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路与希望同行 江岸“95后”志愿者送出院患者去隔离点


一路与希望同行 江岸“95后”志愿者送出院患者去隔离点


“我们行驶在路上,通向的目的地是“希望的集结点”,去往的人越多,疫情远去的希望就越大。”

接过出院患者的名单,余亮笑着说"接单了",还跟同事会相互比谁的单子大、人数多。余亮今年24岁,是一名武汉本地95后,从2月19日开始,成为驻江岸区出院患者转运专班志愿者小分队的一员。

一路与希望同行 江岸“95后”志愿者送出院患者去隔离点


每天要跑30到40车次

2月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即日起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完成医院治疗后,应到指定场所统一实施为期14天免费的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

余亮所在的转运专班负责对接全市三、四十家医院和十几家方舱医院,他们将出院患者要去的隔离点,有区别地称为“康复驿站”。对具备出院条件所属江岸区患者,他们负责集中转运到康复驿站进行观察。

江岸区团区委介绍,志愿者小分队共4人,他们都是自愿参与,并一直坚持。“每天10点到江岸区麟趾路附近集合,领取当日出院人员的名单,与医院联系做好对接,与司机赶到医院,接具备出院条件的患者出院。”余亮说,患者多的时候用公交车、面包车;患者少的时候调度出租车。小分队每天要跑30到40车次,差不多要接200余人,晚上12点左右下班。

作为转运专班的联络员之一,大家同时要与对应的康复驿站联系,让患者可以安心进行14天的康复隔离。每到一个新的驿站,他们会协助将被子、开水瓶等生活物资分发到房间。

有的医院离康复驿站近有的很远,每天在路上车程就有二三百公里,他们的防护服穿在身上,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湿透。

一路与希望同行 江岸“95后”志愿者送出院患者去隔离点


接送量是之前两倍

“最近每天接送的出院人数,是之前的两倍之多。”余亮说,为这些患者高兴,同时也感觉疫情在好转,大家在向胜利靠近。但是也感觉到要加快脚步,跟上出院人数增长的速度,为出院患者做好服务。

余亮介绍,有些刚出院的患者,得知要再次集中观察有些情绪。他们需要耐心解释,宣传居住环境和条件以及集中观察的目的,尽力打消出院患者的顾虑和担忧。

“但我们时间太紧了,也遇到很多困难。”余亮说,有时遇到基础环境不好的康复驿站,比如生活物品不齐备、环境差强人意,匆忙之间来不及处理,患者就容易产生抵触、焦虑的情绪,甚至会投诉、闹着回家。志愿者只能尽力解决和安抚。

从2月14日,接到正式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通知,余亮就独自搬到了公司的招待间里,做好自我隔离,也能全心参与服务。看到报道有患者出院后复检出核酸阳性,他们也会害怕和担心,“尽量不去多想,努力克服”。

“此刻我更能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艰难与不易,但是看着出院患者越来越多,我的内心深处非常开心,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余亮说,正如志愿者小分队成员宋焰所说,志愿者行驶在路上,通向的目的地是“希望的集结点”,去往的人越多,疫情远去的希望就越大。

来源 | 楚天都市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