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江淮平原

江淮

平原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位於中國江蘇省、安徽省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以及安慶至鎮江長江段的南岸一帶主要由長江、淮河沖積而成。地勢低窪,水網交織,湖泊眾多,有洪澤湖、巢湖和高郵湖等,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江淮平原由蘇中平原和皖中沿江平原兩部分組成。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江淮平原

蘇中平原位居江蘇省長江與淮河之間,包括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海安縣)、鹽城市(濱海、響水除外)及淮安市(淮陰縣北部、漣水縣除外),裡下河平原被包括在內,總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蘇中平原的北部地區並不在長江流域內,所以江淮平原是否整體歸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有待商榷。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江淮平原

上圖:姜堰油菜花;下圖:高郵湖邊

皖中沿江平原位於中國安徽省中南部長江沿岸和巢湖附近,包括江蘇省鎮江及南京長江南岸的部分。北界為揚州(不含)、滁州、合肥、舒城、桐城、潛山、太湖縣一線,即大別山向東的延伸部分江淮丘陵正式地理名稱淮陽丘陵)所形成的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南界為句容、廣德、青陽、東至一線。巢湖平原和蕪湖平原被包括在內,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江淮平原

上圖:皖中特色民居;下圖:巢湖風光

魏晉隋唐直至兩宋,中原人口及文化南遷,江淮地區猶其是長江一線是最大的承接地,因而形成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如六朝古都南京、隋唐時期的國際大都市揚州、中國古銅都銅陵、文房四寶之鄉宣城等。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江淮平原

南京夫子廟、揚州瘦西湖,千年銅都,宣紙故地

嚴格點講,長江中下游平原是由江漢平原(4.6萬平方公里)、洞庭湖平原(1.9萬平方公里)、鄱陽湖平原(4萬平方公里)、皖中沿江平原(4萬平方公里)、蘇中平原(3.8萬平方公里)、長江三角洲平原(4.6萬平方公里)組成的平原帶。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六個平原單列面積之和為22.9萬平方公里。與長江中下游平原整體面積20萬

平方公里不符。注:這點最先生沒能搞清楚。

另外,從地圖上看,別有一處地塊,位於安徽境內,淮河以南、滁州合肥及六安北部的區域,沒有界定歸屬。但在該區域以西的河南省固始、橫川兩縣的中北部和息縣、淮濱兩縣的南部習慣被稱做淮南平原,而本區域更有一座城市叫準南,且兩區域間並沒有多大的地貌差異,因此將兩區域一併稱為淮南平原似乎也很合理。因為這裡屬淮河流域,暫歸入黃淮平原。而在蘇中平原內長江淮河沒有明確的分水嶺,暫將蘇中平原整體歸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注:以上是最先生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中國人的宜居之地——江淮平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