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新年快樂。

每到春節和長輩們聚會,飯桌上長輩們除了催婚、催生孩子,催生二胎之外,總有一些在陝西北稱之為“十二能”的知識分子在飯桌上聊歷史。只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歷史的掌故都有些“怪怪”的。換句話說,這些歷史故事大都和我們的生活聯繫緊密,但一眼就能看出來它們是野史,就是無法反駁。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比如一則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

講的是宋太祖還沒有當官的時候特別窮,於是經常在江湖上討飯吃。有一次太祖特別餓,就來到了一個羊肉泡饃店。沒曾想太祖只剩下1文錢,泡饃得2文錢一碗。所以太祖實在沒辦法,最後失手打死了泡饃館掌櫃的,自己逃亡江湖,此後千里送京娘,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當然,如果涉及到民間美食,實在是找不到他的歷史故事,乾隆皇帝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涉及美食,就講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出巡,路上特別飢餓,於是吃了一碗XX小吃,吃完了以後讚不絕口……這個小吃就出名了。

再有文化一些的,可以聊聊推背圖,厲害的長輩們甚至可以背出推背圖中的若干讖語,由此得出歷史結論的必然性。但殊不知,推背圖之所以能夠語言準確,是因為它不斷再版、修正的結果。和袁天罡並沒有什麼關係。

那麼,我們的長輩們到底從什麼地方得知的這些野史,這些野史對我們究竟有什麼用?

一個人物的兩種形象:

在中國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往往一個很出名的歷史人物,或者一個很出名的歷史虛構人物,他們的形象往往會存在兩個截然相反的版本。

比如關羽在正史中儘管勇武,但並不是一個天下無敵的角色。但在官方不斷的追封下,關羽逐漸成為正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英雄人物。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但在民間的歷史中,關二爺除了講義氣以外,甚至還有許多“花邊新聞”,比如關二爺看上了呂布手下一個叫秦宜祿的老婆杜氏,於是關羽找到曹操,說如果我破城後,能不能把杜氏送給我呢?曹操說,那我給你把把關。然後就把杜氏當小妾納了。(曹操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呂布使秦宜祿詣袁術求救,袁術留之。關羽屢請曹操,欲得秦宜祿妻。曹操疑其有色,及城陷,曹操見之,乃自納之。)


有趣的是,在我們身邊,這兩種形象經常交織在一起,彼此水火不容。換句話說,在這個問題上,根本沒有真相可言。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英雄與英雄史詩:

其實在歐洲,往往官方的“史書”和民間的“史詩”通常存在於兩個傳統當中。如果我們想了解歷史,我們可以去閱讀休謨的《英國史》或者其他任何史書,通過了解各種歷史真實的人物事件,去解讀過去的事蹟。

然而除了讀史書之外,歐洲還有另外一套傳統,也就是史詩。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通過講述英雄傳說或者重大歷史事件而產生的歷史長詩。比如大家熟悉的《荷馬史詩》、《蘇美爾神話》等等。

而在閱讀這些史詩作品的時候,基於創作者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很多個,所以基本上我們只能從孤立的故事中獲得作者想描述的內容,但如果把時間線索全部串聯,故事就沒法看了。

用坎貝爾的話講,如果一個故事能夠被大家接受並且廣為流傳,至少就可以表明這類事情在人類的歷史上是反覆發生的。

所以在民間,和英雄有關的史詩故事,他們的真實性根本不重要,只是我們覺得,這樣的人,就應該有這樣的故事。僅此而已。

中國英雄的兩張面孔。

然而說到底,在歐洲,通常歷史人物和史詩中的人物,是“兩套班底”,但在中國,這兩套班底往往會發生驚人的重合。

比如《水滸傳》中武松就是一個被我們虛構的人物,但在武松的故事裡,我們至少喜聞樂見如下幾類事件: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1.英雄通常高大威猛,力大無窮——武松打虎。

2.兄弟和嫂子的關係是如何確立的——武松殺嫂。

3.在別人對自己好的時候,英雄是如何做的?——醉打蔣門神。

有了英雄,自然要有英雄的傳奇故事,那麼這個英雄的師傅是誰呢?他的師兄弟又是誰?於是就有了鐵臂金刀周侗收了4個徒弟,分別是盧俊義、林沖、史文恭和岳飛。但武松對付蔣門神的彈腿,就是周侗傳授的。

就這樣,《水滸傳》和《說岳全傳》的故事,也就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

換句話說,通過這種民間不斷編輯加工的故事,使得往往每個人由於知識背景的不同,我們根本沒辦法判斷到底長輩們說的是“正史中的傳統”還是“民間的傳統”,是“《水滸傳》告訴我們的傳統”,還是“《說岳全傳》帶給我們的傳統”。

春節長輩們口中聊的野史八卦,其實是中華的英雄史詩

於是,往往未經歷史學科專業訓練的長輩們聊的歷史,當然不會是我們通過書本教材中學到的那些東西,而是來源於各種諸如《水滸傳》、《三俠劍》這類的故事小說。故事裡的人物或許歷史上真實存在,或許根本就沒這個人。

其實都不重要,他們在捍衛的,其實是我們傳統中的史詩(這麼說是不是瞬間感覺長輩們高大上了?),我們認真聽講就可以了,真的要爭出歷史的真相,還是不要在飯桌上進行了。

畢竟聊歷史,總比催買房、結婚、生小孩、生二胎,要高明的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