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

說起李信,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提到他的後代“飛將軍李廣”來,可是個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

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

在戰國末期的名將當中,李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將領。

之所以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生平打過無數大戰,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最終,在他人生的最關鍵一戰,李信卻輸得很徹底。

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

這一戰,就是秦國滅楚之戰!

李信原本自信用20萬大軍,就可以掃平楚國。但是結果,卻是一敗塗地,將秦國二十萬大軍毀於一旦。

雖然在後世眼中,李信滅楚一戰的失敗,成為了他一生當中最大的汙點,讓他顯得如同一個草包將軍一樣,但這種看法顯然是個誤解。

如果李信真的是一個草包,以秦始皇嬴政的智慧,怎麼可能選他做伐楚的統帥呢?

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李信,其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武將,是憑著自己的軍功,一點一滴打出來的狠角色。

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

李信,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咸陽城外的槐裡。因為戰國時期可查的史料不多,我們只能知道,李信很早就進入秦軍,並且成為秦軍的高級將領。作為少壯派的將軍,深受嬴政的信賴。

而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李信用自己的戰績證明,嬴政確實也沒看錯人。

公元前228年,在滅掉的韓國之後,秦國開始進逼趙國。嬴政派王翦率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最終,兩路大軍合力,滅掉了趙國。

公元前226年,剛剛經歷過一場荊軻刺殺的嬴政,將怒火投向了燕國。秦國滅燕之戰,同樣是由王翦和李信兩路進軍。

滅燕一戰,李信率輕騎率先抵達易水,在易水之畔擊潰了燕太子丹。燕太子丹失敗後,燕國再無力抵抗,只能繼續後退。最終,這次大戰雖然李信和王翦沒能一戰滅掉燕國,但燕王喜還是迫於無奈,殺了燕太子丹,用太子丹的人頭,來平息秦國的怒火。而這時的燕國,已經再沒有抵抗秦國的力量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李信有滅兩國之功。

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

燕國一戰後,李信的人生達到了頂點,但同時也為他接下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連滅兩國,當時的李信,在嬴政心中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所以,當嬴政接下來將目光投向楚國時,考慮的統軍人物除了王翦,就是李信。

於是,便有了歷史上那段很有名的對話。

滅楚之前,嬴政分別問兩人,滅楚需要多少人。李信的回答,是隻要20萬就夠了,而老將王翦則提出要至少60萬以上。嬴政對比之下,覺得還是年輕的李信氣勢更壯,所以最終決定讓他指揮滅楚之戰。

可就是這一戰,將李信徹底打落塵埃。

面對秦國20萬大軍的來襲,楚國派出老將項燕,統轄40萬軍隊應敵。項燕採取“拖”字訣,先示敵以弱,給李信造成秦軍勢如破竹的錯誤判斷,等到李信大軍鋒芒漸去以後,便開始長時間對峙。最後,項燕趁著李信輕敵進行反攻,徹底打敗了李信。

戰後,李信帶來的20萬大軍,被殺得只剩4萬。

遭遇楚國的大敗之後,李信雖然沒有被嬴政直接殺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嬴政對他的信任。

滅楚之後,李信雖然同樣活躍在戰場上,滅燕和滅齊兩戰皆有參與,但其地位已經不像之前那麼高,只是以王翦副將的身份出現在戰場上。

那麼,李信最後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呢?

對於李信到底是如何死的,史書上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史記上關於李信的記載,也僅僅是終止於李信參與滅齊,那之後就沒有任何記載了。

不過,李信所在的隴西李氏家族,卻在中國歷史上英雄豪傑輩出。比如漢朝的飛將軍李廣,就是李信的後裔。再往後,南北朝時期開創西涼國的李暠,開創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都是出自隴西李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