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战德国空军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战略轰炸机?

生活360x


二战德军的空中堡垒,解密“狮鹫”He-177轰炸机

欢迎关注【军事解密】,更多好文章等你来阅读!

由于二战中的德国军方没有及时认识到战略轰炸的重要意义,因此福克-伍尔夫Fw-300、容克斯Ju-390、梅塞施米特Me-264 、霍顿Ho-XVⅢ等其他专门的战略重型轰炸机的研发也一直被忽视及拖延,加之其高层的朝令夕改导致科研——生产——决策体系的混乱, 最后德国一直处于盟军重型战略轰战机的轰炸之下,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德国节节败退、输得一塌糊涂,已是一片废墟……

——题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的地空一体作战模式无疑为今天空军在作战系中举足轻重地位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德军之所以能够开创这一先河是建立在它那远超时代的强大航空工业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在航空设计方面,更是领先了时代半个多世纪,直至现今再翻出来看当年德国的一些先进飞机设计方案,不免让人为之瞠目结舌,作为在纳粹德军

唯一可用的四发重型战略轰炸机型,He-177“狮鹫”轰炸机承载着德国人的痛苦和厚望,拥有的超强攻击能力和在其强大载重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最早的空地导弹的应用,使其在世界军事及兵器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虽然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术空军,但缺少战略轰炸机是它主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缺陷。为此 ,1936年,德国就有了研制远程战略轰炸机的1041计划, 对其性能提出了要求——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40公里/小时,并带2000公斤炸弹,航程达到6700公里,并将这样工作交由享克尔公司执行,研制出性能更好的He-177重型轰炸机。

不过,当时德国空军部和航空技术局还有更加愚蠢地要求,在保持水平轰炸的同时,兼顾60度角的俯冲轰炸能力,他们认为,“没有俯冲能力的轰炸机根本不值得生产”。这种飞机集高速、大航程及俯冲轰炸能力于一身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当时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不但使研制进度大大延迟,而且种下了日后He-177存在众多技术问题的先天缺陷。

1939年11月,首架原型机He-177V1在首飞,由于发动机油温过高致使He-177只飞了2分钟就着陆了。不过出于战争需要,德国空军顾不得飞机存在许多问题,很快就与亨克尔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并要求,从1940年夏开始要向军方提供He-177重型轰炸机120架/月。但德国工业原料严重缺乏的现实让该合同暗淡起来。

随着西线德军“闪击战”频频胜利,很多人认为战争很快结束,不需要再给空军添置什么新“玩具”,已晋升为空军上将和德国航空工业生产总负责人恩斯特·乌德特下令推迟批量生产He-177轰炸机的计划。

可是德国人并没高兴多久,不列颠空战和“海狮计划”的失利打了德国空军的脸,而随后盟军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的重重空袭更加大了希特勒的忧虑。于是, He-177又回到了德国空军的视线,于1942年开始重新生产,为时已晚。更要命的是,德国空军依然痴迷于俯冲轰炸战术,而并没有像盟军那样做出一个系统的战略计划,所以注定He- 177的悲情命运。

He-177重轰炸机其整体结构配置在当时堪称先进,其机身为长筒形,机翼为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机翼上有加热除冰装置,起落架为可收放式后三点起落架,主起落架为双轮,向内折叠收入机翼,后起落架为单轮,向后收入机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压操作。同时重型轰炸机还配备最为独特的发动机,这也是德国空军对重型轰炸机能进行俯冲轰炸逼出来的——亨克尔公司安装双联动耦合发动机,这种方案就是用前后或者左右排列的两台发动机来驱动一个螺旋桨,使四发的重轰炸机从外形上看就像是一种双发中型轰炸机,从而满足军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进行俯冲轰炸的要求。另外,为了该机能更好地进行俯冲轰炸,设计人员还对He-177的机体结构做了加强,并在原型机上加装了俯冲减速板和福勒式副翼。

尽管采取种种措施,然而He-177却一直不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的可靠性非常差,一直问题不断——首先安装双联动发动机的机舱空间本来就非常小,而起落架的液压装置还必须硬挤在里边,结果导致液压装置漏出的液压油一接触到灼热的排气管就燃烧起来;其次是回油泵太大,当飞行高度超过6000米时,油就会产生空泡从而导致润滑失效,第三是高压喷油泵的泄漏。由于发动机的位置离机身太近,没防火隔层,各种电气线路之间靠得太紧等都增加了发动机空中起火的危险。在亨克尔公司制造的8架原型机中,就有He-177V4、He-177V5两架飞机因为发动机着火而坠毁,其他几架也经常出现空中起火或发动机过热问题,因此,人们戏称He-177轰炸机为希特勒的“空中打火机”

此外,He-177还存在机体过重、不明原因的振动等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设计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装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提高尾轮的着陆缓冲能力等,但是由于起初的设计指导思想有误,所以这些试图让其尽快投入现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He-177重轰炸机总共生产了1094架,改进型先后有He-177V系列、He-177A系列、He-177B系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架由He-177A-5经过专门改装而成的He-177-V38重轰炸机,因为它被计划用作德国高度机密的原子弹项目和FX1400空地导弹的载机。

二战中,德军以“装甲兵团+Ju-87俯冲轰炸机”组合席卷西欧,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德国统帅部和军方高层, 使他们愈加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空中支援上。甚至于到战争后期, 孤注一掷的希特勒还强He-117重型轰炸机必须具备俯冲轰炸能力, 这几乎毁了德国唯一可用作战略轰炸机。1942年9月,高傲的帝国元帅戈林也不得不承认“叫四发轰炸机俯冲,这简直是胡闹!”

德国空军中装备He-117重轰炸机的联队有KG50、KG1、KG100和KG40。在西线,He-117主要用于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He-117常用的战术就是高空出航,到达目标区后进行俯冲轰炸,利用俯冲获得的高速躲避英国战斗机的拦截,但由于发动机致命的过热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不得不提前返航,没取得多少显著战果。在东线,“大材小用”的He-117轰炸机执行反坦克和对地支援任务时容易起火,飞行员们对此满腹怨言,几乎没几个人喜欢驾驶糟糕的“狮鹫”出征。

由于二战中的德国军方没有及时认识到战略轰炸的重要意义,因此福克-伍尔夫Fw-300、容克斯Ju-390、梅塞施米特Me-264 、霍顿Ho-XVⅢ等其他专门的战略重型轰炸机的研发也一直被忽视及拖延,加之其高层的朝令夕改导致科研——生产——决策体系的混乱, 德国人要想研制出真正实用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恐怕需要比美国人更长的时间。最后德国一直处于盟军重型战略轰战机的轰炸之下,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德国节节败退、输得一塌糊涂,已是一片废墟……

与盟军重轰炸机相比,德国He-177不是对重要经济、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而是加载50-75毫米加农炮来执行诸如对地支援、反舰和反坦克等救火任务,这无疑是在纯粹浪费作战资源。最终,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本土防空的紧迫需求榨干了德国空军的每一架战斗机, 也榨干了德国航空工业的全部力量。过短的研制时间 ,缺少成熟的技术验证,He-117只留下了一堆原型机残骸和几个引领世界航空科技发展的方案。

战后,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对德国战机的印象:“他们已经尝试了人类想象力能及的、所有设计和布局,这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惊骇。”但对工程师们来说,这些努力对逆转战局其实毫无意义。在二战末期,德国始终面对着一个困境:首先,江河日下的战局和日渐枯竭的资源,迫切呼唤能扭转战局的“超级武器”问世;另一方面,开发“超级武器”不仅存在孤注一掷的风险,又难免加剧德国自身的资源危机。也正是因此,在“浪费资源就是犯罪”的大环境下,He-117轰炸机并未挽救奄奄一息的第三帝国,反而加快了它的灭亡;至于所有成果则在战后被对手俘获,沦为了美苏两国试验室中宝贵的报告和数据。


军史解密


军工资源产能不足以支撑重轰是表面原因,缺乏需求是本质原因。


这么想,当时诸如兰开斯特 B17这些四发重轰都是怎么行动的?漫天遍野啊~一般都是十数架组成一个大编队,每天出动大几百甚至上千架次才能对德国一些重要工业城市起到一定打击效果

然而德国人被炸得最惨的1944年反倒是德国军工产能最高的一年,换句话说,二战时期那种缺乏精度,也容易被防空炮火袭击的战略轰炸其实是投入和回报比非常低的玩意,也就是英美怕死人,而且本土已经安全无虞,因此才玩这个套路。

但这种成本回报比的玩法德国人压根不需要啊,拿着个去炸谁?英国?英国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已经玩过了,根本没用。苏联?那么大的纵深,而且巴巴罗萨开始之后,苏联还把工业都丢到乌拉尔山东边去了,战略轰炸机飞到半路就能被人家全劫了打下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用俯轰配合陆军。

简单的说,二战时候重轰纵然如英美一样财大气粗的投弹都没起到决定性作用。德国这种财力一方面支撑不起,另一方面压根没目标去炸,也炸不到,所以他们压根不重视。但也不是没有,比如HE-274,然而这玩意并没有什么卵用,也没量产。


疯狗的轻武


相比美英型号繁多(B-17、B-29、兰开斯特)的轰炸机,二战德国空军确实在远程轰炸机方面落后太多,唯一能拿出手的是HE-177重型轰炸机。这是一款双发重型轰炸机,拥有高达5500公里的航程,至少从表面数据看性能并不弱可以达到战略轰炸的水平。

德国空军的强大让世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表现在斯图卡俯冲而下,把地表能动的装备都轰个烂。早期德国空军闪击欧洲各国以BF-109、Ju 87开道,He-111、Do-17中型轰炸机跟进轰炸,效果如何看二战初期德国战果就很明显了。

由于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在新式装备研发过程只能偷偷摸摸进行的德国,二战初期打的是质量+战术取胜的路线。而且欧洲大陆也就巴掌大点地方,对于战略轰炸机的需求其实并不明显,以中型轰炸机加上斯图卡的精确打击基本够用。因此二战前期是现实的因素制约再加上战场上需求并不迫切,所以德国人对于战略轰炸也是持可有可无的心态。

但是到了全面入侵苏联时德国人发现再以原来的传统打击方式已显不足,苏联国土广袤,原指望闪电作战速战速决的德军陷入拉锯战。对于苏联这么大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战略级大规模持续轰炸摧毁战争潜力基本没有战胜的可能,因此1942年HE177开始重新生产(1939年首飞,前期因为对于战事过于乐观以及缺乏原料未没有批量生产)。

不过空军在戈林领导下似乎对报复作战战比系统的战略轰炸更有兴趣,德国空军依然热衷于直接支援和战术轰炸,战略轰炸只是基于简单的报复心理,这也注定了He-177的命运不会有大的变化。He-177系列重轰炸机总共生产了1094架,而且这种机型早期型号引擎容易着火,因此空勤给它取了个绰号叫:德国空军的打火机、燃烧的棺材。

由于发动机过热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该机很少参与实战(飞行员也不愿送命),就算出击也是高空出航,抵达目标区域俯冲轰炸(利用高速躲避拦截),搞的很现代防区外作战一样。其次承担了试验性质更浓的作战模式,挂上FX1400滑翔制导炸弹和Hs293反舰导弹执行反舰攻击和海上巡逻任务,二战期间这种武器打击效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德国HE177这种类型的远程轰炸机就算大量生产也起不到大的效果,随着战局越来越不利于德国。原材料缺乏、生产制造效率提不上去,以二战末期德军黑科技而言就算能生产出更好的机型也没有时间进行测试和有效使用。因此,要想对苏联后方进行战略轰炸达到击夸目的基本没戏。


河东三叔


二战德国为何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这个问题估计也有很多喜欢军事的朋友想过讨论过,其实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和当时德国海军没有发展航空母舰是相似的情况。二战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闪击波兰和横扫法国期间,主要使用的轰炸机是容克JU88中型水平轰炸机和容克JU87俯冲轰炸机两种机型。这两种机型在这两场二战德国摧枯拉朽式的战役中均发挥了不错的作用,战绩优异。同时期二战德国元首希特勒既定的战略部署和计划是灭掉欧洲大陆主要敌对国家,同时和英国人缔结和约并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最终实现为德国扩展足够多的生存空间实现所谓第三帝国的美梦。有这一主要政治原因加上二战初期已有的JU88中轰和JU87俯轰已经很管用了够用了,自然没必要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因为元首没有战略目标需要炸啊!再说了,二战德国的战备资源和军备生产研发能力就那么多,战场上陆军打敌国哭爹喊娘,空军已经实现德意志的天空,元首的战略部署似乎就要实现了,再浪费有限的资源去发展当时没鸟用的战略轰炸机不可能的!


好名都被浪费了


事实上德军有开始发展大航程、大载弹量的重型轰炸机,例如FW200型四发重型轰炸机以及后续的升级型FW400型重型轰炸机,但是德军始终都未建立像英美那样上千架重型战略轰炸机的战略空军,其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工业无法在满足前线各兵种对于各型武器装备的需求时同时发展一支强大的战略空军。

尤其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前线巨大的武器弹药的消耗量占据了大部分的德国工业生产,尤其是对于坦克的生产,一直无法满足前线的需求,而当时对于德军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而对于空军反而是在削弱中,为了补充前线部队兵员的缺额,希特勒下令抽调空军的人员加入地面作战部队,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反观当时的英国和美国的空军则在大规模的扩充中以增加对德国本土的轰炸。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对于德国空军的过度使用,让德国空军不仅无法持续的发展壮大,反而愈加弱小。在东线希特勒经常在整建制的德军部队被苏军合围时禁止其突围,然后让德国空军来执行空中运输的任务,由于合围圈内机场状况恶劣加上周围苏军防空火力的强大让德国空军损失很大,尤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对被围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空中运输让德军的大型飞机和机组人员蒙受极大的损失,而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希特勒这种死守毫无意义,只是让陆军和空军付出了很大的损失。



随着盟军对德国本土的大规模空袭,德国空军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抵抗盟军的轰炸机群,开始全力发展和生产战斗机了,那些价格昂贵的重型轰炸机德军已经不再迫切需求了,德军需要强大的战斗机联队来重新夺回在东西两线的制空权。


战略论


战略轰炸机伴随的是战略空军,而德国空军实质上就是个战术空军,和战略轰炸压根不搭边。

我们看这两种空军都是咋用的,战略空军执行的是战略轰炸、战略打击,比如英国美国那种几十上百架重型轰炸机,每个飞机带几十上百枚炸弹去对敌方工业区、大城市进行战略轰炸,削弱敌方战争能力的用途。而战术空军不一样,打的是战术。比如德国空军,压根就是配合陆军在行动的,地面坦克推进,天上飞机为坦克开路,这叫战术空军。想让德国空军发挥出威力,要配合陆军。

有人会说了,德国人对英国大城市进行过战略轰炸,但是这种战略轰炸更多的带有报复意味,而且,所用机型和战略轰炸机压根也不怎么搭边。看下美国人英国人对鲁尔区和日本的战略轰炸,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德国人的HE111,也就挂四千公斤炸弹,至于俯冲轰炸机,更小了,挂两颗炸弹,投出去就没了,然后就用机枪开始打了。而B17、B29就完全不同了,这类飞机在动辄几十颗炸弹,B29可以搭载2万磅的炸弹进行轰炸。

德国一直都是重视他的战术空军,而对于战略空军压根也没啥思路。前期产能也不够,根本就没法支撑战略空军,所产的轰炸机里压根也没战略轰炸机的位置。而后来到了苏德战争,苏联把工业都挪到乌拉尔山了,德国人也来不及去弄战略轰炸机了。

另外,战略空军去执行战略轰炸,必须要有绝对的制空权,你得保证你的轰炸机飞过去能够畅通无阻,飞一半被人打下来了,这有啥意义?比如广岛长崎的核爆,日本压根就没有拦截的能力。如果日本防空火力够用,战斗机够用,美国可能去轰炸么?而战争后期,德国是被别人战略轰炸的,制空权也完全丧失。那么问题来了,他就算有战略空军,他炸谁?压根就没了用武之地了。

简单总结就是,前期德国空军思路都在战术方向,也抽不出生产力去组建战略空军,后期则是毫无用武之地,根本就没地方没空间没能力去战略轰炸了。可以看出,前前后后,压根没有战略轰炸机的空间了。


军武文斋


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字,没钱。

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果要满足大航程,大载弹量,以及强自卫火力,这种轰炸机肯定是需要四个发动机,这种飞机的造价十分昂贵,是当时德国无法负担的。

德国在一战后进行的军事变革中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场军事变革的核心是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改变了战场上的机动方式和速度,使战争的节奏加快,战场从平面转向立体,地面上的标志是各种坦克,而天上的标志就是飞机,海上的标志就是航空母舰。但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开始重整军备的时候,这些武器都还很不成熟,和不成熟的武器相配合的是不成熟的使用方法。当时如何使用这些新式武器有着各种设想,在飞机上影响最大的是杜黑的制空权和米切尔的空中国防论。

这两本书对于空中力量有了一些非常夸张的设计,认为单纯用空中力量就可以打赢一场战争,尤其是杜黑用一种非常简单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如何用几百件飞机就可以把一个国家炸投降,这种想法是太超前了,真正只是用空军把一个国家炸投降的战争一直到科索沃战争才得已实现。

为了达到这个把这个目的,重型轰炸机必不可少,当时杜黑提出要大量使用燃烧弹和毒气弹一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敌方的城市和平民进行无差别轰炸,以破坏对方的战争潜力,从而达到使敌方投降目的。

不过,在德国的战争实践中,德国的秃鹰军团在西班牙曾经多次实施这种无差别轰炸,其中有一个小镇被被毁灭后,毕加索画了一副油画,成为传世名作,不过我忘了这幅画的名字了。但是总体来说,德国对于西班牙共和派进行的这种无差别轰炸并没有达到杜黑所要达到的效果,反而是德国空军和地面部队配合所取得的效果更大。

一方面是耗资巨大,而效果不明显,加上后来在德国当时重型轰炸机的高层支持者空军参谋长韦佛尔由于事故丧生以后,德国就再没有人提出发展四发重型轰炸机了。况且当时德国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法国波兰这种体量的国家,对于这种国家,德国当时装备的容克88,海因克儿111这些飞机就已经可以够用了。所以德国也就不再研制类似于B17和兰开斯特这样的重型战略轰炸机,而且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战术空军。


红色手电筒


德国是二战时期军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整个二战时期,德国发明了很多新式的武器。例如世界上第一款突击步枪,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然而德国的战略轰炸机技术却一直比较落后,德国只有一款大批量生产的重型轰炸机,这款重型轰炸机就是HE177轰炸机,HE177轰炸机的生产数量只有1000多架,无论是战机性能还是生产数量,都不如同时期英美两国的重型轰炸机。

HE177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5500公里,二战时期的战机航程普遍较近,5500公里的航程在二战时期已经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如果单单从数据来看,HE177轰炸机的数据并不亚于美英服役的重型轰炸机。不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HE177轰炸机的问题非常多,反而不如斯图卡轰炸机更加的实用。

HE177轰炸机一直被发动起火的问题困扰,很多飞行员在驾驶HE177轰炸机飞行的时候,都因为发动机过热而导致飞机起火,最后白白丢掉性命。德国的很多飞行员都拒绝驾驶HE177轰炸机,他们认为HE177轰炸机是“德国空军的打火机”。实际上HE177轰炸机的问题不仅是发动机起火这么简单,HE177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使用的过程中更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德国人一直喜欢俯冲轰炸机,因此在设计战略轰炸机的时候,德国仍然保留了俯冲轰炸的能力。战略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有明显的区别,德国人将战略轰炸机设计成俯冲轰炸机,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HE177轰炸机的失败。

而且德国人没有发现战略轰炸机的巨大用途,他们并没有将战略轰炸机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因此战略轰炸机在德国人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再加上HE177轰炸机的装备数量有限,德国的战略轰炸机在二战时期发挥的作用非常微不足道,很多人甚至认为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


军武小咖



薯烤条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大陆军思想的影响

德国崛起,走的是一条铁与血的道路。而在这条艰辛的崛起之路上,为德国保驾护航,披荆斩棘的是德国陆军。所以在德国的历史上,陆军拥有至高的地位。但这也导致了大陆军思想在德国军事界的盛行。

德国空军作为德国军界的一分子,也没有跳脱出这种思想的影响。自纳粹上台,德国空军正式重新建立以来。德国空军一直以来都奉行以支援地面军队作战为主的作战思想。因为这种作战思想与德国陆军的闪击战理论相辅相成。

德国空军在以以支援地面军队作战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其作战飞机大都是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的中短途飞机,没有航程特别长的远程飞机。战略轰炸机更是无从谈起。

德国造不起,也养不起战略轰炸机

在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单凭几架轰炸机的话,是无法取得什么大的战果的。想要战略轰炸起到效果,就必须派出大规模轰炸机群才行。这点可以从二战中,英美对德国和日本的大规模战略轰炸中得到印证。

可要造出庞大的轰炸机编队得耗费大量的钢铁;要让轰炸机群能起飞执行任务就要有充足油料保障。

而钢铁和石油,恰恰是二战中德国最短缺的。

由于没有足够的铁矿石冶炼钢铁,德国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建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钢铁,用来建造坦克和装甲车。而处于德军食物链末端的德国海军,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将主力舰项目下马,转而去建造吨位小的潜艇。

油料的短缺情况比钢铁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了油料供应了陆军部队,空军飞机就无法起飞作战,海军舰艇就无法远洋作战的现象。例如,在诺曼底登陆当日,德国空军因为缺少油料,就只有一架BF109起飞作战。

没有足够的钢铁和油料,德国就算有心打造战略轰炸机部队,也是有心无力。

不靠谱的领导

二战前和二战绝大部分时间内,德国空军都是处于赫尔曼·戈林的控制之下 。可是戈林的眼光实在是不咋地。

1936年6月,空军参谋长韦佛因事故身亡,继任的凯塞林决定废除之前韦佛极力支持的研制乌拉山轰炸机(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的计划。这一举动在德国空军内部的争论很激烈,于是就不得不由戈林定夺。戈林说:“元首只会问我共有几架轰炸机,而不会问是哪种。”于是,德国的战略轰炸机设计方案就这样胎死腹中。

战争一开始,在与欧洲大陆的中小型国家作战时这个毛病还不显。因为这些欧洲中小型国家就巴掌大块地方,德国的飞机就算是短腿,覆盖起来也是毫不费力。

可苏联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是西欧的数倍。而且苏联也非常擅长利用自己战略空间巨大的优势。面对这样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度,德国空军那些小短腿飞机就算拼了命也无法深入苏联纵深。这时候德国空军短腿的毛病就暴露无遗。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