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東莞35位鎮街(園區)一把手談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東莞35位鎮街(園區)一把手談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製圖/喬雨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高志全 李健武 鄧文燕 吳金華 甘劼偉)“謀求改革突破,爭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在全市上下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認真深入推進“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之際,東莞決策層發出的鏗鏘之聲,成為新時代觀察東莞新氣象、新作為的一扇窗。

“謀”在哪裡,又“突”向何處?

46.7%的土地開發強度已近極限,對標先進城市的服務差距,製造業增加值率低於先進國家35%的平均水平,城市規劃的統籌引領作用有待加強,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社會治理多元且難度加大——如何破解空間、效能、產業結構、城市品質、民生短板、基層治理“六個制約”?

這是群眾的期盼,也是城市再出發的關鍵。

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改革開放。

東莞同樣如此。

“東莞敢為人先、敢於改革,才有了現在的生動局面。”4月10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黨課上指出,要在拓展和優化空間、推動產業升級、提升行政效率、強化城市管理、優化公共服務、創新基層治理等六大方面謀求改革突破,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爭當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排頭兵。

匯聚東莞發展最大的正能量,需要聚集“鎮能量”。

根據省市有關部署安排,從4月9日至5月25日,東莞35位鎮街(園區)一把手接受《東莞日報》等媒體採訪,本報用35篇文章、近十萬字進行專題報道,通過鎮街(園區)一把手談學習體會,講貫徹思路,聊工作亮點等方式,提出要用改革去化解“六個制約”,奮力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應有力量。

2018年,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東莞市、鎮兩級共同奏響了新一輪改革發展曲,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共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東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空間破局

向深化改革要空間、要效益

在駛向高質量發展彼岸的海面上,東莞經濟航船的經緯度也在不斷變化。

這座過去40年創造了“東莞奇蹟”“東莞效率”的城市,正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進入到一個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到了新的歷史方位上。

土地開發強度已達到46.7%,逼近了極限,說明城市的內涵和承載力與高質量發展還不相適應。如何破解發展空間制約,持續向深化改革要空間、要效益,提升城市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承載力?

園區、鎮街在思考、在行動。

濱海灣新區,被賦予引領東莞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任。“打造引領東莞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市委副書記,濱海灣新區、東莞港黨工委書記張科答得乾脆有力。他指出,要把濱海灣新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和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新區將統籌四鎮一港,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推動新區成為產業之“芯”。

對鎮街而言,更多的則是要做好“存量文章”。

“統籌”,成了不二舉措。

“強化招商工作統籌力度,推進產業項目向高端、綠色、集約方向發展。”清溪鎮委書記範燕彬表示,清溪實現從個別項目招商向整體平臺招商轉變,從碎片化開發向連片改造轉變,從政府單一收儲向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利益共享轉變,開啟了統籌集約、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向統籌要紅利,向集約要效益,向天空要空間。”塘廈鎮委書記方燦芬道出破解資源瓶頸的關鍵招數:狠抓鎮村聯動統籌發展,破解土地資源瓶頸;推動城市更新改造,騰挪產業發展空間。

“走效益挖潛、內涵提升的集約發展之路勢在必行。”大朗鎮委書記謝錦波表示,大朗將念好“統、盤、改、拆”“四字經”,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安鎮委書記何紹田認為,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要破解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傳統粗放型發展難以為繼,必須走優質發展道路,是與當前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

望牛墩鎮委書記吳潤玲表示,要強化園區統籌和土地統籌,為發展實體經濟提供承載平臺,“三提升”就是要提升項目招引、城市更新、村組經濟的質量,不斷挖掘發展實體經濟的突破口。

效率制勝

增創營商環境新優勢

從率先推行“24小時一站式快速登記審批制度”,到率先拓展營業執照離岸辦理的範圍,再到率先複製粵港澳銀政通經驗,以及即將實現刷臉辦照的突破,東城用多個“率先”詮釋了什麼叫做改革,什麼是開放。

“改革開放是東城的優勢。”東城街道黨委書記鄧濤表示,東城雖不臨海,也非交通樞紐,但依託跨境電商園區、商改基地,東城將打造對外開放先行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東城的改革,是莞版改革的寫照。

“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政府行政效率、服務水平高不高。”梁維東近日在《南方日報》上撰文表示。

回顧近年來,東莞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提升行政服務效率,但整體系統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力度還不夠大,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程度較低,與先進城市相比,政務服務水平尚有差距。

如何來破解,基層在“首創”。

“黃江將努力建設‘小深圳’氣候。”黃江鎮委書記葉錦銳表示,黃江處於臨深前沿陣地,承接深圳優質產業外溢的條件得天獨厚。黃江將努力建設“小深圳”氣候,努力打造深圳優質企業投資的快速通道,全面集聚莞深創新資源。

“資源統籌就是招商引資,手上有資源了,項目才能落地。”道滘鎮委書記謝衛東表示,道滘鎮致力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鎮村土地統籌開發與利益分配機制,利用規模較大的連片土地進行新興產業佈局。

“想方設法破除制約項目引進建設的障礙。”企石鎮委書記袁麗群表示,千方百計招引培育一批大項目、優質項目,為加快企石經濟發展積蓄能量、提供支撐。

動能轉換

推動產業體系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補足科技創新‘驅動’和現代金融‘培育’兩個關鍵。”前不久,虎門舉辦了“科技金融月”,希望以此為起點,完善銀企對接,助推科技和金融融合發展。

虎門鎮委書記葉孔新表示,當前,虎門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工業結構形式仍有待轉型,產業、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虎門要以產業為基礎、以科技為動力、以金融為支撐、以城市為載體,致力抓住產業升級關鍵,做好虎門製造“強核”文章。

這是虎門,也是東莞一個必經階段——東莞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促進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必經過程,其間壓力與希望共生,挑戰與機遇並存。

必須看到,雖然如今東莞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比突破50%,但是產業整體上尚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組數據足以表明這個論斷:製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2%,遠低於先進國家和地區35%的平均水平。

东莞35位镇街(园区)一把手谈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規劃示意圖 資料圖

何以解圍?

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仲球表示,水鄉新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充分借力“一帶一路”優勢,努力吸引穗、深、港、臺及國際優質資源集聚,積極參與我市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把水鄉新城打造成為以國際會議等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各類商品交易平臺為載體的大灣區國際商務港。

“南城金融中心的地位,未來10年無法撼動。”南城街道黨委書記陳桂明表示,將全方位強化南城金融中心地位,推動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將發揮全市首個金融辦的機構優勢,防範各類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市場健康有序,努力打造全市的三融合示範區、金融產業聚集區和金融創新中心。

鳳崗是全市唯一三面臨深的鎮街。鳳崗鎮委書記張耀洪表示,要強化鎮村統籌發展,承接深圳產業外溢,通過招商選資重點招引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重大優質項目落戶鳳崗。

大嶺山鎮委書記陳福坤錶示,大嶺山將不斷深化智能製造業強鎮建設,加快傢俱、電子、印刷等傳統優勢產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大力招引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等產業,打造智能製造全生態鏈。

“著力提升產業承載力,努力打造現代產業小鎮。”石碣鎮委書記羅曉勤表示,石碣將打造獨具石碣電子產業特色和優勢的智能製造零配件供應鏈,進一步擦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的品牌。

橋頭鎮委書記莫厚良表示,橋頭規劃打造園區發展新引擎,把“橋東工業園”升級為“東太湖產業園”,承接上下游優質產業項目,將“東太湖產業園”打造成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創新節點。

品質提升

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才來松山湖工作和生活,對城市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松山湖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美麗東莞’建設的決策部署,圍繞‘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徹底改變園區功能配套不足現狀’的工作目標。”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少文表示,松山湖將全力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加快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全方位提升園區城市品質。

時下,“品質”“美麗”已成為東莞發展的關鍵詞,也寫進鎮街發展計劃中。

“有什麼樣的城市品質,就有什麼樣的產業,就有什麼樣的人才。”虎門鎮委書記葉孔新表示,從TID的全市率先啟動,到濱海大道的全面升級,再到構建外聯內暢的路網體系,用三級城市成本享用一級城市功能。

高埗鎮委書記嚴繼宗描繪了美麗高埗建設的藍圖。高埗進一步明確了分“三步走”推進美麗高埗建設——以十大亮點工程為“引爆點”,在推動美麗高埗建設上打響第一槍。以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為覆蓋面,串連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63個項目,推動美麗高埗建設在全鎮遍地開花。

莞城街道黨委書記曲洪淇表示,莞城通過“三舊”改造,活化利用城內、城外的舊建築,將根據城內外不同的建築特點,改造成民宿、展覽館、設計師工作室等項目,活化利用好這些舊建築,使之更有品味。

謝崗鎮委書記胡毅峰認為,要把謝崗建設成為“小城有活力,產業有集群,人才有嚮往,經濟有實力,群眾有實惠”的“五有”小鎮,就要率先把基礎做好,把城市做好,才能留住人才。

洪梅鎮委書記黃啟光表示,要以舊改換增量,是洪梅鎮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必由之路。

石龍鎮委書記劉林宏勾勒了“一江、兩帶、三區聯動”的藍圖——打造“一江兩岸”自然優美景觀,推動石龍老城區活化建設、新城區精細化建設、西湖區城市更新建設。

樟木頭鎮委書記周偉森表示,樟木頭鎮深入開展“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涉及32項工程和城市精細化管理26項措施,3年總共投資15億元進行城市品質提升。

服務提效

使更多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寮步將新建兩所公辦小學和兩所公辦幼兒園,萬江提出要完善“引才留才”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石排將新建一所公辦幼兒園,擴建中心小學……

面對本外人口比例達1:3的特殊人口結構,如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公共服務需求,創新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這是城市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鎮街在行動。

厚街鎮委書記詹文光認為,政府的終極目標是讓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便捷,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力爭今年全面完成4個道路建設及升級項目,提升改造21座鎮內公廁,加快社區公共洗手間、中心區垃圾壓縮站的升級改造工程等基礎設施的建成投入使用。

“石排將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切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石排鎮委書記劉學聰表示,將加快鎮敬老院擴建,建立文明創建長效機制,規劃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樓,加快石排醫院對接松山湖片區專業醫院建設和體制融合,加快整合村級水廠。

常平鎮委書記劉裕昌表示,站在新的歷史關口,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常平鎮委提出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東莞東部中心的發展定位,努力實現“三大目標定位”:定製之都、文旅小鎮和宜居之城。

沙田鎮委書記賈貴斌表示,沙田將以更大力度辦好民生實事,持續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沙田正在加快推進新建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規劃建設,併力爭引進一所優質中學和大學。推進醫聯體建設,升級擴建沙田敬老院。

“要建設生態之鎮。”橫瀝鎮委書記何植堯表示,打響藍天保衛戰,加強“散亂汙”企業整治,加大空氣質量監測,強化環保監察執法。建設文明之鎮,拓展“小城大愛”品牌內涵。

治理破局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實施社會治理提質,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加強外來人口服務管理,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寮步鎮委書記梁榮業表示,寮步有41萬常住人口,其中註冊志願者超過3萬人,率先在全市範圍提出“志願寮步五年戰略行動計劃”。梁榮業表示,計劃用五年時間,把寮步打造成志願之城。

這是東莞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的一個寫照。

近年來,東莞大力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綜治最高榮譽“長安杯”等榮譽稱號。

然而,東莞社會結構複雜多元,社會治理難度大,有效治理仍面臨著穩定、融合、善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任重道遠。

如何破解基層治理制約,建立基層社會多元治理結構?從市一級層面,東莞將創新黨領導下的基層協同共治機制,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緊密結合起來,深化平安東莞、法治東莞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努力把東莞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鎮街在發力。

茶山鎮委書記黎壽康表示,將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全面加強公安、交警、法庭、消防等政法部門基層隊所硬件建設和設施配套建設。紮實做好基層治理工作,鞏固茶山治安維穩工作的大好局面,把茶山建設成為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平安之城。

石排鎮委書記劉學聰表示,推進“平安石排”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拳打擊違法犯罪,進一步提高社會安全指數。

萬江街道黨委書記黃貴洪表示,萬江將打造產城人融合示範新區,全力優化公共服務,著力解決好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問題,完善“引才留才”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

“中堂用2至3年時間徹底扭轉中堂社會治安局面,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堂鎮委書記葉沃昌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