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所谓的好学生不记得老师了,差学生反而记得?

生活对我说


我遇到过同样的现象,送走的毕业班的孩子中,上职中的孩子有时候会回来看看,一见面就问老师认不认得他了,有的工作之后也会回学校看看,看看班主任,看看任课老师,没有了当初的调皮捣蛋,比以前更亲近了。

有时候坐车的时候也碰到过以前的学生,有亲切招呼的,有的一扭头装没看见,这也常常成为我们老师之间谈论的话题,不过早已习惯了。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

1,学习差的孩子与老师的接触最直接。

一般班里学习差的孩子要么特别老实,学而不得法,要么就是那种调皮捣蛋经常违反纪律的。然后本来学习基础弱,还不用功,再去违个纪,扣个分,自然是办公室的常客。

于是,他们隔三差五的进办公室,要与班主任交流,要对各任课老师保证。这群孩子本身并不坏,只是调皮一点而已。在老师的说教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非常感激老师。

有时候老师们吩咐的事情他们干得非常积极,自然得到表扬。

所以这群孩子对自己的老师们是心存感激的。

2,成绩好的学生本身学习就好,自觉性强,他们会认为学习好是自己的事。

①这群孩子自律,自觉,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已经习惯了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且有的甚至还认为学的好是自己的事,老师也没起到多大作用。

②这批孩子中有些性格内向的,平常就不爱交流,与老师接触不多。与老师相处一年之后,又换了新的老师,自然不会把老师太放在心里。

③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以前成绩好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常常看到老师绕道而行,有可能是自卑心理吧,觉得不好意思面对老师,怕老师问这问那。


不管是哪种孩子,其中都会有善于交流,心怀感恩的典型,教师这个团体,一年又一年,奉献青春,教书育人。记住也好,记不住也好,我们最在乎的是这个过程。

因为陪伴学生成长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习惯。


敏家的小淘气


这个嘛,我想发表一下我的感受。

我是1999年进入教育行业的,2010年我当上了一个语文班主任。当了班主任就要管起班上80多名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要求他们在语文成绩上非常好,并且要求他们各科成绩都在年级排在前面,毕竟他们的成绩和班主任的工资挂钩。

好学生一般都是很自觉的,有一些差生!上课不听话,还捣乱。英语师是刚转过来的实习生,20多岁的一个小姑娘,没有经验。记得班上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天天课堂上跟这个英语老师唱反调。英语老师在上面讲他的,这个学生在下面吵他的。经常把这个英语老师给气哭。

我单独找了这个学生进行了谈心,嗯,效果不大,这可这个孩子依然在英语课堂上我行我素,我也试图想找他的家长了解情况,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妈妈在她小的时候就抛弃他跟爸爸了。

我自己也是一名母亲,同时又是一名班主任,此时的我感觉到他是非常的可怜,于是我决定好好的培养这个孩子,首先我要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这个孩子说他想得到关注,他想上课被提问问题,虽然他不会,可是他想要被老师给提问,他想让老师关注到他。

我了解的孩子这个心理之后,我和我们班的任课老师都进行了一次座谈会。我和他们其他老师说这个孩子从小缺少母爱,渴望得到关注。希望各个老师在课堂上多提问一下他问题。平时课堂上多辅导一下他,

后来我把这个孩子放在了第一排,因为学习不好,我把它放在最后一排,老师上课经常也会提问他问题。这个孩子的学习也就慢慢的变好了。

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八年过去了,这个孩子也毕业了。他经常也会打电话给我,说他很感谢当年我对他的关心。我当时听到这里,心里也是很高兴。给我不,我感觉我不仅是拯救了一个差生,还拯救了一个人。

所以我感觉用心对待每一个差生,他的心里会存在感激之情。我们不要求回报,老师的职责所在。


烛火青春


诚邀,老师请别把好学生和坏学生分那么清,本身您心里就给您的学生划分阵营了,好学生只是成绩好不代表将来对社会就一定产生正能量,坏学生也只是成绩差不代表将来对社会就一定产生危害,不管好学生和差学生都是您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不代表将来做人素质的高低。

是的,现实中的确会有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和当年的老师走比较亲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细节,很多学习差的人走上社会混的相当成功,所以我认为差生和老师走的近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确实有一部分成绩差的人虽然学习不怎么样,可是比较尊重老师,有人情味,私下和老师联系的比较活跃。

第二,成绩差的学生人际圈子比较小,毕业之后也就脱离学校了,不是在家务农就是外地打工,头脑中老师还是以前上学时候那些,物以稀为贵,当然对老师记忆深刻了。


第三,既然是老师眼中的差生,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来不管混的好坏,再次面见老师的时候都不会产生心理负担,成功更好,失败也没关系,反正当初不也是差生!

第四,有一部分差生出生社会和老师走的近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虽然当年成绩差,但是现在我混的很好,很成功,老师您看到了吗?来满足自己的小虚荣“我就是您当年不重视的差等生啊!”

成绩好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书读的越来越多,接触到的老师也在不断增加,社会圈子,人生阅历,都在不断的放大和增加,很难做的面面俱到,比如老师您有100个亲戚过年都不可能一一走完吧?



何况现在社会的压力这么大,每天面对自己工作和家庭生活都焦头烂额了,哪还有时间去考虑其他,如果不是为了父母,相信有50%在外地工作的朋友都不会回到家里吧!连自己的亲戚都无暇顾及,又何况是一别多年的老师呢?


学习好当然是好学生的优势,有时候也会成为劣势,尊师重道我相信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品质,现实确是无奈的,很多好学生不是不想面见老师,而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啊,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可能此时正为了生活而卑微的工作呢,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豪情,哪还有脸来面对老师呢?

老师!请多点体谅,多点宽容!五百年才能修得一面之缘,何况是几年的师生之情,授道之义。失即是得,得即是失!失失得得,得得失失,又岂能为外人道也!只可心中揣度为准绳。



夜侃史剧


去年有个学生来看我,开玩笑地问我:

“老师,还是我们这种坏学生记得您吧?那些好学生肯定没有我们这么勤快地来看您。”

我说:“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从来不认为哪个学生是好学生,哪个是坏学生。”

实际上我非常讨厌好学生和坏学生的说法。

仅凭成绩的好坏,就可以断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是什么逻辑?难道成绩可以代表一切?
我的眼里,人品坏,才是真的坏。

所以我从教二十年,从不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而对他另眼相看,也从不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对他不闻不问。

我在工作中,不止一次地发现,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成绩好的人,往往以为老师对他们好就是因为他们成绩好,所以对老师并无感激之心。

再说,成绩好的人基本从小好到大,对他好的老师多了去了,他也就习以为常了。

而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处于被冷落的状态。如果碰上一个关心他的老师,他也许能铭记一辈子。

再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更在乎人与人的相处,他们往往更重情重义。

成绩好的学生,更在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他们往往更理智冷静。

这两者表现在对老师的态度上,当然是成绩差的人更记得老师。


心理咨询师沁心


作为一名有30年教学生涯的小学老师,明确说,这种说法有点偏颇。但,也不能说这种情况不存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么几种。

(1)好学生都远走高飞,他们离开家乡去了更远的地方发展。所以,街头巷尾碰到的大都是没有出去的中等学生,或者曾经不好好学习的所谓的差生。同在一所城市,差生碰到老师机会多,所以交往的机会也当然多。



(2)差生对老师感情深。因为上学时

他们是老师最关心的那一类,学习,活动,作业,都是老师每天必然要督促到的。所以交集多,自然感情就深了。

(3)好学生是老师最心仪的人。学习,作业,活动老师只说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准备的很好,所以老师督促的少,但对好学生的操心丝毫不比差生少。唯恐他们的学习出现状况,他们的学习态度,行为,作业质量更让老师担心。



总之,学生无论能不能想起老师,或者毕业后能不能问候老师一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们教过得弟子们过得好不好!


漫语慢文


这是人性的弱点范畴的问题。通常人们把已经取得的成就会自然而然的归功于自己多一些,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这么想。

尤其是成绩突出的学生,越好越觉得自己是凭借自身努力换来的结果。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现实社会时,竞争的压力更让人们早已经忘记自己的本事是从哪儿学来的,顺境时不会记起授业恩师,逆境时不抱怨就算不错的了。

并且现代人的老师都不止一个,从小学到大学,出现的老师几十位,于人性角度来讲,厚此薄彼谁都会不好意思,索性就一视同仁都不惦记。

那么为什么当初成绩差的学生反而记得老师呢?其实这也不是个普遍现象,题主如果是位老师,作为主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这个现象就明显了。其原因就是差学生本就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东西不多,在面对社会竞争时,差学生每遇到一件事或者一个困难,都会用自己仅有的已知去解决问题,如果仅凭自己的少部分知识搞定了问题,那么多数差学生都会很快联想起这个知识是当初哪位老师教自己的。对于自己缺少的东西,人们通常更懂得加倍珍惜。

另外一个逻辑去看这个问题,好与差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也不应当是一位优秀教师该有的逻辑。课堂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终身水平,就是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学历≠文化。

最后,奉劝您一句,只要关乎人性的问题,都不要去锱铢必较,容易伤着自己。


蓝2狗


其实好多教师特别是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都有题主的感受。

这个话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何谓好学生?好学生是教出来的吗?好学生会记得老师吗?该记得老师吗?

在老师心目中学业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这种评价观是正常的,同时又是片面的。对这样的好学生而言,正因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不给老师添麻烦,教师不必过于关心学生,因此,师生之间缺乏深刻的互动,缺乏难忘的回忆,教师没有给学生人生之中经常能回忆的教诲。因此,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记得起老师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名学生在学习阶段会遇上多个教师,优秀学生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得到的感受是差不多一样的,因此,在他们心目中你并无什么不同。

优秀学生无论是你教还是我教、他教都是优秀的,对教师的容纳程度高。换句话说,优秀学生的优秀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他们也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教师的关系不大。这是事实,也是常情。

什么是差学生?你是怎么教差生?差生为什么记得你?

正因为他学习成绩差表现差,经常给教师添麻烦,所以师生之间互动多,故事多,互相了解程度高。你回想一下,你教过的优秀学生往往印象模糊,而那些费心费力费感情的学生,你往往印象深刻。

所谓的差生走入社会中,往往因为社会现实的教育让他回忆起学生时代教师给予他的教育和帮助,这是令他能常常记得你的真实原因。

教育的意义,教师从教的意义莫过于此吧。


林督学的教育观察


在老师中,确实有这种说法。

我是这样看的:

  1. 差的学生长大以后,反思自己的学生时代,会产生愧疚和自责,也觉得对不起曾经的老师,因此会和老师联系或者前往看望。这种心理在自己当了家长后更加强烈。
  2. 好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对老师并无感恩之心。有些发展的好的,甚至可能看不起老师——要钱没钱,要权没权。
  3. 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低,对优生的期望值高,差生稍有感恩,老师就喜出望外,而对优生则"欲壑难填"。这是一种心理作用。

老韩闲聊


简单地说,未必是所谓的“差学生”记得老师,而是老师与之较劲最多的学生往往记得老师。

因为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回想当年,真正感到您之所以和他较劲,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好。而这些学生又往往心理素质极佳,虽天赋所限,他们可能成为不了知识分子圈、科技文化界的精英,但完全有可以成为成功的小商人,小老板。这些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看望老师,很方便呢。

至于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不排除有题主所说的情况。但更多的是,正是因为他们优秀的缘故,已经飞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圈:人家可能远在国外发展,也可能在高精尖的领域奋斗;他们又往往没有衣锦还乡的俗念,老师成路人不是很自然事儿嘛。

说起来,孔夫子还遭遇过这个问题呢!

孔夫子三千多弟子,颜回是他老人家最钟爱的,也是最欣赏最寄予厚望的。对于颜回,他不吝赞美之辞,还公开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甚至还故意让子贡和颜回比较,然后自己说出来“你不如颜回,我赞同你承认不如他”。

然而,正是这位他老人家多次批评的子贡,受老师之托为保护鲁国不辱使命,在诸侯间大力宣扬老师的学说,最后还在老师去世后是唯一在墓前守护了整整六年的弟子。

另外,也正是老师眼里“迟钝愚鲁”的曾参传承了他孔老师的学说——这大概都是老夫子生前没有想到的。

老师们,我的说法你们赞同吗?


花眼看花


这个问题这样看,一个人能否被别人记得,应该与你的付出有关。差生给老师的印象深刻,老师批评的多,或者说老师付出的多,学生也把老师记在心头。毕业之后,自己懂事了,回想起当初老师的一片苦心。由于差生工作大多在本地工作,和老师见面的机会多,自然而然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记得。而好学生多指学习成绩好,老师肯定记得学生名字,因为老师付出多。但好学生一般考到外省读大学,毕业回本地工作的很少。平时和老师见面概率太小,时间一长感情自然就淡下来,不打电话给老师很正常,一旦同学聚会他们还是谈当年的老师。所以教师的育人职责决定了他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以成绩分好坏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