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守護下的美麗蛻變——靖遠縣推進河長制側記

“河長制”守護下的美麗蛻變——靖遠縣推進河長制側記

圖為夕陽下的靖遠黃河吊橋 每日甘肅網記者張其文 攝影

每日甘肅網訊( 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白永萍)奔騰的黃河水,蜿蜒曲折,宛如一條玉帶穿靖遠城而過,靜靜地哺育著這裡的人民……去年以來,為改善河湖生態環境,靖遠縣全面建立河長制,對全縣多個河道進行了集中整治。一年過去了,這裡的河道舊貌換新顏,在“河長制”的守護下實現了美麗蛻變。7月19日,記者來到靖遠縣烏蘭鎮北城段黃河大橋畔,放眼望去,流水潺潺,綠樹倒影,綠草清香,有人在路堤上騎行,有人在悠閒地散步,間或還有小孩的嬉戲打鬧聲傳來,一派幸福和諧。

曾經的烏蘭鎮北城段黃河大橋底下,堆滿了居民生活垃圾,再加上黃河水流經時的浸泡,使這裡成了一條人人避之的臭水溝。“以前河道邊全是垃圾,一到夏天臭氣熏天,別說來散步,就是經過都不想靠近。真沒想到這裡的水能變乾淨,環境能變好。”縣城居民戴衛東對記者感嘆道,“現在到處都乾乾淨淨的,每天晚上出門溜達一圈,回去睡眠質量很高。”

去年,靖遠縣對烏蘭鎮北城段黃河大橋底下的生活垃圾進行了集中治理,重新恢復了黃河沿岸溼地,種植了油菜花。“垃圾清運之後,地表上面都是沙石,為了種植油菜花,我們在沙石上覆蓋了約十釐米厚的土。”靖遠縣水務局黨工委副書記郭長征指著眼前的70畝油菜花說,“今年4月油菜花開的時候,吸引了附近的很多居民前來觀賞。”

烏蘭鎮北城段黃河河道治理只是靖遠縣推行河長制建設,改善河湖環境的一個縮影。黃河自西南烏金峽進入靖遠縣境內,流經靖遠縣10個鄉鎮,流程154公里,臨河岸線總長275.7公里。

這麼長的河道,以前沒人管理,河道旁邊違章建築、亂排亂扔現象層出不窮。現在,通過建立河長制,靖遠縣設立了總河長1名,縣級河長11名,鄉鎮級河長93名,村級河長207名,治理起了全縣包括黃河、祖厲河在內的58條河道,讓每條河道都有專人監管。

河道整治,絕非易事。如何才能保證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呢?郭長征介紹說,每天都有人不定時巡查河道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立馬處理。

“除此之外,我們還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督促各級河長落實河道巡查和清理工作。”郭長征說,“微信群裡,每天都有各級河長、保潔員及執法巡查人員發來的大量圖文直播,有反映河道汙染問題的圖片,有保潔人員現場治理的圖片,還有河道治理後的風景圖。”

“以前看到河髒水汙的現象,雖然生氣,但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事,加上沒有好的管理辦法,也就聽之任之。”烏蘭鎮城關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張雲說,自從當上了河長,和鎮裡簽訂了責任狀,分配了河道巡查任務,肩上的責任一下子重了。

作為村級河長,張雲幾乎每週都要前往幾公里外的河道巡查,除了他以外,村裡還有2名河道保潔員,和他一起守護著城關村教場溝、城南溝兩條長達七八公里的河道。

“一發現問題,我們就通過專門的微信群,第一時間通知河道衛生保潔員前來處理,處理之後的結果還要及時反饋到微信群裡,讓大家加強交流、互相借鑑。”張雲說。

“自從建立河長制以來,各個河道的水質明顯變好了,尤其是經過治理以後,臭水溝變成了清水。”烏蘭鎮副鎮長魏邦帥補充道,還有保潔員隨時隨地清理垃圾。環境變好了,村民們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不再亂倒垃圾了。鎮裡還建起了垃圾轉運站,統一處理各村的生活垃圾。

從過去的掩鼻而走,到如今的河邊漫步,靖遠縣水環境質量不斷提高,河道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 2018-07-27 00:00:00:0——靖遠縣推進河長制側記773010c77301.html2“河長制”守護下的美麗蛻變/enpproper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