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甲午中日戰爭後,李鴻章到日本談判遭到刺殺,為何最慌張的是日本人?

來不及說再見


日本“憤青”小山六之助(本名豐太郎)行刺中國議和特命全權大使李鴻章非常愚蠢,使日本政府陷入尷尬境地。以下我扼要陳述理由。

1895年2月12日,清朝北洋水師在威海衛被日本聯合艦隊擊潰。日本海軍佔領了澎湖列島、進逼臺灣,擺開了南進架勢。日本陸軍則佔領了中國遼東半島並在當地設立了總督府,揚言直取天津、北京。最終,在列強幹預下,雙方開始議和。

1895年3月20日,日本全權辦理大臣、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宗光,和清朝欽差頭等全權大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在日本下關春帆樓開始正式進行和談。雙方首先進行休戰協議談判。日本方面提出了4項休戰條件:1、日本佔領大沽、天津、山海關等要塞;2、佔領地區清軍的武器、軍需物資交付日本;3、日本支配天津、山海關鐵路;4、休戰期間日軍的費用由清朝負擔。由於這些條件過於苛刻,李鴻章表示無法接受,並提出直接進行議和談判。按理,強壓清政府籤“城下之盟”的日本,肯定不會答應,但就在當天會談結束、李鴻章在回飯店途中,遭到反對議和的日本浪人小山六之助狙擊。交戰國國民刺殺對方使者的不法行為,震驚世界,也令日本政府感到莫名惱怒。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擔心,如果李鴻章憤而回國,由此引發的國際輿論必然對日本極為不利,而且將要到手的“利益”清政府很可能拒絕交付。於是,請求天皇睦仁頒佈“朕對此事件深表遺憾”的詔敕,向清政府和李鴻章本人表示歉意,並派軍醫為李鴻章療傷,同時決定立即無條件休戰,直接開始議和談判。

一句話,日本人慌張的根本原因,是生怕“煮熟的鴨子飛了”。


馮瑋


兩個字“利益”,李鴻章在當時的背景下遭到刺殺,日本人的利益受到影響,所以慌了。


一、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戰敗,李鴻章奉命在馬關“春帆樓”與伊藤博文談判,談判僵持數日不下。而在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被一名不願議和的日本右翼男子襲擊,左頰中彈,到場暈過去了。


二、李鴻章作為大清的使臣被刺殺,給列強幹預中日和議提供了藉口,當時的列強誰都不想放棄機會去分中國這塊大肥肉,而日本當時佔這麼大甜頭,列強當然看不下去了。這一刺殺出現就給了列強幹預的機會,就一個幫大清李中堂找會公道的理由,就足夠干預進來了,這個機會列強當然不會放過。


李鴻章被刺,日本慌張是怕給了列強借口乾涉機會,損害自己利益。後來果然出現了俄、法干涉日本還遼。


三、李鴻章被刺,日本慌了,其實也是怕和談失敗。日本只是個島國,資源匱乏。當時的日本為了維持戰爭,軍費就已經花費了接近2億日元,而當時日本全年財政收入才8000萬日元。也就是說,為了打這場仗,日本把未來倆三年的錢都花完了,還欠了英國鉅額貸款。

日本已經撐不住了,它已經不能繼續拖下去了。李鴻章在日本被刺,很可能導致兩國中止談判,再次開戰,而日本已經沒有能力再繼續開戰了,再打下去甚至有可能被拖垮。


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目的就是為了謀取巨大利益,拿到賠款,等用錢恢復一段時間後再去滅亡中國,所以實際上日本比中國更迫切想要促成這場和談。

李鴻章遇刺後,伊藤博文聞訊後曾氣急敗壞地發怒道:這一事件的發生比戰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還要嚴重!

談判如果失利的話,日本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就已經是輸了。這也導致後來日本人對李鴻章盡心呵護,連銀子都少要了一億兩。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如果不是李鴻章鬼門關走了一遭,清政府還得多賠。真的是年少不知李鴻章 ,如今方知真中堂!


總上可以得出,日本之所以李鴻章遇刺後慌了,歸根結底還是怕自己利益會受到損害,不過實際上也確實受到了點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