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东莞35位镇街(园区)一把手谈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东莞35位镇街(园区)一把手谈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制图/乔雨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高志全 李健武 邓文燕 吴金华 甘劼伟)“谋求改革突破,争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在全市上下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认真深入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之际,东莞决策层发出的铿锵之声,成为新时代观察东莞新气象、新作为的一扇窗。

“谋”在哪里,又“突”向何处?

46.7%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近极限,对标先进城市的服务差距,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于先进国家35%的平均水平,城市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有待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社会治理多元且难度加大——如何破解空间、效能、产业结构、城市品质、民生短板、基层治理“六个制约”?

这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城市再出发的关键。

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改革开放。

东莞同样如此。

“东莞敢为人先、敢于改革,才有了现在的生动局面。”4月1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党课上指出,要在拓展和优化空间、推动产业升级、提升行政效率、强化城市管理、优化公共服务、创新基层治理等六大方面谋求改革突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排头兵。

汇聚东莞发展最大的正能量,需要聚集“镇能量”。

根据省市有关部署安排,从4月9日至5月25日,东莞35位镇街(园区)一把手接受《东莞日报》等媒体采访,本报用35篇文章、近十万字进行专题报道,通过镇街(园区)一把手谈学习体会,讲贯彻思路,聊工作亮点等方式,提出要用改革去化解“六个制约”,奋力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应有力量。

2018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东莞市、镇两级共同奏响了新一轮改革发展曲,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共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空间破局

向深化改革要空间、要效益

在驶向高质量发展彼岸的海面上,东莞经济航船的经纬度也在不断变化。

这座过去40年创造了“东莞奇迹”“东莞效率”的城市,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进入到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46.7%,逼近了极限,说明城市的内涵和承载力与高质量发展还不相适应。如何破解发展空间制约,持续向深化改革要空间、要效益,提升城市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承载力?

园区、镇街在思考、在行动。

滨海湾新区,被赋予引领东莞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任。“打造引领东莞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委副书记,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答得干脆有力。他指出,要把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和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新区将统筹四镇一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区成为产业之“芯”。

对镇街而言,更多的则是要做好“存量文章”。

“统筹”,成了不二举措。

“强化招商工作统筹力度,推进产业项目向高端、绿色、集约方向发展。”清溪镇委书记范燕彬表示,清溪实现从个别项目招商向整体平台招商转变,从碎片化开发向连片改造转变,从政府单一收储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转变,开启了统筹集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向统筹要红利,向集约要效益,向天空要空间。”塘厦镇委书记方灿芬道出破解资源瓶颈的关键招数:狠抓镇村联动统筹发展,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推动城市更新改造,腾挪产业发展空间。

“走效益挖潜、内涵提升的集约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表示,大朗将念好“统、盘、改、拆”“四字经”,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认为,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要破解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粗放型发展难以为继,必须走优质发展道路,是与当前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

望牛墩镇委书记吴润玲表示,要强化园区统筹和土地统筹,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承载平台,“三提升”就是要提升项目招引、城市更新、村组经济的质量,不断挖掘发展实体经济的突破口。

效率制胜

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从率先推行“24小时一站式快速登记审批制度”,到率先拓展营业执照离岸办理的范围,再到率先复制粤港澳银政通经验,以及即将实现刷脸办照的突破,东城用多个“率先”诠释了什么叫做改革,什么是开放。

“改革开放是东城的优势。”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邓涛表示,东城虽不临海,也非交通枢纽,但依托跨境电商园区、商改基地,东城将打造对外开放先行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东城的改革,是莞版改革的写照。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政府行政效率、服务水平高不高。”梁维东近日在《南方日报》上撰文表示。

回顾近年来,东莞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提升行政服务效率,但整体系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程度较低,与先进城市相比,政务服务水平尚有差距。

如何来破解,基层在“首创”。

“黄江将努力建设‘小深圳’气候。”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表示,黄江处于临深前沿阵地,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的条件得天独厚。黄江将努力建设“小深圳”气候,努力打造深圳优质企业投资的快速通道,全面集聚莞深创新资源。

“资源统筹就是招商引资,手上有资源了,项目才能落地。”道滘镇委书记谢卫东表示,道滘镇致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镇村土地统筹开发与利益分配机制,利用规模较大的连片土地进行新兴产业布局。

“想方设法破除制约项目引进建设的障碍。”企石镇委书记袁丽群表示,千方百计招引培育一批大项目、优质项目,为加快企石经济发展积蓄能量、提供支撑。

动能转换

推动产业体系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补足科技创新‘驱动’和现代金融‘培育’两个关键。”前不久,虎门举办了“科技金融月”,希望以此为起点,完善银企对接,助推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

虎门镇委书记叶孔新表示,当前,虎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形式仍有待转型,产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虎门要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金融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致力抓住产业升级关键,做好虎门制造“强核”文章。

这是虎门,也是东莞一个必经阶段——东莞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必经过程,其间压力与希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

必须看到,虽然如今东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但是产业整体上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组数据足以表明这个论断: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2%,远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35%的平均水平。

东莞35位镇街(园区)一把手谈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规划示意图 资料图

何以解围?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仲球表示,水乡新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借力“一带一路”优势,努力吸引穗、深、港、台及国际优质资源集聚,积极参与我市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把水乡新城打造成为以国际会议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各类商品交易平台为载体的大湾区国际商务港。

“南城金融中心的地位,未来10年无法撼动。”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陈桂明表示,将全方位强化南城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将发挥全市首个金融办的机构优势,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努力打造全市的三融合示范区、金融产业聚集区和金融创新中心。

凤岗是全市唯一三面临深的镇街。凤岗镇委书记张耀洪表示,要强化镇村统筹发展,承接深圳产业外溢,通过招商选资重点招引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重大优质项目落户凤岗。

大岭山镇委书记陈福坤表示,大岭山将不断深化智能制造业强镇建设,加快家具、电子、印刷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招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着力提升产业承载力,努力打造现代产业小镇。”石碣镇委书记罗晓勤表示,石碣将打造独具石碣电子产业特色和优势的智能制造零配件供应链,进一步擦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品牌。

桥头镇委书记莫厚良表示,桥头规划打造园区发展新引擎,把“桥东工业园”升级为“东太湖产业园”,承接上下游优质产业项目,将“东太湖产业园”打造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节点。

品质提升

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松山湖工作和生活,对城市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松山湖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东莞’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彻底改变园区功能配套不足现状’的工作目标。”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少文表示,松山湖将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全方位提升园区城市品质。

时下,“品质”“美丽”已成为东莞发展的关键词,也写进镇街发展计划中。

“有什么样的城市品质,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虎门镇委书记叶孔新表示,从TID的全市率先启动,到滨海大道的全面升级,再到构建外联内畅的路网体系,用三级城市成本享用一级城市功能。

高埗镇委书记严继宗描绘了美丽高埗建设的蓝图。高埗进一步明确了分“三步走”推进美丽高埗建设——以十大亮点工程为“引爆点”,在推动美丽高埗建设上打响第一枪。以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为覆盖面,串连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63个项目,推动美丽高埗建设在全镇遍地开花。

莞城街道党委书记曲洪淇表示,莞城通过“三旧”改造,活化利用城内、城外的旧建筑,将根据城内外不同的建筑特点,改造成民宿、展览馆、设计师工作室等项目,活化利用好这些旧建筑,使之更有品味。

谢岗镇委书记胡毅峰认为,要把谢岗建设成为“小城有活力,产业有集群,人才有向往,经济有实力,群众有实惠”的“五有”小镇,就要率先把基础做好,把城市做好,才能留住人才。

洪梅镇委书记黄启光表示,要以旧改换增量,是洪梅镇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

石龙镇委书记刘林宏勾勒了“一江、两带、三区联动”的蓝图——打造“一江两岸”自然优美景观,推动石龙老城区活化建设、新城区精细化建设、西湖区城市更新建设。

樟木头镇委书记周伟森表示,樟木头镇深入开展“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涉及32项工程和城市精细化管理26项措施,3年总共投资15亿元进行城市品质提升。

服务提效

使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寮步将新建两所公办小学和两所公办幼儿园,万江提出要完善“引才留才”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石排将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扩建中心小学……

面对本外人口比例达1:3的特殊人口结构,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是城市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镇街在行动。

厚街镇委书记詹文光认为,政府的终极目标是让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便捷,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力争今年全面完成4个道路建设及升级项目,提升改造21座镇内公厕,加快社区公共洗手间、中心区垃圾压缩站的升级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

“石排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石排镇委书记刘学聪表示,将加快镇敬老院扩建,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规划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加快石排医院对接松山湖片区专业医院建设和体制融合,加快整合村级水厂。

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表示,站在新的历史关口,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常平镇委提出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东莞东部中心的发展定位,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定位”:定制之都、文旅小镇和宜居之城。

沙田镇委书记贾贵斌表示,沙田将以更大力度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沙田正在加快推进新建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并力争引进一所优质中学和大学。推进医联体建设,升级扩建沙田敬老院。

“要建设生态之镇。”横沥镇委书记何植尧表示,打响蓝天保卫战,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强化环保监察执法。建设文明之镇,拓展“小城大爱”品牌内涵。

治理破局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实施社会治理提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加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寮步镇委书记梁荣业表示,寮步有41万常住人口,其中注册志愿者超过3万人,率先在全市范围提出“志愿寮步五年战略行动计划”。梁荣业表示,计划用五年时间,把寮步打造成志愿之城。

这是东莞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的一个写照。

近年来,东莞大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等荣誉称号。

然而,东莞社会结构复杂多元,社会治理难度大,有效治理仍面临着稳定、融合、善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任重道远。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制约,建立基层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从市一级层面,东莞将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镇街在发力。

茶山镇委书记黎寿康表示,将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加强公安、交警、法庭、消防等政法部门基层队所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套建设。扎实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巩固茶山治安维稳工作的大好局面,把茶山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平安之城。

石排镇委书记刘学聪表示,推进“平安石排”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违法犯罪,进一步提高社会安全指数。

万江街道党委书记黄贵洪表示,万江将打造产城人融合示范新区,全力优化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问题,完善“引才留才”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

“中堂用2至3年时间彻底扭转中堂社会治安局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堂镇委书记叶沃昌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