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電影《囧系列》為什麼一部一部,都能獲得巨大成功?

華山論劍憶經典解說


我從囧系列電影的表現形式、內在情感和主題突出來分析一下“囧系列”電影作為公路電影的喜劇延伸,觸動我們柔軟的內心的深層原因:

01、公路電影的起源和發展,囧系列電影趕上了中國喜劇的東風。

1969年美國的《逍遙騎士》開創了公路電影的先河,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垮掉一代關於民權、反戰、文化發展為內核的先鋒價值觀為內核,渴望擺脫舊有落後的價值趨向,尋求精神家園的安寧與平靜。從此之後,公路電影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邦妮與克萊德》、《野性天使》、《畢業生》等一大批影片都是反映戰後特有文化風貌而誕生的佳作。

對於公路電影,目前主要分為了兩種類型,一類是以“文藝類”風格來審視整個社會變遷,具有強烈的反思批判精神,另一類則以“治癒系”風格來反應風土人情,這類影片在價值觀上趨於保守、中庸,“囧系列”影片就屬於後一類的範疇。

無論是《泰囧》還是《港囧》其存在的根基都是走出去,如果沒有了公路便沒有了影片的延伸,影片借用一路上發生的奇葩故事來反映事件中每個人的真實內心,徐朗、徐來、徐伊萬都是在旅途中完成了對自我認知的昇華,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屬於城市中的中產階級,財富的自由並不能解決他們思想的困境。

創作《泰囧》時“草根”文化盛行,觀眾們對於旅行有種”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衝動,這種好奇心驅使著他們想要窺探”豔遇的天堂“,美好的外部世界,美景和草根的結合促使”囧式“喜劇具有了爆款屬性,也讓這種文化具有了開放性和戲劇性。

02、從泰國到香港再到俄羅斯,視角發生了轉換,由三人到兩人再到一人,反映不同人群的內部矛盾。

隨著地點的遷徙,除了景色的變化外,視角也發生了轉化,從最早的《泰囧》的三人結伴到《港囧》的兩人成行,直到《囧媽》僅剩徐伊萬和母親,視角從夥伴式的解構轉為了家庭內的關係,再到母子親情,整個變化圍繞的雖然同為人際關係,卻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三人式結構在戲劇性上最容易出彩,當一個人給另一個人製造麻煩時,第三人可以起到調解的作用,二人式結構則需要藉助環境或外在因素進行改變,而母子關係的改善則需要聚焦在當事人的內心。

大多數公路電影都採用了團圓式的結局,比如《雨人》中查理在和哥哥相處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感受到屬於兄弟間濃厚的情誼,也將300萬美金留給了哥哥。囧系列電影中,《泰囧》的徐浪就被親情所感動,不再糾結於萬能的金錢,而是迴歸到正常家庭中的位置,《港囧》的徐來為了追求青春回憶,踏上了一段追尋初戀記憶的旅程,最終卻在物是人非的感慨下認識到家庭的溫馨和自己行為的荒誕。《囧媽》中徐伊萬陷入與妻子的離婚關係中,同時又時刻奔波於應付老媽的煩惱中,但其實真正應該長大的恰恰是徐伊萬,在旅行結束後他對自我進行了剖析,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與媽媽和解。

03、囧媽中涉及的情感元素更為濃烈,放棄了喧囂的表達方式,在安靜中品味人生。

《囧媽》中的母親是普通母親的化身,她將所有的愛都給與了自己的兒子,可是因年代不同導致價值觀有很大代溝,使溝通進行的並不順暢,如同千萬家庭中的母親,囧媽投入的感情更加真摯,現代感更強,反映出居住在都市空間中媽媽普遍具有的玻璃心,如果說《泰囧》面對的是事業的成功,《港囧》面對的是家庭的和諧,《囧媽》面對的則是徐伊萬的內心世界,在紛繁的生活中他是否會留一個天籟的場所給自己的家人,這就是本片的主旨。

我們看到在媽媽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張璐如出一轍,他們都渴望被愛,可是卻永遠無法得到愛,正是這種心靈的隔閡讓他們的成長更具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徐伊萬隻有讓自己面對真實的母親才有可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和通情達理的張璐。

《泰囧》和《港囧》中融入了太多現代生活中的搞笑片段,但這些元素在《囧媽》中卻失去了蹤影,這是徐崢的自我突破,要想在封閉空間中待足六天六夜的時間,必須在花樣上翻新,但是我們看到的朋友關係卻沒有像王寶、高博那樣經典,這也造成在友誼方面刻畫的深度不夠,也是目前6.0分評價的主要原因。

04、旅途是“歸家”思想的凝練,鏡像下的中產階級危機與困境。

在《泰囧》中,徐朗尋找的是老周,《港囧》尋找的是楊伊,《囧媽》尋找的是護照,他們的形式雖然不同但是旅途都是他們尋找家園的手段,在這三個故事中都體現出了深厚的“歸家”思想。

《泰囧》解構的是事業上升期中產階級的迷茫與彷徨,《港囧》解構的是人到中年對於過往美好記憶的重構與追思,《囧媽》則是事業有成之後對於家庭生活中的反思,這些困境與危機促使他們不斷的改變,在故事最後,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回答,三部曲的成功得益於人物形象刻畫的成功,徐朗的斤斤計較、徐來的悵然若失、徐伊萬的焦躁不安其實都是現實生活的映照。

三者都存在婚姻關係的不和諧,這也是影片得以成立的基礎,他們出發的本質原因是讓家庭生活迴歸正常,《囧媽》採取的態度更加豁達:“我很愛你,但我們不合適,謝謝你給我帶來的快樂和記憶。”可以發現,泰囧中朋友相伴淡化了鄉愁,港囧身在祖國懷抱更關心情感的皈依,只有囧媽是平常生活中親情的忠實迴歸,也讓觀眾體會到了那份久違的真實感。

正因《囧媽》本身的定位不是鬧劇,而是借用喜劇外殼完成對家庭關係的尋根,所以更容易打動觀眾,但是在表現形式上因為少了幾分無厘頭式的歡鬧而消減了部分“笑果”。

結語:

無論如何,《囧媽》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關於女性對於家庭的付出以及生活中對自身的認知都是影片想要深究的主題,在人生這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家庭,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和家人共同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擁有美好人生,擁抱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楓葉說電影


你好我是小蜜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是:電影《囧系列》為什麼一部一部,都能獲得巨大成功?

《囧媽》作為徐崢囧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一經宣發,頓時引來一片話題。從《人在囧途》到今年的《囧媽》,已經陪伴觀眾度過了十個年頭,這十年間,除“囧系列”徐崢還出演過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雖然不乏有好作品,但一提到徐崢首先想到的還是囧字號電影,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徐崢和他的“囧系列”以及《囧媽》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2010年,一部由徐崢、王寶強主演,以春運為背景的喜劇片《人在囧途》,上映後讓觀眾眼前一亮。一個回家過年的老闆、一個要賬的擠奶工,偶然走在一起,在一場囧途中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尷尬事。影片口碑爆棚,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王寶強與徐崢的初次合作也非常成功。

2012年,徐崢從演員晉升為導演,由他首次自編、自導、自演,並聯合王寶強、黃渤共同主演的喜劇片《泰囧》,上映後首周票房突破3億,創造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最終影片口碑票房雙豐收,也讓徐崢聲名鵲起。

兩部“囧片”也讓大眾認可了這位新晉導演。此後,徐崢開始挖掘和打造“囧系列”電影。

時間來到2015年,依舊是徐崢執導,這次聯合趙薇、包貝爾、杜鵑等主演了愛情喜劇《港囧》。在《港囧》中我們看到的是關於中年危機、夫妻感情這樣一個熱點話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小蜜分享視頻


囧系列電影,個人認為除了第一部《人在囧途》以及第二部《泰囧》,確實比較搞笑,也比較有看點,其它像《港囧》以及大年三十上映的《囧媽》,感覺純屬就是湊數的。

首先,這四部電影都是挨著看過去的,當然後兩部都是快進看的,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感覺《港囧》就是硬塞的喜劇,硬式搞笑;《囧媽》呢,就是打個感情牌,買個老年人的賬,劇情老套,無創新,沒料點。

現在優秀的電影很多,導致出現很多因一部劇情火了,而引發的很多續集版,但質量上觀眾還是很挑剔的。我們可以一起來回顧一下囧系列電影,再比較一下其它優秀的系列電影,像什麼《的士速遞》、《速度與激情》、《無間道》等。

第一部《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2010年6月上映,是第一部以春運為背景的電影。徐崢、王寶強主演,故事比較簡單,但劇情實在有料,可以這樣說。在去往長沙的旅程中,由王寶強主演的討薪牛奶工牛耿以及徐崢主演的老闆李成功碰撞出的精彩搞笑演繹。

電影除了搞笑外,還引發我們很多思考,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春運是個很好的題材,春運與回家過年反應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思考。

第二部《人在囧途之泰囧》

《人在囧途之泰囧》2012年12月12日上映,主演由徐崢、王寶強以及黃渤實力演技派組成。作為《人在囧途》的續集版,故事轉向泰國,還是比較創新的。情節也算是飽滿,觀眾還是比較買賬那個的。票房呢,也創造首映奇蹟。說明這個續集還是比較不錯的。

第三部《港囧》

《港囧》2015年9月上映,雖然沒有王寶強的加入,但趙薇、包貝爾、徐崢等實力派演員構成的陣容還是十分強大。但是,故事有點硬式搞笑,給人一種想笑而又笑不起來的感覺。當然票房超過16億。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很成功的,至於劇情不想再多說。

第四部《囧媽》

《囧媽》本計劃大年初一上映,由於疫情影響,撤檔,並以6.3億元價格出售,網絡上映。不得不說很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看過電影的自然清楚劇情,不再多說,豆瓣評分6.0也算是及格。即是這部影片在影院上映,票房不會高於其它三部,觀眾是挑剔的,影評說明一切。

最後,說明一下,以上為個人觀點,有不同想法的可以討論。


Dai上耳機


我是Hello張先森,以下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囧系”列都是成功的!主要是因為2010年發行的第1部《人在囧途》,創造的前所未有的良好口碑,贏得所有歡迎群眾的高度認可。而接下來的《泰囧》,《港囧》,包括今年的《囧媽》,說難聽一點,只不過是蹭熱度而已。

徐崢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在一次記者招待會,無意的一次皺眉,被記者朋友調侃挺像個漢字“囧”,他靈光乍現,一下子抓住了商機,據和好友商議,打出了“囧系列”這個招牌,加上自身的演繹實力不熟,再邀請一些實力派影星,比如王寶強黃渤等等,創作出來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比第1部《人在囧途》差很多,但那是巔峰水平,怎麼可能容易達到!只要不是太爛,觀眾還是願意買單。《泰囧》的成功從此開啟徐崢的:“徐崢就是囧,囧就是徐崢”的商業模式,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接下來的《港囧》,觀眾看完之後普遍反映平平,沒有達到預期的笑果。觀眾雖沒說什麼,但是徐崢自己也承認這一部的《港囧》屬於失敗作品,不得不說,其中有一個電影界公認的背鍋俠包貝爾,又承擔背鍋的義務。

今年春節檔的《囧媽》,被炒作的熱度很高,但大都並未聚焦於電影本身的內容,而是和字節跳動玩了一把“改革創新”,走起了網絡路線,大賺了一把。徐崢的智商完全配得起他的頭髮👍。後期網友有對《囧媽》進行了一次綜合觀影打分,結果是剛剛及格而已。

“囧”系列電影已經全部完結,徐崢也給出了他的考卷,從商業角度考慮,它算是成功的。但從觀影角度來說,每個人的習慣,口味不同,得出的感受也會不一樣。


Hello張先森


大家好!

我是小笨笨愛影視,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囧系列》一共有四部:

第一部《人在囧途》2010年上映。導演:葉傳民。主演:徐崢 王寶強

作為《囧》系列第一部!當年以春運為背景的《人在囧途》一經上映,就給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一個回家過年的老闆,一個去要賬的擠奶工。兩人因為緣份(陰差陽錯)的同行了一路,給觀眾奉上了一連串的令人捧腹的搞笑場面。影片口碑爆棚,贏得觀眾一致好評。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部《泰囧》2012年上映。導演:徐崢。主演:徐崢 黃渤 王寶強

《泰囧》因為有黃渤的加入,再加上優秀的劇本和三個主演出神入化的演技。上映首周就拿下了3億的票房。創造了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最終該影片也是口碑票房雙豐收!

第三部《港囧》2015年上映。導演:徐崢。

主演:徐崢 趙薇 包貝爾 杜鵑

《港囧》這部影片主要表現的是人到中年,夫妻間感情危機這樣一個熱點話題。

第四部《囧媽》2020春節檔。導演:徐崢。

主演:徐崢 黃梅瑩 袁泉 賈冰 郭京飛 沈騰 黃渤 等

《囧媽》本想在春節期間給大家拜年,送上歡樂。但無奈病毒橫空出世!打亂了原本的上映計劃。不過慶幸的是《囧媽》製作方歡喜傳媒與字節跳動簽訂了合作協議。使得觀眾朋友們在大年初一在抖音上免費觀看了一部喜劇賀歲片!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網上獨播的春節檔電影!

這部劇還是以《囧》系列作為精神內核,延續了前二部的主線。不過這次由中年危機婚姻問題上升到了家庭與老年問題上。人到中年為了家庭、事業、孩子操碎了心!整部劇以《囧》系列第四部為噱頭。加上黃渤、沈騰、袁泉、郭京飛、賈冰的出演和俄羅斯異域風情的加入。不但使得影片詼諧幽默,也給病毒期間緊張的氣氛帶來了歡樂!

綜上所述!《囧》系列之所以成功,都離不開好的導演、好的劇本、好的演員之間合作無間,讓導演用好的導演功力把好的故事情節讓演員用優秀的演技把它們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從而給觀眾奉上了一場又一場的視覺盛宴!






小笨笨愛影視


電影《囧系列》為什麼一部一部,都能獲得巨大成功?咱先來彙總下《囧系列》包括哪幾部?


瞭解一個人的內在時,至少先要看清這是誰,男的還是女的,公的還是母的。對吧~

一、《囧系列》作品包括:

2010年《人在囧途》 主演 : 徐崢、 王寶強

2013年《泰囧》 主演 : 徐崢、 王寶強、 黃渤

2015年《港囧》 主演 : 徐崢、 趙薇、 包貝爾

2020年 《囧媽》 主演 : 徐崢、 黃梅瑩、 袁泉


知道了這是誰,咱們就開始坐在板凳上,由表至內淺談談,我對《囧列》成功的看法。

二、《囧系列》成功的原因有:

1、勝在:加入了21世紀最風行的漢字“囧” 

在我國從2008年開始吧,“囧”字在網絡社群間成為了流行的表情符號,也是網絡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之意。徐崢的作品內表達的也是包含著這層意義,光不說電影內容,就是名字取得好,用流行字表達更能吸引大眾的眼球。

2、勝在:用角恰當

不是說一流演技拍出來的都好看,如一顆珍貴小苗放到不適合的土壤裡也長不出什麼奪人眼球的美。不是說當下很火的人當角都可以,如一個可愛的人要扮演反派,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為什麼還珠格格里,瓊瑤選演員會是趙微一樣。整體講,這部戲選對了恰當適合的人才會演得好,當然如這人還帶粉且是演技派,更是完美。

3、勝在:導演是徐崢

不記得近期是在哪看過徐崢夫人陶虹講起徐崢當導演的原因是那時沒什麼戲可拍沒接到什麼好戲索性就自已當導演。咱試想,對一個極想改變事業囧境的他,會不會努力的去追求好的作品而不光是為了一些純利益而去做。一個經驗豐富有個人魅力的人,自拍自導自編自演電影,會不會是作品就是他。我們看過很多電影,導演就幾個拍的人也幾個,每個人的風格其實不見得都一樣,想法也不會一樣,體會也不一樣,把他們的想法混進去,有時會丟掉個人或者說作品的自我風格在裡面,所以我們很多愛看戲的人,不會記得這是誰導演的這是誰的著作,更多關注劇情、演員。看完後看其它的都差不多。

4、勝在:“除了喜劇還有很多關於人生之外的東西。”

“除了喜劇還有很多關於人生之外的東西。”這是徐崢說的話。也通過囧系列我們看到了要表達的,很有意義!值得看!有內含的戲!就說《人在囧途》這部,過程搞笑,但我看到李成功(徐崢)被情人曼妮(李曼)的逼迫下,準備過年後跟老婆(左小青)離婚而遭遇人生開啟的種種不如意,過程中遇到擠奶工牛耿(王寶強)後學會了珍惜家族妻兒,心靈多了一份寧靜中的幸福。其他幾部也是,大家可以看後體會誇張手法下要表達的人生哲理。

5、勝在:商業資本運作能力強!

我用“絕頂聰明”形容徐崢,應該不為過。早在《港囧》上映前,徐崢持股19%的21控股公司與徐崢自有公司簽訂協議,21控股以1.5億元的價格購買即將上映的《港囧》47.5%的票房淨收入,徐崢將當時上映後的風險很好的轉移並獲得1.5億純利,同時後期上映,他還可以通過21控股繼續獲得收益。這次春節的《囧媽》再次讓大家看到徐崢商業頭腦中的強。不是東西好才好買,運營這塊應該是起到了點精之筆的成功吧。


其實,《囧系列》成功不是隻有上邊說的那些因素,還有很多很多,像拍攝、剪輯、畫妝、服裝等等,一部部先前拍的成功造就未播已成功。或是可能細節上一個非焦點參與人都是成就了這系列電影的成功。

現在來個題外話,親們,想成功2020是不是也學學徐崢換個亮亮光頭轉轉運呢~哈哈。。


一碗生活空間


這要看你是怎麼去定義《囧系列》的成功。

如果單看票房成績(人在囧途3700萬,泰囧12.76億,港囧16.14億),確實是一部比一部大賣,一部比一部成功。

可是如果按照電影評分來看(人在囧途7.7分,泰囧7.4分,港囧5.7分)囧系列就顯得後繼乏力,好像又談不上成功。

大部分影迷都認可《人在囧途》是囧系列中的精品,美玉在前,才激發了囧系列的無窮潛力。

囧系列似乎也逃不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定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影迷對囧系列的超高期待,所以但凡囧系列的故事精彩程度低於原來的預期,影迷就會大失所望,甚至口誅筆伐。

囧媽的上映很多影迷都認為是囧系列的第四部,讓人意外的是徐崢用了一個不是那麼搞笑的手段講了一段關於親情的故事。

囧媽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影迷對囧系列固有印象,也可以說是徐崢導演打了一個完美的擦邊球,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應該是極大消耗了影迷對囧系列的好感。

未來囧系列再拍續集的話,如不能延續《人在囧途》的輝煌,囧系列很有可能會壽終正寢。


我來人間冒個泡


電影《囧系列》為何都能獲得巨大的成功,無法超越!是因為每個人親身經歷!

第一反應是他的囧系列電影,畢竟《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媽》在影壇的成就不容小覷,然而這幾部電影卻也一直處在爭議之中,有的觀眾說囧系列電影主線單一,沒有新意,有的觀眾卻反駁道囧系列融入了情感和蘊意,貼近生活,是難得的好作品。縱使爭議不斷,我還是很欣賞徐崢。

從演員到導演的轉型,意外突破瓶頸期

徐崢在第一部囧系列影片《人在囧途》中扮演事業有成,但婚姻出現問題的玩具集團老闆李成功,這個人設打動我的地方在於折射出了當今社會上那些善於盈利卻在道德邊緣徘徊的商人形象。李成功被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名目所誘惑,又無法徹底忽視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自身一直處於矛盾之中,冥冥之中與老實善良的牛耿(王寶強飾)在春運途中相遇,在鬧出一系列笑話的過程中受到牛耿的影響,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觀點,選擇迴歸家庭。徐崢和王寶強出演的《人在囧途》深受觀眾的喜愛,二人分別從兩個階層視角展現其獨特的生活與心理狀態,引起觀眾的共鳴,詼諧的情節讓觀眾在笑聲中回味其中冷暖。徐崢的身上有一種固執,促使他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鑽研和完善自己的角色,不得不說,作為演員,徐崢的演技還是很到位的。

由於外形限制,徐崢的喜劇標籤同時讓他很掙脫出這個束縛,帶來了難以接到適合劇本的困擾,出演了一些作品,卻一直不出名。為了有戲拍,徐崢嘗試轉行做導演。《人在囧途》成本只有幾百萬,最終收穫了3750萬票房,徐崢看中了這部電影的潛質,親自著手開發續集。2012年徐崢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泰囧》問世,打破了當年國產片的票房紀錄,一下名聲大噪,名利雙收。與此同時囧系列電影鼻祖《人在囧途》出品方武漢華旗站出來發聲,認為光線傳媒和徐崢的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故意進行虛假宣傳,引導觀眾認為《泰囧》是《人在囧途》的續集,構成不正當競爭,併發起了訴訟。2014年法院最終判決光線傳媒、徐崢等共同賠償武漢華旗500萬元。

很多觀眾是奔著看《人在囧途》續集從而對《泰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點毋庸置疑,回顧《泰囧》的劇情,徐朗(徐崢飾)不同意競爭對手高博(黃渤飾)將“油霸”一次性賣給法國人,希望深入研究,為了獲得授權書踏上泰國之旅,在飛機上遇到王寶(王寶強飾),想利用王寶擺脫高博,不料弄巧成拙,自己成了王寶的“貼身保姆”,三人上演了一場泰國囧旅。從劇情上看,《泰囧》確實和《人在囧途》的人設有些相似,徐朗是研究“油霸”,同樣是一個成功人士,家庭卻並不如意,王寶是賣蔥油餅的小市民,自身帶有的單純和大條無形中影響了徐朗,使其改變自己的觀點。雷同的劇情會讓觀眾感到視覺疲勞,無心繼續觀看,《泰囧》之所以能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就證明徐崢的導演和演員們的傾情演出較《人在囧途》有所超越。

《泰囧》向觀眾呈現的另一個美好景象是促進了與泰國的友好交流,在拍攝前,徐崢曾去泰國旅遊,並將瞭解到的文化和風情在電影裡作了展示。徐崢和攝影組工作人員在泰國總理府拜見了英拉總理,成為首位獲得泰國總理接見的中國導演,英拉總理非常感謝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表示《泰囧》為泰國旅遊做了很好的宣傳,同時盛情邀請中國電影製片人和導演來泰國取景。徐崢及《泰囧》的貢獻有目共睹,他能發現囧系列的亮點並帶入異國風情將之發揚,那就不能否認他有著導演應具備的能力和遠見。《港囧》、《囧媽》,和還在開發中的《印囧》同樣融合了異國風情,在“囧”的基礎上給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集天賦情商於一體,演而優則導

徐崢的表演天賦幾乎與生俱來,從小就挑起學校表演隊伍的大梁,正巧學校臨近上海人藝,徐崢便帶著對話劇濃厚的興趣,時常跑到劇組去,跟演員相處得非常融洽,學到了很多經驗。徐崢在同齡人群中,覺悟和思想相對是較高的,這也為他以前十的成績順利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打下堅實基礎。在勤奮中不斷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後,都將促進成功。在學院裡,徐崢發現很多戲劇專業的很多同學卻連一部完整的戲劇都沒有看過,這讓他覺得很痛心。於是帶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徐崢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不斷保持著優秀的專業成績,一方面自編自導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戲劇,與此同時自己也抓住了很好的機會向演藝圈邁進。徐崢能成功轉型導演,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要知道,他並不是一下名聲大噪。徐崢曾說:“作為一個演員就是一種修行,你不能企圖讓別人一下子就把你想成是什麼樣子,一定要慢慢來。”首先作為演員,他不斷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鑽研,總結出來經驗並將之利用,在演技這一方面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正因足夠了解該如何去演,轉型導演之後才能導好一部作品。

高情商的人往往很討人喜歡,因為他們可以處理好人際關係,在工作和生活上帶給人成熟的感覺。徐崢曾在一次拍賣會上為說錯了話的黃渤圓場,黃渤為了活躍氣氛,說自己是“託”,這可讓出價280萬買鑽戒的華誼老闆心裡感到不舒服了,為黃渤化解了尷尬,徐崢出價300萬拍下了這枚鑽戒,並將它送給華誼老闆,解決了不必要的麻煩,也鞏固了兩個人之間的友誼。徐崢在導演《泰囧》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已經邀請好的演員臨時不來出演,眼看著就要開機卻沒有演員,這可如何是好?這時黃渤並沒有嫌棄他,加上王寶強的加入,三個人勉強將電影拍完,徐崢在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裡客串時,沒要一分錢出場費,兩個人的革命友誼也是演藝圈中難能可貴的,可見徐崢的高情商也是他成功路上不可少的因素。

為觀眾服務,我如願以償了

賀歲檔的多部電影讓影迷們做好了經常光顧電影院的準備,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打亂了原來的計劃,為了對抗疫情,避免人群大範圍聚集,電影院暫時禁止營業,賀歲檔電影紛紛撤檔,相信這時影迷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是能在家看到電影該多好啊!萬萬沒想到這個夢想居然真的能實現,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宣佈線上免費播放,這一舉動可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不顧同行的利益服務大眾的行為引起軒然大波,這樣的做法是好事是壞。對於觀眾而言,免費看在家裡電影自然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但對於其他賀歲檔電影和為《囧媽》宣傳過的電影院來說,卻是一種損害,為此傳出很多不滿的呼聲。

《囧媽》講述的是親子之間的問題,故事的原型就來自自己的生活,徐崢自述有段時間經常與母親爭吵不知該如何解決時,妻子陶虹建議道“你能不能抱抱你媽媽?”徐崢並沒有說服自己內心的尷尬,與母親旅遊的途中也產生了很多矛盾,然而旅行結束後,母親主動擁抱了自己並說道“謝謝你,兒子。”其實親子之間的隔閡也許只需要一個擁抱就可以化解,但是當今很多人礙於面子,不願意親近,導致小矛盾不斷升級。徐崢自述《囧媽》比自己以往的電影投資更大,因為有跨國的戲份,在俄羅斯和美國都有取景,整個故事是在綠皮火車上發生,可想而知其拍攝難度也不小。每部電影都是全體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心血,說不求回報那一定是假的,畢竟大家一起為之付出了太多,但我敬佩的是徐崢有將《囧媽》免費線上播放給觀眾的想法,說他故意博得好感也好,爭取利益也罷,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服務觀眾的情懷不是嗎?一部電影的好壞,終究還是要看這部電影是否能夠打動人心。

徐崢的囧系列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光是因為會搞笑。《人在囧途》告訴我們人間自有真情在,《泰囧》告訴我們再成功的事業也不如家庭和朋友重要,《港囧》讓我們跟自己未了的心願和解,《囧媽》告訴我們敞開心扉好好去愛自己的親人。徐崢先是成了國內的一線喜劇演員,然後又跨界當導演,成了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成功的背後,是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這種努力,值得被尊敬。


星辰精彩影視


過去八年,囧系列電影幾乎無一列外地都收穫了高口碑與高票房。這番成就除了要歸功於徐崢高超的商業洞察力,電影中跌宕搞笑的故事情節以及演員們高超的演技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泰囧》作為徐崢“囧系列”第一部,剛上映5天,票房就突破3億並刷新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最後還以12.69億總票房奪得亞洲電影大獎“亞洲最高票房”。《泰囧》也是中國第一部超過10億元票房的國產電影。此後的八年《港囧》等續集也依舊能成功賣地火熱。囧系列能成功,並也是無緣無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前期的猛烈宣傳

電影上映前主演徐崢等多次發微博力薦並藉助抖音邀請抖音網紅幫忙宣傳。同時電影還在PPTV、PPS、優酷等各大網絡電視和視頻網站捆綁廣告,在醒目位置進行宣傳造勢。此外,劇組主創人員除在上映前頻頻亮相新聞發佈會、慶功會、影迷見面會等傳統的造勢活動,還主動出擊做客《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有著超高人氣的電視娛樂節目,反覆推薦。

2、好的編劇、跌宕的故事與精彩的人物衝突

我們來看一下,囧系列電影的編劇都有誰—束煥,徐崢,何可可。束煥與徐崢合作過很多電影,同時其也是潘長江春晚小品的編劇,搞笑功力了得。據束煥介紹,泰囧中最開始三個編劇一起講故事,然後畫情節性曲線、畫故事圖板、人物性格和人物關係圖。“聊完我來執筆,每場戲都會和丁丁聊。徐崢也不斷參與,寫完一部分發給他。最後由他做一個完整的導演臺本。劇本的定稿和完成片對比,基本沒什麼改的”。

3、人物票房號召力

徐崢就是票房的保證,根據調查:現在排在第一位的是鄧超,票房累計超過90億。而徐崢是接近90億;王寶強票房累計達73億。其他幾位主角同樣也是票房黑馬。這幾位同事出現在一部電影當中,電影的成功也就可想而知了。






無言笑淚


說起徐崢,第一反應是他的囧系列電影,畢竟《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媽》在影壇的成就不容小覷,然而這幾部電影卻也一直處在爭議之中,有的觀眾說囧系列電影主線單一,沒有新意,有的觀眾卻反駁道囧系列融入了情感和蘊意,貼近生活,是難得的好作品。縱使爭議不斷,我還是很欣賞徐崢。從演員到導演的轉型,意外突破瓶頸期。

徐崢在第一部囧系列影片《人在囧途》中扮演事業有成,但婚姻出現問題的玩具集團老闆李成功,這個人設打動我的地方在於折射出了當今社會上那些善於盈利卻在道德邊緣徘徊的商人形象。李成功被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名目所誘惑,又無法徹底忽視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自身一直處於矛盾之中,冥冥之中與老實善良的牛耿(王寶強飾)在春運途中相遇,在鬧出一系列笑話的過程中受到牛耿的影響,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觀點,選擇迴歸家庭。徐崢和王寶強出演的《人在囧途》深受觀眾的喜愛,二人分別從兩個階層視角展現其獨特的生活與心理狀態,引起觀眾的共鳴,詼諧的情節讓觀眾在笑聲中回味其中冷暖。徐崢的身上有一種固執,促使他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鑽研和完善自己的角色,不得不說,作為演員,徐崢的演技還是很到位的。

由於外形限制,徐崢的喜劇標籤同時讓他很掙脫出這個束縛,帶來了難以接到適合劇本的困擾,出演了一些作品,卻一直不出名。為了有戲拍,徐崢嘗試轉行做導演。《人在囧途》成本只有幾百萬,最終收穫了3750萬票房,徐崢看中了這部電影的潛質,親自著手開發續集。2012年徐崢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泰囧》問世,打破了當年國產片的票房紀錄,一下名聲大噪,名利雙收。與此同時囧系列電影鼻祖《人在囧途》出品方武漢華旗站出來發聲,認為光線傳媒和徐崢的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故意進行虛假宣傳,引導觀眾認為《泰囧》是《人在囧途》的續集,構成不正當競爭,併發起了訴訟。2014年法院最終判決光線傳媒、徐崢等共同賠償武漢華旗500萬元。

很多觀眾是奔著看《人在囧途》續集從而對《泰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點毋庸置疑,回顧《泰囧》的劇情,徐朗(徐崢飾)不同意競爭對手高博(黃渤飾)將“油霸”一次性賣給法國人,希望深入研究,為了獲得授權書踏上泰國之旅,在飛機上遇到王寶(王寶強飾),想利用王寶擺脫高博,不料弄巧成拙,自己成了王寶的“貼身保姆”,三人上演了一場泰國囧旅。從劇情上看,《泰囧》確實和《人在囧途》的人設有些相似,徐朗是研究“油霸”,同樣是一個成功人士,家庭卻並不如意,王寶是賣蔥油餅的小市民,自身帶有的單純和大條無形中影響了徐朗,使其改變自己的觀點。雷同的劇情會讓觀眾感到視覺疲勞,無心繼續觀看,《泰囧》之所以能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就證明徐崢的導演和演員們的傾情演出較《人在囧途》有所超越。

《泰囧》向觀眾呈現的另一個美好景象是促進了與泰國的友好交流,在拍攝前,徐崢曾去泰國旅遊,並將瞭解到的文化和風情在電影裡作了展示。徐崢和攝影組工作人員在泰國總理府拜見了英拉總理,成為首位獲得泰國總理接見的中國導演,英拉總理非常感謝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表示《泰囧》為泰國旅遊做了很好的宣傳,同時盛情邀請中國電影製片人和導演來泰國取景。徐崢及《泰囧》的貢獻有目共睹,他能發現囧系列的亮點並帶入異國風情將之發揚,那就不能否認他有著導演應具備的能力和遠見。《港囧》、《囧媽》,和還在開發中的《印囧》同樣融合了異國風情,在“囧”的基礎上給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