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湯因比:科舉形成的官僚階層維持了中國統一,也壓制了必要的改革

湯因比:科舉形成的官僚階層維持了中國統一,也壓制了必要的改革

科舉考場

中國的科舉制度(官吏錄用考試)歷史悠久。雖說這個制度正式確立是在唐代,但是早在劉邦平定天下成為漢高祖時,他就為了招納治國的官吏,從全國聚集人才,通過考試選拔錄用有用之才。其後漢武帝發佈命令,把儒學修養作為官吏錄用的條件。此後,至少公開場合中國的官吏不再依據出身,而是變為因才錄用。

這種制度如能照章推行下去,那將是一種理想的制度。其中當然也有統治者欲以此打破封建制度的政策上的意義,但湯因比對於在那樣古老的時代在世界上首次採用這種制度,仍舊給予了高度評價。科舉制度直到二十世紀初清朝滅亡為止,實際上存在了兩千多年,它帶給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這種制度背離了當初的宗旨,造成了具有諷刺意味的結果。通過科舉考試為官者可以得到土地而成為地主,土地被世襲, 由此其子孫又能培養他們的子孫以及弟子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樣形成的官僚階層即為地主階層,與其說他們忠誠的是作為統治者的皇帝、被統治的人民,不如說優先忠誠的是本家族、本階層。

官僚階層成為一個握有極大權力的存在。比如西漢滅亡後政權轉移到東漢,官僚階層才應是被驅逐的對象,但成為犧牲品的卻是前代王朝和人民。即使是天命革新、改朝換代,這個階層的身份和權力依舊安然如故。這就是湯因比對王朝與官僚權力關係的解釋。湯因比還關注到,雖然政權反覆更替,但維持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統一的仍是這個階層,他們防止了中國社會的崩潰。與此同時,湯因比也不忘指出,正是他們壓制了中國的必要改革。

科舉制度的影響還應注意的一點是儒家傳統的維持、繼承問題。如前所述,由於學習儒學從最開始就被作為錄用官吏的條件, 因此事實上儒家成了中國的國教,其思想內容雖因時代幾經變化, 但它在思想上一直長期統治著中國社會。

中國文明在世界各文明中非常罕見地具有強烈的世俗性性格,是由於儒家通過與科舉制度相結合,成為中國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這一因素。這種狀況到二十世紀為止,二千多年來一直保持下來。儒家如果沒有作為國教的這個後盾,那麼在儒、佛競爭中到底誰會取勝,恐怕是個巨大疑團。或許可以這樣想象,中國化了的大乘佛教至今還統治著中國。

摘自《未來屬於中國:湯因比的中國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