川等军事重地。虽然在叛乱发动之初,清军有所失利,但是,由于在政治上是讨逆平叛,经济上是以全国制一隅,时间不长,便扭转了军事上的失利局面,使得正面进攻的吴军,不能越长江一步,双方在战场上暂时出现了相持的局面。

明朝遗民不支持吴三桂

三大罪状:1、引清兵入关;2、大肆屠杀明朝地方军和反清义军;3、杀害永历帝朱由榔。尤其是杀害永历帝朱由榔,此举使天下汉人彻底寒心。

另一方面,经过顺治和康熙初年的治理,清朝逐步得到天下士人认可,而明末清初的动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损失,正是急需休养生息恢复民生的阶段,此时再挑起战争已经不再有民众基础。


投笔从戎君



吴三桂反清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然而颇为讽刺的是他杀了南明最后一帝永历帝,绝了当时反抗汉人的希望,换取清廷给予的亲王爵位,多年后这位坚定的反明急先锋造反就造反吧,还要打着复明的旗号,那些明朝遗民支持吴三桂才怪了。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之一,当然起的是负面作用,初为明将,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吴三桂在关外满清与李自成两方势力之间左右摇摆,最后降清,助满清入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吴三桂刚刚降清之后还直言不忍对南明小朝廷兵戎相见,清廷也没有强求于他,后来或许是清廷试探他或许他在表忠心,将当时苦苦挣扎的永历政权击溃,逼得永历帝远遁缅甸,最后更是亲自出兵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


吴三桂对于永历帝的处置很是利益化,当时清廷还在犹豫如何处置,因为清廷是打着报君父之仇也就是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入关的,押到北京杀了吧,难堵天下悠悠之口,而且中途有可能被反清复明势力解救。不押往北京吧也不合适,这时候吴三桂就开始表明忠心了,在云南昆明绞杀了永历帝,帮清廷解决了这个难题,清廷大为赞赏,不久吴三桂晋升为亲王。

满清入关以后,开始剃发易服在文化精神上打击汉人,跑马圈地大大剥夺了汉人地主阶级的利益,当时已经是两个民族的对抗,永历帝可以说是汉人反清复明最后的精神寄托了,吴三桂却无耻的杀了永历帝。

吴三桂起兵以后虽打着兴明讨虏旗号,也声称朱三太子在军中,要拥立朱三太子复明,结果自始至终别说拥立朱三太子,都没有找一个假的朱明后裔傀儡骗骗人,但即使如此,因为清廷对于汉人的压榨,也有很多人汉人支持吴三桂,只不过大部分明朝遗民还在观望中,并不相信吴三桂真的改邪归正,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建立吴周政权,更是彻底暴露他的野心,那些观望之中的明朝遗民也彻底死心,这也是吴三桂失败的原因所在,声名狼藉根本得不到汉人势力的真正帮助。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明朝遗民不支持他是有重要原因的。


首先,在早年清兵扣关之时,吴三桂有实力,但却为了自私自利和儿女私情而意气用事,投降满清,导致汉统断绝,相信肯定有很多明朝遗民都会将这笔账算在吴三桂的头上。

其次,吴三桂在投降满清之后,为了效忠满清,大肆屠杀了许多反清志士,甚至许多平民百姓,这是吴三桂头上的第二笔账。


第三,吴三桂反清之后,初期进展顺利,吴三桂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和满清平起平坐,甚至北上也有可能,一度称帝,这也让明朝遗民看穿其真面目。后来吴三桂战略失误,只想裂土封王,世袭罔替,一来此时吴三桂老了,没有多少进取心了,二来吴三桂后继无人。此时的战略失误导致丧失绝佳战机,此后满清优势扩大,吴三桂急于求成之下,全城搜捕可战之兵和粮草辎重,搞得天怒人怨,之后盟友投降以及满清合围之下,吴三桂气死,反清失败。


夜月下鸣蝉


在明朝遗民心中,吴三桂至少有三大罪状:1、引清兵入关;2、大肆屠杀反清义军;3、杀害永历帝朱由榔。尤其最后一条,永历帝是汉人江山最后的希望,吴三桂擒住永历帝之后,本应押解送京,听候清廷发落。可他一来担心押解途中夜长梦多,二来急于向清廷邀功请赏,竟然在云南昆明将永历帝就地处死,此举使天下汉人彻底寒心。



晚明长期的动乱纷争,百姓对于战乱深恶痛绝,再加上吴三桂起兵反清打的是反清复明的口号,自己却建国称帝,将司马昭之心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强奸民意,这样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的三姓家奴,汉人早已对吴三桂深恶痛绝,恨不得寝皮食肉,还会支持他?

对于吴三桂起兵反清一事,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早有神预测:你将有三骂,汉人骂、满人骂、后人骂。不必为吴三桂洗白,貌似他连做汉奸的资格都不够。这样的人,有奶就是娘,后来清廷断奶了,他立马翻脸不认娘。其实,吴三桂反清失败的原因,固然有汉人冷眼旁观的因素,但并非最根本的,当时还是有一小部分汉人是支持他的。据清廷统计,当时归顺吴三桂的清朝汉族官员有500多位,至少在这些人看来,当年吴三桂的斑斑劣迹,远不及清廷剃发易服,跑马圈地的野蛮行径可恶。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吴三桂反清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战略失误

一开始,吴三桂大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可打到长江沿岸时却饮马长江,驻足徘徊,此时的吴三桂意图与清廷划江而治,占据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这一停滞就是三个月,给了清廷充足的喘息时间,帮了康熙的大忙,使他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变得得心应手,有条不紊。这样一来,清廷控制的华北各省和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优势凸显无遗,清廷后劲十足,吴三桂却已成强弩之末,他延误了灭清的最佳良机。所以吴三桂这个人,做盐不咸,做醋不酸,得点好处就卖乖,失点利益就翻脸,典型的鹰犬爪牙。

第二、队友太坑

吴三桂的那几个队友,耿精忠、尚之信、还有台湾的郑经一个比一个坑,全都鼠目寸光,毫无大局观。为了自身利益互相倾轧,窝斗成风。最终,耿精忠降清,尚之信紧随其后,郑氏也退守厦门。只剩下吴三桂孤军奋战,焉有不败之理?



第三、年龄太大

吴三桂起兵时62岁,称帝时67岁,只做了5个多月皇帝便一命呜呼了。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康熙所杀,孙子吴世蕃继位时只有12岁,让一个12岁的孩子继续高举反清大旗,简直痴人说梦。吴三桂一死,吴周政权败局已定,新主年幼,军心涣散,吴周政权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估计吴三桂也知道大势已去,所以在他死前五个月草草称帝,赶紧过一把皇帝瘾再死,似乎也不枉此生了。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时候是清朝狡兔死走狗烹的压力之下发生的,而明朝的遗民不支持他是有重要原因的。

第一,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队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曾命令他帅军勤王,但这位大哥没有,他选择了观望。

第二,有关于他因为所谓的红颜而投奔满清是站不住脚的,根本经不起推敲,说他为情有点玷污“情”这个字,而他投降清朝是一中审时度势的选择,而降清后更是替清军攻城掠地,甚至亲手杀死南明的小皇帝。

第三,华夏文明始终是对一个人的气节比较看重的,他早年叛明降清,晚年反清,十足的墙头草,怎么能跑明朝的遗民放到眼里,更不会让天下读书人放在眼里。

第四,经过顺治和康熙初年的治理,清朝已经逐步的被天下士人认可,而明末清初的动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损失,正是急切的需要修养声息的阶段,此时挑起战争已经不再有民众基础。


泾水书生


吴三桂曾引清兵入关,已是大明的叛徒和罪人,后来吴三桂因为康熙帝撤三藩触犯了他的利益,而起兵造反,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可明朝的遗民选择支持吴三桂的人却很少,理由就是吴三桂曾经是大明的罪人,大明的叛徒。

若是吴三桂没有投降大清,而是偏安一隅,后来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开始造反,估计反清复明的追随者多是吴三桂的部下,外人很少很难有人愿意追随起兵造反,不是顺势而为,这也是吴三桂失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