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宋朝一位侍衛出身的宰相,阻止了再一次“燭影斧聲”

說起燭影斧聲,大家也都比較瞭解:宋太祖的兒子都已經成人,宋太祖暴卒,當時的皇后派太監王繼恩去召趙德芳進宮繼承大統,沒想到王繼恩召來的是趙光義,就這樣趙光義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宋太宗。

宋朝一位侍衛出身的宰相,阻止了再一次“燭影斧聲”

宋太宗即位以後一直為達成三件事而努力,一是證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二是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三是功績超過趙匡胤,以堵住悠悠眾口。這三件只有第二件達成了,而且還是在一位宰相的幫助下,這個宰相就是呂端。

呂端的出身並不高,他生活在五代十國時期,自幼好學上進,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蔭補千牛備身,也就是宮廷侍衛。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呂端也慢慢得到重用,調任太常丞、知浚儀縣,同判定州。

宋太宗即位以後,他的弟弟趙廷美任開封尹時,呂端被徵召為考功員外郎,充任開封府判官。我們說過,宋太宗一直在為傳位給自己兒子努力,封趙廷美為開封府尹不過是權宜之計,對趙廷美有所防範。為了試探趙廷美,宋太宗在親征北漢時,任命趙廷美留守開封,主持國事。

齊王府上下一片歡騰,竟然沒有一個人反對。就在他們彈冠相慶的時候,呂端站了出來,勸說趙廷美:“主上櫛風沐雨,以申吊伐,王地處親賢,當表率扈從。今主留務,非所宜也。“意思就說,現在皇上要出去討伐北漢,而殿下您處於一個敏感的位置上,留守開封會遭到猜忌,不如主動請求跟隨親征,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趙廷美這才恍然大悟,要求跟隨皇帝親征,避免了一場災禍。

呂端為官多年,歷任朝內外官職,沒有突出的功績,但是呂端非常的穩,而且非常大度,慢慢地也被宋太宗所熟悉。宋太宗在調查過呂端以後,給了呂端非常高的評價,“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所以宋太宗不顧眾人的反對,任命呂端為宰相。呂端拜相時,已年屆六十,宋太宗曾後悔發現呂端的才能太遲,對他重用太晚。

事實也證明,宋太宗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宋朝一位侍衛出身的宰相,阻止了再一次“燭影斧聲”

宋太宗病危的時候,呂端入宮問疾,發現只有王繼恩和李皇后,不見太子趙恆。沒錯,又一次出現了王繼恩。呂端擔心有變,暗中通知太子趙恆,讓趙恆趕緊入宮。

宋朝一位侍衛出身的宰相,阻止了再一次“燭影斧聲”

實際上王繼恩有了第一次的擁立之功,還想再來一次,密謀要擁立趙元佐。太宗駕崩以後,李皇后讓王繼恩來到中書省告知呂端。呂端知道有變,抽身出閣,將王繼恩鎖在中書畫閣中,並派人予以看守。然後進宮說服了李皇后,最後擁立趙恆即位。

即位大典上,呂端為了防止掉包,請求侍臣捲簾,他登殿審視,確認是趙恆後才退降殿階,率群臣高呼“萬歲”。這就是宋太宗說呂端的大事不糊塗,宋太宗果然是選對了人,避免了又一次宮廷政變。

呂端深得趙恆信任。呂端六十六歲逝世後,朝廷追贈司空,諡號“正惠”,並追封其妻李氏為涇國夫人,任命其子呂藩為太子中舍人、呂荀為大理評事、呂蔚為千牛備身、呂藹為殿中省進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