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今天津市和平區濱江道與新華路交叉路口;老照片拍攝於民國年間。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天津法租界位於現在天津和平區,東部今屬於小白樓街道,西部今屬於勸業場街道。濱江道商業街是天津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其中張自忠路至大沽路一段,建於1886年;大沽路至南京路一段建於1900年。1946年將兩段合併,定名濱江道。20年代末,隨著勸業場一帶商業的興起,中外商賈紛紛雲集於這條街。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今天津市紅橋區大衚衕街東北角路口;老照片拍攝於民國年間。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據考證,估衣街就是有600多年曆史的馬頭東街。歷史發展到20年代,估衣街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成了“銀子窩”;錦紗、暱絨、綢緞、皮毛業先後進入估衣街,並很快成了主流。估衣街上有各種老字號老商店;並由原來的估衣街漸漸發展成大衚衕商業街區。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今天津市河東區海河東路;老照片拍攝於清末民初。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俄國先強佔,再和清政府於1900年11月簽訂了《天津租界條款》,劃定俄租界;租界分成東、西兩塊地區。東區從海河轉彎處向南,西臨海河與英國、法國、德國租界隔海河遙對,東至津山鐵路,南迄大直沽(今十五經路)。東西兩區共佔地5971畝,面積超過當時英租界,居各國租界之首。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今天津市河西區大營門街;老照片拍攝於民國年間。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天津德租界始設於1895年10月30日。該租界範圍基本相於現在天津河西區的大營門街道和下瓦房街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7年8月14日中國宣佈接收天津德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特一區)。德國戰敗後,聲明承擔《凡爾賽和約》中有關在華租界條款,中國正式將天津德租界收回。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今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與黃緯路交叉路口;老照片拍攝於清末民初。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以天津為基地試行他的“新政”。1903年,新車站(俗稱北站)落成通車,開始接待旅客,袁世凱下令從新車站修通一條直達總督府的大馬路,路寬24米,命名為“大經路”,作為“新河北”的主幹線。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大經路更名為中山路。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今天津市南開區鼓樓街;老照片拍攝於清末時期。

老照片:走馬觀花天津衛,中心城區的舊貌新顏

天津鼓樓,位於天津城中心,周圍有北馬路、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所包圍,形成了今天的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地區,當時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至今留下了北門外大街、南門外大街、東門內大街等路段。---【攝影資料:Goog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