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如果有一個數值可以衡量一個藝術家過去的知名度和今天被遺忘的落差,那麼德拉羅什幾乎可以排在榜首。”

這位在生前聲名顯赫,死後幾乎完全消失,甚至被後人以保守之名唾棄的藝術家,只是藝術史婊子一面的犧牲品,保守、不夠前衛,在世時受歡迎,所以被現代主義評論輿論埋葬的學院派藝術家。但如果以繪畫本身的水準而言,這並不公平。

我們所看到的,永遠只是一面之詞,一個被種種立場、思想、趣味所書寫出來的結局。

本文亦如此。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與其他古典主義畫家酷愛宏大敘事不同,在德拉羅什代表性的幾張畫裡,神與英雄、裸女退居次席,主角卻是一位位歷史上的“失敗”者。

是啊,成王敗寇,又有誰會在意失敗者的內心、失敗者們的哀痛與愁苦、失敗者們的愛人與他所愛的人呢?歷史真是殘酷的無以復加。

我們先從史書裡的小人物開始。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年輕的殉難者》德拉羅什

一個殉難者。

公元303年,羅馬皇帝戴克裡先掀起了最後一次,大規模迫害基督徒的運動。在這動亂的十年裡,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殉教者,而更多的則是,如同野花一般消失在人世間的普通人,身份雖低微,但寧死也決不放棄信仰。這幅畫的主角便是如此,她被捆綁著雙手投入羅馬城邊的臺伯河裡,清澈的河水,聖潔的少女,整幅畫面沒有死亡的恐怖,只有純潔與神聖,令人心生惋惜,岸邊,他的父母哀傷不已。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簡·格雷女士的死刑》 1833年 布面油畫 246cm×297cm 英國國家美術館

《簡·格雷女士的死刑》中,德拉羅什並沒有描述勝利者的趾高氣揚,而是將目光放在了這位年僅19歲的少女身上,她只是政治的犧牲品,被脅迫著登上了英格蘭王位。

簡·格雷(Lady Jane Grey),即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王,在位僅僅是可憐的九日。說實話,“女王“這一表述或許並不嚴謹,但她確確實實是登上了王位,被動的,並在半年後被斬首。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此畫即是女王被斬首的那一幕,矇住雙眼的格雷在神父的指引下,摸索著斷頭臺的位置,好自己將頭枕在上面。行刑地點在倫敦塔內,兩個侍女無助的靠在圓柱哭泣,女王剛剛脫下象徵著身份的王家披風與首飾,頭髮扎於側面,以免劊子手的刀斧打滑,僅僅一席潔白無瑕的絲質長裙,清清白白,卻要沒了性命。

政變、清算,無論東西方歷史,骯髒的政治所帶來的血腥清算,往往禍及家人。但在宏大的歷史敘事裡,卻不會出現哪些可憐人的身影, 他們在臨刑前,是何等的悲傷與痛苦?就算僥倖得以脫逃,又是怎樣度過這一生的?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塔中王子》德拉羅什

這兩個小孩子成了謎。

倫敦塔裡,究竟有多少無辜的冤魂?1483年,英王愛德華四世去世,他的兩個孩子是合法的繼承人,即愛德華五世與約克公爵。但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後來的理查三世)為了奪取王位,將這兩個孩子關在倫敦塔中囚禁,美其名曰等待繼位,卻終至兩人神秘失蹤。

德拉羅什描繪的便是兩個小孩在倫敦塔中無助的瞬間。一個七歲、一個九歲,雖貴為王子,但在父親剛剛去世,無依無靠的情況下,還不如一個平民的孩子那般,起碼還有自由。黑暗而壓抑的倫敦塔,無助的孩童,即便手拿聖經,依舊改變不了死亡的命運。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而德拉羅什的另一位主角,則是大名鼎鼎的聖女貞德。

許多人無視歷史的一件事是,貞德無論如何,只是一個從農村走出的文弱女子,帶著滿腔熱血與虔誠。而絕不是一個,現代人印象中,渾身鎧甲的亞馬遜女戰士。在畫面裡,德拉羅什還原了這一點,這個文弱女孩身處牢獄,面對著兇惡的溫徹斯特紅衣主教,她虔誠的向上帝祈禱。而那個面目可憎的豬腳,鄙夷而兇狠的盯著貞德,手指向下,做出指向地獄的詛咒狀。

德拉羅什在沙龍小冊子(salon livret)中說:“生病的貞德在獄中遭到溫徹斯特主教的盤問。這位高級教士被她的回覆激怒,詛咒她將遭受永久的折磨。”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某種意義上,德拉羅什們才是那個時代巴黎畫壇的真正主角。

他生於富商家庭,早早便考入了法蘭西藝術學院,並在畢業後接手了他恩師格羅的畫室。他幾乎是當時法蘭西享有最高聲譽的藝術家,他的老師沃特雷(Louis- Etienne Watelet)稱其“我院之光榮。”並早早的便成為法蘭西藝術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他的工作室也因此在巴黎熾手可熱,熱羅姆與米勒都是他的學生。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法蘭西學院》(局部)德拉羅什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法蘭西學院》(局部)德拉羅什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法蘭西學院》(局部)德拉羅什

在1837年的《法蘭西學院》,是他最大的作品,27米長,以裝飾新落成的法蘭西藝術學院。這幅鴻篇鉅製囊括了從古典時代一直到18世紀的70多位藝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堪稱法蘭西版的《雅典學院》。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伊麗莎白女王之死》德拉羅什

聖女、女王、塔中王子—德拉羅什筆下的殉難者們

可隨著他去世,他聲名迅速下降,並被後世的評論家貶為折中主義的二流畫家,保守學院派畫家的代表。但實際上,他的繪畫並不保守,尤其是在歷史畫範疇,他賦予了畫面更多的典故與涵義,將以往不見畫面的失敗者、孩童、殉難者這些邊緣人物們以同情與憐憫,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其中。

無論藝術史如何書寫,評價體系、觀者趣味如何變更,我相信德拉羅什這些打動人心的作品,絕不會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