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行書筆法十五種

行書筆法十五種

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發展演變出來的字體,因此在筆法上與楷書大體相同,只是起收、提按、轉折、疾馳等方面更豐富,更有變化。

起筆

1、順鋒起筆:起筆時,筆尖順著筆畫的方向入紙,起筆露鋒,顯得輕靈生動。

2、逆風起筆:筆鋒入紙的方向與筆畫方向相反,為了加強筆力。

收筆

1、回鋒收筆:一筆寫到終了時,把筆鋒收回,“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好處是:前後呼應,含蓄沉實。

2、空收:筆鋒露在這一筆畫的末端,不回鋒,在空中收筆。這種收筆在行書中運用較多。

提筆

指一筆中的提筆。起筆後,把筆稍稍提起,筆鋒並未離開紙面,出現較細的點畫。

頓筆

頓筆與提筆相反,把筆用力按下,使筆毫展開,出現粗重有力的點,就叫頓筆。頓筆與提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繫的,一筆之中有提有按,有細有粗,顯得變化生動。

按筆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筆的動作。比較:“提筆”輕;“按筆”稍重;“頓筆”重。

行书笔法十五种

行書橫幅,范仲淹《蘇幕遮》

作品尺寸:34×45cm

挫筆

筆在運行中,突然停止改變方向的動作。一般至轉角處,先頓筆之後,然後把筆略提,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從而變換方向。頓筆和挫筆是互相連接的兩個動作。挫筆要有分寸,過分則脫節,不及則牽拘。

過筆

筆在運行中,提筆直道運行,不曲不折,其勢如箭離弦,急速有力,流暢自然。

轉筆

用筆寫出圓轉沒有稜角的筆畫。

折筆

折筆與轉筆相對而言,多用於方筆。向右運行的橫畫,起筆時先向左上方而落,隨即折而下頓,再向右運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頓筆,接著折筆往左回收。豎畫及斜畫以此類推。折筆還多用於轉折之處。

圓筆

用筆寫出圓勁而沒有稜角的點畫。這種筆畫鋒芒少露,骨力內含。它是用裹鋒、轉筆的方法寫出來的,給人以含蓄秀勁之感。

行书笔法十五种

行書橫幅,詩倆首:羅隱《牡丹花》、白居易《白牡丹(和錢學士作)》

作品尺寸:68×34cm

方筆

用筆寫出方整有稜角的點畫。用逆鋒、頓筆的方法,骨力外拓,給人以方整險勁之感。

搶筆

筆鋒在落紙之前盤空作折勢的動作。搶筆虛、折筆實。筆溼用搶筆,筆幹用折筆。

駐筆

駐筆指在行筆中暫時停住的動作。即筆鋒到紙,不提不頓,不轉不過,停以取勢,如駐馬回顧,欲進還留。

翻筆

運筆時,在急速行筆中翻轉的動作。當一筆寫數字之後,豪端墨已盡而翻筆復為之,更富有濃淡枯溼的變化。

渴筆

指含墨少的筆畫,字間有露白的枯筆。渴筆來源於飛白字體,行草書多用此法。行筆時雖墨已盡而筆不拘,顯得筆勢奔放而凝重,流暢而蒼勁。

行书笔法十五种

作品名稱:行草橫幅《蘇軾》

作品尺寸:47×34cm

行书笔法十五种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競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