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一個偉大的騙子送給全世界的禮物

19世紀的第一條越洋電纜是怎麼鋪設的?畢竟那時候的科學技術還不像今天這麼發達。茨威格在他的歷史特寫集《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專門用《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這一節講述了美國實業家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Cyrus West Field)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越洋電纜的鋪設的。

一個偉大的騙子送給全世界的禮物

19世紀古塔膠的出現,使得電報電纜穿越海洋的構想具備了變為現實的條件。被古塔膠包裹的金屬電線可以佈設在海底,電流在其中暢行無阻,而不會被海水耗散。工程師佈雷特(John Watkins Brett)在英吉利海峽鋪設了第一條海底電纜,但是一位漁民誤以為找到了大魚而把電纜從海底拽出。1851年,佈雷特進行了第二次鋪設,終於成功,英國和歐洲大陸成功的連接在了一起。

一個偉大的騙子送給全世界的禮物

人們把目光轉向北美大陸,能不能把北美與歐洲連接起來呢?當時,人們不知道電的更多特性,對電的應用還處在童年階段;人們也不知道大西洋有多深,不知道海底地貌到底是什麼樣的;假設電纜能鋪好,人們也不知道電傳輸功率夠不夠傳播如此遠的距離。連電報的發明者莫爾斯本人,也認為跨大西洋的海底電報電纜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冒險。

1854年,英國工程師吉斯博恩納負責鋪設從紐約到紐芬蘭的海底電纜,但項目資金出現了問題,於是他到紐約尋求投資人的幫助。在那裡,他結識了美國富豪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菲爾德很年輕,但是很富有,事業順風順水,旺盛的冒險精神找不到寄託。雖然他不懂什麼專業技術,但類似於今天的投資人,他敏銳的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未來。在給紐約-紐芬蘭海底電纜投資後,他立刻全身心的投入到跨大西洋海底電纜的宏偉工程中。

菲爾德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熱情和精力推動這項事業,他迅速與業界專家、政府、金融界建立了聯繫,在技術、法律、投資等環節步步跟進。在英國,短短几天就募集到了35萬英鎊的投資,其中還包括拜倫夫人這樣的文化界名流。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堅信技術的發展會讓自己的投資得到回報。越洋電纜就是那個年代的微軟、谷歌和蘋果,菲爾德就是那個年代的蓋茨、佩奇和喬布斯。

從技術上說,跨英吉利海峽電纜和跨大西洋電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鋪設英吉利海峽電纜,風平浪靜的一天就足夠了。而跨越大西洋,當時的輪船差不多要航行三個多星期。不算鋪設機械,單是整條跨洋電纜的重量就遠遠超過當時任何一條船舶的載重量。英國政府為菲爾德提供了皇家海軍最大的戰艦之一“阿伽門農”號(HMS Agamemnon),而美國政府提供了排水量五千噸的戰艦“尼亞加拉”號(USS Niagara)。這兩艘當時最大噸位等級的艦船經過特殊改裝,才各自能裝下跨洋電纜的一半。 位於海底的越洋電纜,必須非常結實,不能斷裂,但同時,又必須非常柔軟,否則很難鋪設。另一方面,它的工藝必須十分精密,否則,一點點瑕疵就可能導致電信號的不穩定和中斷。好幾家工廠夜以繼日的生產著這種海底電纜。菲爾德的越洋電纜這項偉大工程,是當時全世界的報紙頭條。

1857年8月5日,菲爾德的鋪設船隊從愛爾蘭起航,包括莫爾斯在內的業界專家都在船上,實時監測鋪設情況。“尼亞加拉”號像蜘蛛吐線一樣,一邊小心翼翼的緩緩向前移動,一邊在後面用絞盤留下那根越洋電纜。電纜的一頭固定在愛爾蘭,船上的專家時刻與愛爾蘭的陸地保持聯繫,以確保電纜沒有斷裂。

一個偉大的騙子送給全世界的禮物

8月11日晚上,在成功鋪設355海里後,事故發生了。絞盤發生故障,已經鋪設的電纜像斷線的風箏一樣全掉進了海里。當時還沒有合適的潛水技術,根本無法把掉進海底的線頭重新拉上來。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菲爾德損失了355海里的電纜外加十萬英鎊的投資。由於大西洋的氣候原因,第二次嘗試只能等到第二年夏天風平浪靜的時候。

1858年6月10日,菲爾德的船隊第二次出發。船隊計劃先航行到大西洋中央,將電纜的兩半接起來,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向歐洲和北美兩個方向鋪設。結果在到達大洋中間的預定接頭地點之前,船隊就遇上了暴風雨。“阿伽門農”號上裝載著巨大的電纜,而且由於鋪設的需要,船體的重量分佈很不均勻。“阿伽門農”號在大洋深處的暴風雨中瀕臨覆滅。大家已經開始考慮要把電纜扔進海里,以求保住性命。但是船長拒絕了。萬幸的是,“阿伽門農”逃過一劫,死裡逃生,順利到達預定地點。可惜的是,經過這次風暴的顛簸,大量的電纜被碰撞、掛擦,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鋪設了200多海里後,電纜兩端就再也不能互通信號了,這200多海里的電纜變成了廢鐵,第二次嘗試又宣告失敗。

這次失敗動搖了絕大多數投資商的信心,很多人要求菲爾德變賣剩下的電纜,彌補他們的損失。當時的媒體也一片譁然,到處都是質疑的聲音。但菲爾德不為所動,一定要再試一次。

1858年7月17日,船隊靜悄悄的再次起航,這一次,沒有媒體報道,也沒有名流到場。菲爾德和他的事業已經被全世界遺忘。7月28日,“阿伽門農”和“尼亞加拉”在大西洋中部成功接頭,開始越洋電纜的鋪設。兩艘船上的各一半電纜對接在一起,然後“尼亞加拉”駛向美國,“阿伽門農”駛向英國,大家打出旗語互相道別,連接他們的只有這一根小小的電纜。8月5日,“尼亞加拉”到達紐芬蘭海岸,“阿伽門農”也在同一天到達愛爾蘭海岸。海岸上沒有鮮花和人群,但這一偉大的事業已經完成。

幾個小時後,世界一片歡騰,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興奮的等待著這一刻。1858年8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發給美國總統布坎南的賀電通過海底電纜傳到北美,此時此刻,“尼亞加拉”號還在從紐芬蘭趕回紐約的途中。布坎南向英國女王回電,同時,禮炮鳴放100響,慶祝人類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8月18日,菲爾德和他的團隊乘坐“尼亞加拉”回到紐約,迎接他的是盛大的全城巡遊,菲爾德成為了和平時期的國家英雄。8月31日,又進行了總統和各界人士出席的更隆重的慶祝活動。 但命運是殘酷的,幾天之後,海底電纜就斷線了,北美再也接收不到歐洲傳來的清晰的信號。謠言不脛而走,菲爾德淪為千夫所指,歡呼的浪潮用同樣的力度反撲向無辜的菲爾德。菲爾德是騙子,英國女王的電報是他捏造的,一切都是他在

為沽名釣譽而做戲,他的團隊都是他的托兒...菲爾德千辛萬苦鋪設的海底電纜再次成為廢鐵,而他也名譽掃地,這一項目也被迫擱淺。

六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鋼鐵戰士一般的菲爾德沒有被命運擊倒。1865年,菲爾德再次出現在倫敦,帶著新的60萬英鎊的投資,重新啟動他的越洋電纜項目。此時,對於有線電報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而著名工程師伊桑巴德·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設計建造的世界第一巨輪“偉大的東方人”(Great Eastern)號也已經建成,並且恰好閒置。擁有了新的電報技術和這艘排水量兩萬兩千噸的巨輪,之前無比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了許多。7月23日,“偉大的東方人”號出航,開始了菲爾德的又一次嘗試。但在離北美還有兩天航程的時候電纜突然斷裂,這第四次嘗試再次失敗。 1866年7月13日,“偉大的東方人”號再次出發,終於成功。不久,又成功找到了上次失敗的那條電纜,並且繼續鋪設成功。兩條電纜把歐洲和北美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在互聯網、全球村的今天看來,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在當時,這就是時代的奇蹟。

菲爾德,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十年多的時間,失敗了四次,數十萬英鎊打了水漂,卻依然不放棄,鍥而不捨,終於金石可鏤。正如我們今天的互聯網,菲爾德締造的這第一條越洋電纜是他送給全世界的禮物。人類對於同呼吸、共命運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浩瀚的大洋再也不是信息不可逾越的天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