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标准?

STORY143045265


教龄津贴是33年没变,现行的教龄津贴是始于1985年,当年颁布了《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执行时间是1986年7月1日。



当年规定的教龄津贴标准是:从事本职工作不满5年0元;满5年不满10年者,每月发3元;满10年不满15年者,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者,每月7元;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

当时教师工资平均只有50元左右每月,每个月有3—10元的教龄津贴,占月工资的比例不少。所占工资比例约为5%至10%。

而时代发展到现在,教师工资涨了100倍以上,但是,教龄津贴没有随着工资上涨而上涨,区区10元钱,已经不够一顿早点。



提起教龄津贴,很多老师满腹牢骚,提起来就来气,认为老师被忽视、被遗忘,因而老师工作积极性有降低。

实际上,公职人员工资组成都和工龄密切相关,目前的13级工资制度中,就明确的有薪级工资和岗位津贴一项。老师工资构成中,教龄越长,薪级越高,工资越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工龄工资外还设置教龄津贴,目的就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1985年设置教师节的目的也是一样。



但是现在,教师节也好,教龄津贴也好,老师们要求取消的呼声很高。文轩阁也很赞同取消,大家认为呢?


文轩阁


1985年国家规定了教龄津贴标准,1986年7月1日执行,至今已经30多年了一直没有改变。这让广大教师对此颇有异议。

这项教龄津贴是这样规定的:从事本职工作不满5年0元;满5年不满10年者,每月发3元;满10年不满15年者,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者,每月7元;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

当时教师的工资是58元,如果教师工作超过10年津贴就是5元,这5元可是教师工资的百分之十!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收入。国家制定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教师长期从教!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几十年教龄津贴都没有变动,这点儿津贴和现在教师的工资以及物价很不相配了,那么为什么30年了教龄津贴始终没有改变呢!

首先,我认为国家进行了教师工资改革,现在的教师工资是由这么几部分组成的:1、岗位工资2、薪级工资3、教龄工资4、工资10%5、职务补贴6、浮动工资7、各种补贴8、奖金 还有要扣的:公积金、失业险、医保、个人所得税、养老保险、会费等等.现在教师工资的高低主要是看教师的职称,每个职称都有不同的专业级别,根据不同级别有不同的工资待遇!



第二,虽然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但是对于教师待遇提高的幅度较小!我们看到这些年,全国各地学校美丽得教学楼一座一座地拔地而起,校园也修建的和花园相仿。但是作为教育的核心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待遇提升较慢,甚至社会上的某些人还抱着教师就应该清贫的思想,教师要为人师表怎么把钱看那么重呢?


第三,教师队伍庞大,全国教师大约有几千万如果同时提高教龄津贴,国家财政的压力巨大!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教龄津贴也是应该相应的进行提升,毕竟这是对长期扎根教育事业的老教师的一种褒奖,更是留住人才的最主要的因素!

我是松高寻鹤,你身边的教育专家。愿意为您在教育上的问题排忧解难,期待您的关注!也欢迎您的转发和评论!


景行说教育


30年不变的教龄津贴,伤了谁的心?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光荣传统。如何尊师呢?

首先是地位。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教师的地位一直很高,在民间,人们在神龛上将“师”(有时也指的是师傅)与“天地君亲”并列,合称“天地君亲师”,每日焚香膜拜,可见一斑。

其次是待遇。古代的教师(或称塾师),都有比较优厚的待遇,学生家长还会送一些干肉,称作“束脩”,如《礼记·少仪》中记载“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或献人。”

这种对教师的尊崇,其实表现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敬仰。

这种传统,直到今天。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刚刚由乱而治,改革开放伊始,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背景下,国家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考虑,基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决策,做出了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有关条文,于1985年颁布《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对适用对象、适用标准、计算办法进行详细的规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凡从事本职工作满5年不满10年者,每月发3元;满10年不满15年者,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者,每月7元;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不从事该职业时,从第二个月起停发教龄津贴。”

那么,为什么要在教师中实行“教龄津贴”呢?一是教师的收入不高,二是要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那么,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标准呢?1985年,我正在上2年级,我们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38.5元,他经常说“三十八块半”,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即使按照最低一档,每月3块,这笔教龄津贴,也占了它总收入的7.8%!我还记得,当时的煤油是0.38元1斤,这笔收入,可以买差不多9斤煤油,几乎可供一家用上大半年!

也就是说,当时的教龄津贴,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时光荏苒,直到21世纪20年代,教龄津贴,没有随着物价水平而水涨船高,如定海神针一样,保持不变——1985年出生的人,有的做了教师,都可以享受他出生那年实行的3元的教龄津贴了!

那么,为什么教龄津贴多年来一直不变呢?

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很大程度的弱化。

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教育,而在教育众多的要素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教师。

为什么呢?很简单,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物质利益,教师不是直接的物质利益的生产者——没有现实的产品,也就是没有物质,岂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而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一再强调不重视教育、不重视教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啊,这是最经典的论述。

也正因为如此,在上个世纪末,有人就提出了“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这一提,更乱——教育成了产业,成了一些人赚钱的领域,于是,民办教育兴起,许多的公办教师,进入而民办体制。在那个时候,我也差点离开体制!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兴起,部分教师也开始耐不住寂寞,交于逐渐成了市场,其中,最受老百姓诟病的,就是教育的培训市场,以至于出现了“天价补课”的超级乱象!

你说,教育又不能直接生产出产品,再加上一些理念的冲击,尊师重教的传统,逐渐被弱化——只在每年的教师节,热闹一下之后,又归于沉寂——以至于有些老师提出,应该取消教师节!

第二,教师队伍极为庞大,对国家财政是一个重大考验。

尊师重教被弱化,并不是被忽视。在国家层面,对教育的重视是以一贯之的,但为何30年不改变教师的教龄津贴呢?这里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教师的基数大,一旦增长教龄津贴,势必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

据有些数据统计,全国有2000多万各级各类教师,教龄津贴每月涨100元,那是什么概念?一年至少要投入200多个亿,仅这一项,就会在财政收入中占很大一部分!

再说了,教育的管理体制是“省管县有”,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多,还可以负担,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本身财政就是赤字,又如何负担呢?

就以现在的目标奖励来说,有的地方财政充裕,教师和公务员一样,都享受;而有些地方则只有公务员享受,教师没有!某地教师聚集,后被清理,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其核心就在于此。

第三,定期提高教龄津贴,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

我详细的查阅了《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在这个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比如说,“要根据物价上涨水平,适当提高教龄津贴”或者“建立定期增长机制”。在这一点上,今年年初两办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非常全面,明确提出了“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意思就是说,教师的工资和收入水平要与物价上涨相适应。

所以,在这一点上,85年制定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当时,却实实在在给教室以更高的职业热情!

或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吧,而有些原因,我能想到,却不能说出了。作为教育同行,大家还有那些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三水三心


教师这份职业具备特殊性,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教育工作也是稳定的一份工作。但教师的教龄津贴却一成不变,让很多想要投身到教师工作中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如今的教龄津贴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标准,其中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1985年颁布《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对适用对象、适用标准、计算办法进行详细的规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凡从事本职工作满5年不满10年者,每月发3元;满10年不满15年者,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者,每月7元;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不从事该职业时,从第二个月起停发教龄津贴。”教龄津贴的设定是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才投身到教育工作当中来,而如今却适得其反。


尊师重教的传统被淡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入市场,参加民办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内容是教书育人,但得到的薪资不与付出成正比。教育产业化的兴起,教师行业受到冲击进入培训市场,赚取更多报酬。也有观点指出教师地位低,不受国家重视,所以教龄津贴一成不变。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教师人数多,如果增加教龄津贴,对于国家财政支出带来负担。


1985年制定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是倡导更多年轻人从教,激励教师工作的初衷。但由于存在局限性,没有明文规定教龄津贴的增长机制,也是三十多年一直未改变教龄津贴的原因。


决胜网


不忘初心。追忆艰苦的岁月。我觉得说的很好!74年高中毕业做社办教师,工资只有班主任费每月7元,77年高考未报师范院校,但当时宁夏将分高点的直接录取到师范院校,以保证教师素质,当时未想侵权等响应政府号召高兴的上学做一名教师。1980年参加工作37.5元工资,班主任费7元每月。那时没有教龄工资。要转行得上县上常委会讨论,还得交一定培养费,那时教师缺。县上承诺教龄30年退休工资100%,后来有了职称,听说高级教师待遇相当于副厅正处之间,可见对教师的重视。后来有了教龄工资,10元一直拿到现在。工资6000出头,这么多工资老感觉不够化。说实话,退休时30年40年教龄的比例应该提一提,教龄工资应该一年20之累加。想当年一起考学的分数比自己底,人家没当老师,现行工资也比自己低。可人家子女安排的好,社会关系好,能力大,整个生活质量比自己高了几个档次,好象不是同世纪的人。就连当时考不上学直接进电力局工作的同龄人,生活质量也比自己强多了,孩子进了电力系统,全身名牌,小车洋房,自己没法和人家比,自我感觉层次低,人家就象成功人士象大款,不羡慕都不行,但人家都不拿正眼看自己,好象自己是乞丐要沾人家的光。咋了?当然自己当初层次应该比他们高,后来努力不够,当教师当迂了,有点四平八稳,不敢与现实接轨。


黄河石1



宝宝王7


教师是讲奉献的 怎么能有五元七元的教龄补贴呢?我都教了快二十年了,每次领到“这么高”的教龄补贴,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强烈建议---取消教龄补贴!既要马儿跑,又要让马儿不吃草!


永恒的蝼蚁


因为上面的领导干部日理万机,事务繁杂,国家用钱的地方多,还有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况且教龄津贴是否有存在必要,总之,有n多的原因,才有这种结果!


大和杠开


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教育已是完全崩溃,老师(被归类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危难时刻邓公为挽救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这时的国家急需培养人才,所以就重视教育同时也就重视教师了。当时的十元钱,占当时工资的比重是很大的。现在实行老标准,证明国家还没忘记教师是一个特殊行业。


如戒


无耻!还说的出口,教龄津贴还是三十年前的标准!为什么当教师就有津贴,其他行业就没有?教师是哪路神仙?工人贡献小吗?农民贡献小吗?社会上能少了哪个行业?再说你们一个个教师的师德又怎样?配得上已享受的待遇吗?我都嫌脸上臊得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