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最近,中国云洲公司发布了一段由56艘无人艇进行编队航行的视频。这56艘艇不停地变换着队形,一会儿组成“军民”字样,一会儿组成航母外形,动作整齐划一,甚是好看。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云洲公司是国内一家做无人船的企业。主要产品是采样、监测、消防等用途的无人船只,以取代人工的重复和高危作业。也可以进行水上烟花、灯光编队等观赏性表演。

这段充满面向军用味道的视频引起了不少关注。国内的军事专家认为这种无人艇与无人机类似,装上武器以后可能发动集群攻击。也有国外媒体表示,这些无人艇可以在海战中对敌方发起“鲨鱼群”式攻击”。这种模糊的说法并不能令人满意,无人艇参军到底能做些什么,在未来的海战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艇的大小是有限的:排水量在500吨以下的水面船只才叫做艇。艇上有限的空间和载重能力决定了它的航行性能和装备搭载量都很低。这意味着无人艇既缺乏独立的远海航行能力,也不能搭载太多的重型载荷。无人艇独立深入远洋执行作战任务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美军研究的反潜持续跟踪无人艇(ACTUV)

其次,狭小的空间将限制传感器和武器等设备的搭载。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之间做出选择,不能像大型战舰一样堆满各种高性能的庞大传感器和重型武器,只能选择少量高性能的传感器进行搭载。无人艇在安装了基本的自动化航行系统和通信器材等设备之后,最多再搭载一两件专业传感器和轻型化的武器来执行任务。

当然,无人艇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小型舰艇的设计和生产难度并不高,搭载能力也较为固定,可以统一接口和外形进行模块化设计。给无人艇更换不同的载荷即可用来执行不同的任务。而且设计、制造和使用周期较快,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模块进行快速的升级换代,以达到理想的设计目标。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美军展示的内河监视无人艇

无人艇的自主作业能力是相对有人艇最大的优势。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疲劳,还会因为各种原因犯错。无人值守的小型自动化舰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量的值守、巡逻和探测等低水平重复工作可以交给无人艇来自动完成,遇到情况再交给人来做决策,大大提升人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很多作业场所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无人艇可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结合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对无人艇的部署和用途进行一些设想。

首先是部署方式。无人艇的自持能力较差,海况适应能力也远不如大型舰艇。可以依托岸基保障设施和舰艇的搭载来进行部署。配合模块化的特征,无人艇的部署和保障单位需要具备一定的任务模块存储和安装能力。这就要求岸基单位专门建设或者改装相应的仓库和工作间,搭载舰艇也应加装相应的设施。

解决了部署问题后,就可以根据无人艇的特性来考虑合适它们的任务了。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美军航母一名水兵落水,30分钟后被直升机救起。如果没有直升机呢?

紧急救援: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都是个容易发生意外和事故的地方,所以舰艇上都布置有应对危险用的救生小艇,无人艇正好可以成为他们的替代。舰艇由于体型较大,无论是航行中还是下沉时,都会产生强大水流威胁落水人员和物品都。此时紧急放下无人救援小艇进行高效率的搜索和营救可以说是最快的响应方式。而救生小艇通常也兼具执行舰船之间的人员和物品运送任务,无人艇也可以轻易完成。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2000年,美军科尔号驱逐舰在亚丁港加油时遭遇自爆小艇攻击

近岸防御:安装搜索和识别传感器的无人艇可以进行关键海岸和港口的安全巡逻工作,对发现的高威胁目标进行预警和驱逐。如果空间足够还可以安装小型武器比如小口径枪炮等武器,直接打击有威胁的小艇、蛙人、和飘雷等有威胁的目标。

消防损管:和以往的重型战舰不同,现代舰艇普遍“薄皮大馅”。扛沉性能主要以结构冗余和防火设计为主,装甲防护的厚度并不高。在面对现代反舰导弹的攻击时很容易出现大规模损伤。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俄军反舰导弹打靶

随着各国反舰武器的重型化,即使一发命中也会对舰艇结构产生大规模的毁伤效果。而可能的动力损失和火势蔓延则会使本舰的损管工作变得难以进行。无人艇可以迅速从舰艇外多方向上进行喷淋和损管作业,及时拯救舰艇,争取人员逃生时间,还能避免意外殉爆对损管人员和救援舰艇产生的危害。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1967年7月29日,美军“福莱斯特”号航母大火

航道开辟:由母舰携带的无人艇可以在舰队前方进行航道的探测和清扫工作。探明水文特性、清扫可能存在的威胁,比如水雷、信标和潜航器等。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法国研制的无人扫雷艇母船

隐蔽伪装:和拖曳诱饵的工作类似,无人艇编队可以主动发射各种电磁和声学信号,模拟舰艇的辐射规律以迷惑和混淆敌方的雷达和水声侦察。还可以诱骗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和声导鱼雷的攻击。

作为辅助性作战力量,无人小艇可以在巡逻、伪装、探测、救援等方面大显身手,那么能否由无人艇执行攻击任务呢?海面上出现大群的无人作战小艇,对舰队进行围攻的态势想想就很带感。但这是否可行呢?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俄军的护航画面来回答。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战舰搭载的各型速射舰炮是优秀的反小艇平台。无论是主炮还是近防炮,都可以在足够安全的距离上将小艇撕成碎片,根本无需用到反舰导弹等远程交战武器。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AK630速射炮打海盗小艇

那么,在小艇上安装导弹是否可行呢?可行,在中国海军还没有量产052D驱逐舰、054A护卫舰和056轻护的时代,为了夺取制海权也曾经大量生产了一种搭载4枚反舰导弹的快艇:22型。

22型艇具备火力强、速度快、隐蔽高等优点。但也具备无人艇无法远洋作战的缺点。没有大型传感器的支持,小型艇根本没有手段来探测百公里外的对方舰艇,也就无从发挥导弹的射程。只能依靠岸基飞机等侦察平台来提供目标位置,22艇再从隐蔽的海岸或者海岛上出动,占领射击位置发动攻击。

中国56无人艇编队被外媒称为“鲨鱼群” 指引未来海战新方向?

当年这些被誉为“狼群”的22艇,着实令人兴奋了好一阵子,仿佛制海权唾手可得

然而小艇毕竟是小艇,22艇的大量生产也只是近海反舰火力不足的应急产物。随着解放军“下饺子”式的生产高性能大型驱护舰艇,这些导弹艇就直接退居二线了。连近海巡逻任务都由注重航行和舒适性能的056轻护取代了。

至于小型无人艇,性能上难以超越22型,在海上作战也难做主力,就别指望他们当什么“鲨鱼群”了。安分守己当个“搜救犬”还是不错的。当然,自动化和无人化是舰艇的未来趋势,舰艇再宝贵也不如人的生命宝贵。然而在现阶段,大型武器还是必须由人来操作。以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度,无人机都没能取代有人战机,无人战舰么 …… 还是多等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