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鹊桥”卫星发射成功,未来中国月面探测与载人登陆能用上吗?

errai


“鹊桥”卫星发射成功,未来中国月面探测与载人登陆能用上吗?


今天早上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火箭将“鹊桥”中继卫星直接送上了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预计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引力助力后进入L2点的转移轨道,再通过3次捕获控制和修正后,最终将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待命轨道。

L2是5个拉格朗日点中的一个,地月系的拉格朗日点是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平衡点,有如下几个

L4是和L5是稳定点,其他几个是不稳定的拉格朗日点,虽然说是拉格朗日点,但其实这是一个区域,“鹊桥”将运行这个轨道上

未来“鹊桥”将运行在这个点为中继的halo轨道,将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和地球之间建立起联系。此前从未有过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登陆,不是因为没需要,而是其他绕轨飞行的月面探测器有需要在背面通讯,但并非必须,但此次是月球背面登陆,实时控制通讯要求比较高,因此“鹊桥”在适当时候横空出世了

由于地月系的潮汐锁定导致月面永远都是一面朝向地球,使得月球背面的探测困难重重,现在有了“鹊桥”助力,必定事半功倍。

“鹊桥”中继示意图

“鹊桥”的设计寿命达5年以上,除了提供通讯中继以外,“鹊桥”还将携带荷兰-中国合作的低频探测器(NCLE),对早期宇宙低频背景辐射进行探测。并且鹊桥号高悬于月球轨道外,这个绝少干扰的位置为它的射电观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NCLE将展开不同的天文观测试验,包括绘制全天区射电背景图用于研究,观测太阳风暴和来自遥远天体的射电信号,最终将试图探测大爆炸后宇宙中出现的第一缕光。“鹊桥”还携带了中山大学研制的激光反射器进行高精度激光测距试验,为未来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做先导性研究工作!

可见“鹊桥”并非只提供通讯中继,要不然2018年底的嫦娥四号完成后,花了大代价的“鹊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对于未来的月球正面登陆探测计划应该无法提供更多的协助,毕竟这个L2点受到月球正面遮挡太大。未来的的月面载人计划应该是在正面登陆,而且应该不会在五年之内计划,因此“鹊桥”在中继通讯和展开其他的空间探测外应该不会其他“再就业”计划了,而且这个“空间探测”足够利用期剩余生命!我们恭祝“鹊桥”工作顺利!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正是因为未来要用才发射这样一个中继卫星的。

鹊桥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月球背面上空的拉格朗日点2点搭桥,这个桥就是个中继站,用来联通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和地球的。


因为月球背面一直是背对着地球的,所以如果直接发射探测器上去就无法与地球通信了。

有了这样一个中继卫星,我们在可以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把数据传回地球。


不过按照鹊桥的设计寿命来看,我个人不认为他能坚持到中国载人登月。不过没关系,到时候肯定会有搞更强大的中继卫星去接替它。


蛋科夫斯基


肯定用得上。并且那是必须的。我们要登陆的地点在月球背面,如果在那里着陆,和地球沟通将成为一大难题,因为那里没有信号。因此我们必须解决信号问题。鹊桥的使命就是去当信号塔和中转站。这是我们实现登月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