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朝統治者是如何在新疆推行屯田政策的?

1029417316


新疆地區屯田最初有兵屯、回屯和戶屯,後又增加了犯屯和旗屯。清前期在新疆屯田重北而輕南,北路屯田28萬餘畝,南路還不及其五分之一。官兵北路駐防,南路則換防;商民北路可以攜眷,南路不得攜眷。這嚴重阻礙了南疆的邊防建設。魏源指出新疆屯田建設的弊端:“夫家室不成,則生聚不盛,人心不固,墾闢不富。”林則徐被髮配到伊犁時,考察西北防務,認為俄國將來必成大患。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實邊,嚴防沙俄侵犯的主張。布彥泰採納了林則徐的建議,並請求道光帝“委林查勘辦理”。1843年至1844年共開墾荒地19.4萬餘畝。其基本思想是:擴大民屯,刺激邊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改屯兵為操防,加強軍事訓練,做到屯田與實邊緊密結合,促進西陲的開發與軍防。

(新疆區劃圖)

阿古柏入侵新疆後,邊屯也隨之荒廢。1876年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失地,為解決軍糧問題,一面進兵,一面組織屯田。他主張“劃兵農為二,擇其精壯勇膽之兵編入營伍,進行正規操練,羸弱不任戰者則散之為農,按戶口撥給荒地,令其承墾。”如此“簡其精壯,營伍可得而實,散其疲弱,營伍可得而增,兩利之道也”。左宗棠的整頓改革,使新疆屯田得以復興,並飛速發展。

(新疆首任巡撫劉錦棠)

但新疆屯田措施的好壞與其最高長官的推行方法有很大聯繫,左宗棠之後,首任巡撫劉錦棠大力發展兵屯,但因管理不善,徒滋耗費,旋辦旋止。繼任巡撫饒應祺又派兵開墾羅布淖爾,但因沒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盲目發展,耗費巨資,最終不了了之。後再任巡撫潘效蘇為裁節兵餉,強徵當地墾戶壯丁入伍,按戶派充。結果民怨沸騰,被迫停辦。屯田政策的反覆多變,直至清亡都再未出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袁大華等.《新疆圖志·軍制三》.

2、軍事科學院. 中國軍事通史.第十七卷,清代後期軍事史(下)[M].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8.

3、趙爾巽. 清史稿.第38冊[M]. 中華書局, 2003.

4、左宗棠.《左襄文公全集·書牘》卷14.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王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有一本書叫《東turk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到1940年代》,第一章就講了滿清對新疆的控制。

滿清通過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進入了新疆地區,本意並非想控制這裡,因為成本上來說,非常不划算。但又不能丟給別人,就保持了下來,又因為大小和卓的衝突,南疆也被滿清控制。

從滿清獲得控制權後,就開始了屯田,因為距離內地太遠,轉運太難,屯田有助於解決駐紮軍隊補給問題。

屯田分為好幾種,軍屯是軍隊屯田,回屯由回回屯田,戶屯由內地遷徙來的人屯田,旗屯由旗人屯田,犯屯由犯人屯田。

這些屯田主要集中在北疆,南疆非常少。

1832年之後,又允許內地的農民移居南疆,建立民屯,之後一度在南疆土著的抗議下取消,最終因為財政困難,又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