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日前,在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副省長彭佳學等人的見證下,長興縣河長制展示館正式開館,這標誌著全國第一個以河長製為主題的展示館正式成立。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河長制展示館裡有什麼亮點?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長興縣河長制展示館

長興縣河長制展示館於2018年1月開始動工建設,5月完工。展館展示面積630平方米,分7個展示區:

門廳:主要通過視頻介紹長興縣的基本情況;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序廳:主要闡述建設展示館的初衷和意義;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長興之水”:從水思想、水環境、水歷史、水文化等四個方面闡述長興首創河長制的基礎和原因;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探索的故事”:闡述2003年至今長興縣河長制的實踐歷程;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實施方法”:總結長興在實施河長制工作中的各種做法和經驗;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攻堅克難”:講述各級河長圍繞“五水共治”開展的各類治水工作;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美麗長興”:從水秀、景美、業興、民富等4個方面闡述河長制和“五水共治”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效。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展示館內還有豐富的互動活動。通過鼠標點擊水系圖上的紅點,不僅可以查詢河道基本情況、一河一策治理情況、河長履職情況等信息,還可以跟河長進行實時通話。通過互動系統可以查詢河長基本信息、河長履職的各種視頻和現場照片。此外,還可以在觸摸屏上點擊觀看河湖優美的航拍視頻和漂亮的風景照。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落戶長興?

長興地處太湖之濱,境內河網密佈,水系發達,轄區內有規模河流547條,水庫35座,山塘386座,水域總面積88.8平方公里。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稟賦,造就了長興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山水文化特質。

1.河長制發源於長興

上世紀末,傳統發展方式在創造經濟增長奇蹟的同時也逐漸積累了許多環境問題,長興陸續在衛生責任片區管理、道路管理、街道管理中推出了片長、路長、里弄長等管理機制。2003年10月,長興將各類“長”的成功經驗延伸到河道管護上,率先在全國試行“河長制”。由此,河長制在長興大地上落地生根。

2.“㘰長制”在長興的實踐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長興縣地處太湖西南岸,歷來洪澇災害頻發,當地百姓建設圩(方言稱“㘰”)區抵禦洪澇災害。新中國成立後,圩區水利設施由村委會代管,實行了“㘰長制”,㘰長們主要負責在汛期對圩堤進行24小時巡邏。從某種意義上說,“㘰長”就是河長的前身,也是一種責任落實到人的管理機制。“㘰長制”一直傳承至今,有效發揮了基層組織自治治水、管水的職能。

3.深厚的治水文化

2016年,浙江湖州太湖漊港入選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在太湖流域中,長興的漊港體系發端最早,保存最為完整,主要由太湖堤防體系,漊港漾塘體系,漊港圩田體系和古橋、古廟、祭祀活動等遺產體系四部分組成,集水利、經濟、生態、文化於一體,具有排澇、灌溉、通航等綜合效益,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類型。

長興的“河長制之最”

1. 最早的河長制任命文件

2003年,長興借鑑當地“路長保潔道路”的經驗,對城區髒、亂、差的護城河、壇家橋港實行“河長制”管理,出臺了最早的河長制任命文件,河長分別由時任水利局、環衛處負責人擔任,負責河道的清淤、保潔等管護工作。

2. 全國第一個鎮級河長

長興縣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包漾河由於汙染、管護機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水環境面貌較差,水質波動較大。2005年3月,由時任水口鄉鄉長張玉平擔任包漾河上游的水口港河道河長,負責做好河底清淤、河面保潔和河岸綠化等工作。

3. 全國第一批村級河長

通過實施河長制責任管理之後,包漾河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實效。於是,2005年7月,對包漾河周邊渚山港、夾山港、七百畝㘰港等支流實行河長制管理,由行政村幹部擔任河長,開展河道清淤保潔、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水土保持治理修復等工作。

4. 全國第一批縣級河長

2007年受太湖藍藻爆發影響,長興4條河道受到汙染。2008年8月,長興縣對4條河道開展“清水入湖”專項行動,由4位副縣長分別擔任4條河道的河長,負責協調開展工業汙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河道綜合整治等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入湖河道水質。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長興河長制工作的亮點成果有哪些?

2003年至2008年

長興不斷探索河長制實踐,開創了4個“河長制之最”。

2009至2012年

長興縣所有鄉鎮班子成員均擔任轄區內幹流河道的河長,落實河道管護主體責任,累計推出河長147名。

2013年

對全縣547條河道實行“河長制”管理,全面構建起縣、鎮、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落實河長528名。同一年,浙江省提出在全省推行河長制工作。

2014年以來

長興先後出臺《基層河長巡查工作細則》《關於全面深化落實“河長制”工作的十條實施意見》《長興縣河長制工作制度》《全面深化落實河長制實施意見》等文件,河長制工作進入制度化、規範化管理。

2016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在全國推廣。

2017年

長興結合剿滅劣V類水整治工作,落實了小微水體河長制管理,同時全面推行湖長制,不斷深化完善各項工作,河長制在長興已趨成熟。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實行河長制,長興取得了哪些成績?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水更秀了

長興近幾年縣控及縣控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功能區達標率為100%。

景更美了

長興在深化落實河長制的同時,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蹟,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水景觀,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有了新的好去處。

業更興了

以太湖龍之夢樂園為例的一批“大好高”項目相繼落戶長興,正是得益於近年來長興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而生態旅遊、低碳運動、休閒養生的綠色發展,將成為長興的一張新名片。

民更富了

近年來,長興充分利用治水紅利,發掘山、林、茶、田、水、村、藥、遺址、非遺、特產等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和發展休閒運動、生態旅遊、養生養老等新興產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邁上新臺階。

為什麼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要落戶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