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認識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你還記得80年代的市中心嗎?

就讓這組照片喚回你的記憶吧!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中山路上的中山大廈)

這時,古彭廣場還只是一個規劃,在這些高樓和老房子裡生活的人們,還沒有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鉅變。攝影師光線拍下的這張照片令人唏噓。中山傢俱城,誰還記得?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幾年後,從彭城飯店向西看去,彭城廣場已經建好,廣場裡有座被徐州人戲稱為“小板凳”的雕塑。光線說,那是因為雕塑的造型像一個倒著放的小板凳,上面四個角像四條腿……還是宜家款的。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那時的市中心,圓盤道還鮮豔著,沒有紅綠燈,沒有地下通道,大樓上居然沒有廣告。徐州的兩條大路在這裡匯合,淮海路和中山路。地標百貨大樓,自上世紀70年代的一座二層小樓,在這塊寸土寸金之地,擴張到如今的局面,勵精圖志,著實不易。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1987年8月,徐州古彭商業大廈建成開業了,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大廈高九層,營業面積5.6萬平方米,擁有2000多名員工。跟老牌商業百貨大樓隔街相望。在市中心連著逛兩個大商場,徐州人也是傲嬌的沒誰了。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古彭大廈建成的時候,它西隔壁的彭城劇場還在。80年代的彭城劇場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80年代高樓開始生長的徐州市中心。輕工大樓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文亭大樓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副食品大樓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中山南路與王陵路交叉口,這個圓盤道消失多久了?中山飯店、雲龍電影院、大通道公交車,恍如昨日。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誰還記得雲龍電影院旁邊的中山果品商店?後來,我在上海的南京路上看到相似的面貌,想來,那時,全國的水果店都是這樣的。半人高的臺子,打烊時圍起鋪子的一塊塊木板,上面還有墨汁標註的序號,按圖索驥,到時候可別裝錯了哦!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這是淮海西路上的某個路口,拐角處的牆上還有徐州電影公司美工王非老先生手繪的海報《浪子燕青》。《浪子燕青》是一部內地與香港合拍片,1984 年在公映時因出色的武打設計而廣受歡迎。從1982年兩地合拍《少林寺》大火之後,合拍成了一種潮流。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淮海西路,滿目蔥蘢,那座黑頂的建築是崇真堂。可能在中樞街生活了很久的人,都沒有從這個角度看過這間教堂。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淮海西路上的人行護欄和交通崗亭。(誰能認出來這個兩層的小樓?歡迎留言)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老彭城路(攝影:光線)

那些有味道的老街,在80年代,展現的活色生香。店鋪的門臉兒透著樸拙,自行車川流不息,鈴鐺清脆。想當年,車鈴和氣門芯都是最容易丟的,好像偷這東西的,不叫偷。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車子後座夾著雙卡錄音機,小劉同志不敢騎,這麼貴重的東西,摔了可不得了。再走幾步就到彭城路北端的老機關大院了,彭城路1號。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三民街上的國營菜店。三民街後來成了解放路的一段。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俯瞰三民街南口。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那年,奶奶從初夏的三民街上走過,背後是一片屬於年輕人的喧鬧。爺爺奶奶們後來搬進了樓房,卻始終懷念著家住三民街時,被綠樹,老屋和石板路環繞的日子。樓房是很乾淨,但是,缺了點兒地氣。

30多年前的徐州市中心,认识这些地方的人都老了……

雲龍山北大門對面,洗照片的商店生意興隆。外拍風景照,最好用的要數富士膠捲,現在,膠捲這東西,小孩子可能都不認識了。

日子就從流水裡過去了,不知不覺春盡,不知不覺冬來。那時十塊錢買一本影集都嫌肉疼,現在那些泛黃的照片張張珍貴。說到底,千金不換的,是年輕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