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在當今社會里,有一種職業,叫做“法醫”,他們是專門從事所謂“開棺驗屍”的工作的,然後再經過各種化驗與檢測,可以得出“屍檢報告”,或者可以提取出某些“犯罪證據“。在古代,古人可沒有現代人的高科技手段,更沒有先進的醫療器材,那麼,古代的”法醫“到底是怎麼來”驗屍“的?又如何保障案子的”公正性“,遇到了女屍又該如何處理?考古學家曾經發現,在我國的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驗屍“方法,有些古代人頻繁使用的”方法“,放在現代依然還在使用。但是,為了保證”公正性“,古代驗屍官們也講究所謂的“迴避”!(畢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死者為大,也可以理解!)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古代驗屍官一代傳一代,在長久的實踐與摸索中,漸漸地摸索出相對高效的驗屍辦法。現代社會中,驗屍有專業的法醫從事者,而在古代卻沒有“法醫”這個詞,但是也有類似專門做”法醫“這類工作的人,例如,在秦朝的時候,稱之為“令史官”,而後來到了唐宋時期,在朝廷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就被稱作“仵作”,其實就是現在的“法醫”。話說這個”仵作“又被稱作“行人”,相傳”行人“是我國古代專業從事有關屍體的處理、以及殯葬服務的。在宋朝的時候,”驗屍“就發展成專門為”刑偵“辦案,處理”兇殺案“等需要司法鑑定的一個分支,”仵作“也就成了當時的”公務員“了,被官府所僱傭,稱之為“法醫”,檢驗屍體並且做出詳細報告。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洗冤錄詳義》插圖

在我國曆史上有關於”刑訟“類別的文章著作中都有所記載,例如,五代十國的時候,比較出名的著作《疑獄集》,就是和凝父子所編撰的,還有宋代的鄭克所編著的《折獄龜鑑》、清朝時期的《折獄龜鑑補》就是由胡文炳所編撰的,至於這些著作中最出名的,那就當屬由宋慈所編撰的《洗冤集錄》了。 在我國古代,衍生了一詞兒,叫做”殃榜“,何為”殃榜“?它就是一種具有特殊的司法功能的文書,在清朝的時候,”殃榜“就相當於是一份現代醫院所出具的“死亡證明書”。在現代,都是需要通過”死亡證明書“才可以將屍體送到火葬場進行火化,而”殃榜“在古代則是可以將屍體送出城外後再下葬的官方的“通行證”,如果沒有”殃榜“,棺材是不讓抬城的。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特別的強調一下,古代這些”仵作“,”行人“,”陰陽先生“等等全都是男性,並且對男性屍體進行鑑定,如果屍體是女性的話,那麼他們就不適合進行工作了(在我國長達千年的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可謂是根深蒂固)。那麼對於女性的屍體該由誰來檢測鑑定呢?我國古代可沒有”女法醫“,如果遇到這樣的情形,通常是由“穩婆”來處理,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成”女法醫“來協助官方人員來驗屍。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古代的驗屍官會怎樣處理驗屍,首先,他們會先用一些經過特殊處理過的醋、大蔥、川椒、鹽類等輔助試劑對屍體進行測試。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人類在死後的一段時間,會在皮膚上出現青色(屍化的開始),使得傷口不好辨認。所以這個時候在皮膚處灑一些水,再將蔥白搗碎成沫兒,敷到傷口,再用紙稍微蘸上一點醋,蓋到傷口處,1個多小時,在用清水洗乾淨,傷口就會顯現。屍體顯青黑色,就用滴水的方法。水滴在傷口的地方,就不會流動;滴在了完好處,就會流走。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驗屍官在檢測骨傷或者屍傷的時候,在看不到有傷痕時,就必須先用醋清洗屍體全身,再將其置於露天處。用濾光法來看屍體身上是否有傷口。陰在雨天或者陰天,就用炭火光,也會有相同的效果。”法醫“一詞,是源於西方的,後來就引入到中國了。現如今,現代醫學非常發達,人們通過各種先進的手段來進行“屍檢”,也形成專門學科,為處理各種案件偵破起到了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古代官家如何驗屍?如何保障公正性?女性屍體又該如何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