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殲20製造工藝如何?

你是個渣渣


殲-20戰機作為我國首款按照美軍提出4S標準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機,其超強的隱身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已經超過美軍F-35戰機,直逼美國F-22戰機,這對我國空軍是莫大鼓舞,也是對我國科研工作者二十年磨一劍的肯定。

根據央視報道殲-20戰機機身近距離的鏡頭,我們清楚看到殲-20戰機蒙皮的鉚釘十分稀少,而且其鉚釘全部都在油漆之下,這說明我國對殲-20戰機標準如美軍對F-22戰機嚴苛,可見殲-20戰機制作工藝正在逐漸縮短差距。其實,殲-20戰機也很少採用焊接這種落後的工藝技術,再加上採用沉頭鉚釘這種嚴格打孔,沉頭鉚釘與蒙皮完全合為一體,這樣做目的就是減少雷達反射面。

殲-20戰機也採用隱身材料增加其隱身能力,並且其機身的複合材料,也讓殲-20戰機機身強度和機身重量減輕,再加上我國在3D打印技術的領先,這都讓殲-20戰機融合更多先進技術。現在,殲-20戰機作為五代戰機氣動佈局最複雜的戰機,在機身細節也是相當考究,不僅在殲-20戰機鴨翼前緣、垂尾後緣、機翼襟翼等採用複合材料減少雷達反射,還在機鼻、機身尾部下面的垂直安定面。

殲-20整體機身相當整潔和光滑,這都讓戰機隱身性能發揮到極致。所以,殲-20戰機制造工藝絕對不是蓋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努力結果。


沐風談兵論道


我要是說“殲–20戰鬥機”的製造工藝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不可能,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目前第五代戰鬥機有四個型號:F–22A、F–35系列、殲–20、蘇–57,僅從外表製造工藝水平來看(裡面也看不到)殲–20是最好的。
在這四型隱身機當中蘇–57的工藝水平最差!從這張它的腹部照片


就能看得出來,腹部中間的艙門關閉根本就不嚴密,縫隙太大。
放大照片之後更加的明顯,縫隙大的可以伸進一根手指!而且前腹部艙門周邊似乎是有修補的焊縫...這說明蘇–57在材料加工過程中,切割尺寸有嚴重的誤差!致使艙門製造出來後兩邊大小不一,出現這麼大艙門縫隙會嚴重的影響到蘇–57的隱身性能,因為高性能雷達的探測波會進入到艙門內形成較強烈的反射信號,使蘇–57被跟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而這張蘇–57

照片上鉚釘粗大,大量的凸出蒙皮表面,顯然是1980年代的製造工藝水平,更讓蘇–57的信號特徵增大,進而更加降低了隱身效果!國際上有部分航空專家說:蘇–57根本談不上是“五代機”標準,且不說是不是有貶低的成分,僅從蘇–57的外表就與21世紀的飛機制造工藝水平至少有30年的差距!說明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航空製造業的水平是裹足不前的,能保持住已經很不錯了。
這張照片根本想不到是澳大利亞空軍剛剛訂購的F–35A戰鬥機,僅僅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外漆就鼓脹、開裂、甚至剝落...顯示出製造工藝欠佳!如果說蘇–57有這樣那樣的製造工藝差是有複雜原因的,那麼F–35是領引世界航空前進的美國製造的,出現這種工藝水準是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無獨有偶,英國購進的F–35B用了僅一年時間外漆也大面積剝落,出現了多次的修補。

F–35出現問題也反應出美國的航空製造業開始走下坡路了,航空工業是美國製造業當中最後一塊相對完整並且在世界上領先的產業,但是從1990年中期後美國開始“互聯網經濟”、“金融衍生經濟”...方面發展,大量的年輕人就業開始往這兩個行業當中傾斜,造成了美國基礎製造的“空洞化”,汽車、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製造...等等行業不是外遷到國外就是倒閉,造成了產業鏈條的缺失,更嚴重的是美國產業工人已經出現的“用人慌”也波及到了航空製造業,目前美國航空製造業從業人員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0歲,雖說還有工作經驗積累在裡面,但是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這已經開始影響到美國航空製造業的設計與加工工藝水平,前些日子波音–737MAX出現研製的問題導致了全球停飛,甚至波音777這幾天也有較大的設計問題引起的故障...所以F–35系列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足為奇,至於說F–35內部還有啥製造隱患現在還不得而知。


日本“三菱公司”組裝出來
F–35被認為是比洛.馬原廠出品還好的產品。

F–22A也未能倖免,垂直尾翼已經開裂!當然這也可能是長期使用的問題,但是變形開裂這樣嚴重為啥不去整體性維修?不可能是因為資金不夠,而是實在是沒人修不過來。


美國製造最好的隱身飛機是F–117,它製造的那個年代正值冷戰高峰期,美國的藍領產業工人熱情高、年紀輕、技術強、工資待遇高,就業充分,當時的航空工業產品真的是高標準嚴要求,一絲不苟!可是現在不行了,都成了大腹便便,得過且過的慵懶超中年大叔大嬸(參照《美國工廠》)。
殲–20的製造工藝看起來就舒服多了,這是因為我國的航空製造業目前正在興起,是朝陽產業,更得益於我國教育和培養了大批的工藝技師,並且與國外的交流、承接飛機分工製造、總裝時的工藝經驗積累。

現代航空製造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但航空產品在製造工藝方面要求的技術水平極高,比如說:飛機的鉚接工作,一架飛機上有幾十個規格大小不一的鉚釘、加一塊得有數千個以上,將這些鉚釘都完好而鉚在它該鉚的位置上是有很大技術含量的。
這些就是一個規格的鉚釘,要求材質好強度高、尺寸一樣、光潔度高,不允許有劃痕、裂紋、毛刺、起皺...等加工缺陷,一個兩個的加工容易,幾十個規格、數萬個、數十萬個批量製造...要求做到沒有誤差、缺陷是很難的,世界上可以製造航空級別鉚釘的國家沒有幾個。


雖然飛機的鉚接現在已經有了“自動
鉚鑽機”,完成了較大的過去需要人工來完成的工作,但是仍然有許多位置需要人工鉚接完成,這就需要有高級鉚接技師去完成,人工的鉚槍有十多個規格對應不同規格的鉚釘,怎樣將鉚釘準確的鉚在圖紙位置上,不超過允許值外的誤差,並且不能有明顯的凸出蒙皮...這些都需要這些技師在鉚接的過程中憑藉經驗掌握力度,力度太大蒙皮會凹陷、力度太小鉚不上去...說的容易做起來很難...要不然為啥蘇–57外表難看?樣子完全是“多鉚蒸鋼”的蒸汽朋克!俄羅斯不想將飛機制造的更光鮮?缺人呀!
所以,要想航空產品質量高,需要不斷投入、不斷培訓、不斷傳承,才能得到製造優良的產品,稍有懈怠馬上就會在產品的外觀上體現出來!


皇家橡樹1972


客觀的講,殲-20的製作工藝是個人認為國產機中最好的型號,一改國產機濃厚的蘇式武器滿身補丁的製造風格,正好印證顏值也是戰鬥力這句話。

世界上具備顏值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國際屈指可數,實際列裝部隊投入批量生產更是鳳毛麟角,僅有中美兩家,至於俄羅斯參照蘇-57當前進展都是後話了。殲-20的出現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突破,不僅僅體現在技術上突破,還能體現出中國航空製造業的總體發展水平。

殲-20隱形戰機佈局前衛,做工精良,視覺感觀流暢,是一款既有戰鬥力、又有顏值的先進戰機;從歷次公開的高清圖片來看,都能佐證這一點。其實,殲-20製造工藝的提升並非是偶然的,而是我國在戰機設計製造領域長達數十年的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一整套戰機制造工藝和流程。

諸如,一體化部件成型技術最早在殲-10飛機上得到初步運用,後在運-20打飛機項目上也進行了運用;還有3D打印技術和全數字化設計技術,根據央視紀錄片披露信息,殲-15是我國第一種全數字化設計的戰機,同時首次使用了3D打印技術等等;這些新引入的設計、製造新技術,對於戰機總體設計、製造工藝帶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以機身蒙皮為例,機身蒙皮因所處位置不同其材質以及厚度都存在一定差異,由於本身很薄、面積相對較大,故而使得其在加工過程中極易出現變形;出於上述特性,在早年的飛機型號上,大塊的蒙皮邊緣不直、表面不平順、鉚釘密密麻麻,帶給人一種做工粗糙的視覺感官。分析主要原因就在於製造工藝有限,蒙皮不能一次精確衝壓或者拉伸成型,需要人工矯正、修剪來完成。

中國航空工業歷經六十多年的風雨征程,在航空製造工藝上不斷接近西方水平,可謂是進步神速。全數字化設計、製造技術的普及運用,各零部件的加工製造和裝配精度都得到大幅提升,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殲-15、殲-10B/C型、殲-16以及殲-20的出現,刷新了對國產戰機制造工藝的新認知。

引用網友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殲-20打膩子的水平達到F-22的水準。這一切成功在基礎上來源於國內航空製造也的自動化水平提升和新材料的快速發展,殲-20在部分部位使用了國產隱身超材料,大幅提升隱身性能;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局部製造工藝上尚有一定差距,諸如機翼鼓包、部分小蒙皮貼片等,尚需進一步學習和發展。


鷹鴿分析


殲-20,是成飛奉獻給空軍的傑作,2018年春節前夕,讓我空軍昂首闊步邁入了第4代隱形戰機俱樂部,令在新時實現戰略轉型的我空軍如虎添翼,其正式服役對空軍意義重大。

根據報刊、雜誌、網絡上圖片和視頻中殲-20畫面來判斷,機體整潔、光滑、蒙皮銜接處,都看不到一絲的縫隙,證明了殲-20的製造工藝先進,大量運用了新工藝、新材料,特別是整機裝配合攏時成飛軍工將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發揮到了極致,賦予殲-20精美到了極致。

作為美標第4代隱形戰機,殲-20機體上,有很多設計細節,都凸顯其先進性能,僅機首細微的細節,就從容不迫地展示了殲-20卓越的工藝性能。

即便將高清鏡頭,推到極近的距離,殲-20的鋸齒形狀蒙皮接縫,依然是非常嚴整的,可用“完美”兩個字來概括。

殲-20翼根處,輔助的進氣口,網狀的結構,採用了吸波超材料製作;是在超算上設計、通過納米級打印而成,除了吸波以外,此材料還可集成天線、傳感器等。

僅從外形上,卻看不出來,保證了氣動和隱形的完整性;而其他的戰鬥機,此處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進氣口,頂多加個可自動關閉的口蓋而已,採用網狀的輔助進氣口,成飛軍工可謂匠心獨運。

機首的雷達罩,採用亞光材料,接縫同樣採用鋸齒設計;鴨翼尖部採用了切尖設計,非常平整,一點都不粗糙;鴨翼下方六邊形格柵、機身上的標示採用了低可見塗裝;座艙中僅有一根加強筋、顯然非常簡潔;機腹下的光電探頭,類似美國F-35裝備的寶石路光電探測器,隱形性能較好。

殲-20垂尾的尾梢,非常清晰展示了翼面周邊,採用了不同的材料所製作,且不同材料的銜接處,也極為工整;雖然由於頻繁飛行,導致翼面汙漬,但用肥皂水清洗即可,並不影響戰機的隱形性能。

圖片中那條非常醒目的紅線,是印度LCA光輝戰機上所特有,實際上不是畫上去的,而是常用的航空軟鋁,一般用於修補蒙皮受損的部分。

LCA光輝輕型戰機,其機翼蒙皮在設計、組裝時留下了拇指大的縫隙,因此,每一架服役的LCA戰機上面都不得不用紅色的航空軟鋁填坑。

作為軍迷國平軍史特地舉了這個案例,能讓讀者體會到到中外的工藝差距,非常有說服力,不服,請先把蒙皮磨平了再說;況且,哪個飛行員會願把性命交給用“膠帶”貼蒙皮的戰機。

本屆莫斯科航展上,俄空軍升空進行飛行展示的一架米格-35D戰機,該機左翼的摺疊翼轉軸護板在飛行過程中突然脫落,所幸脫落的護板並未造成地面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戰機飛行過程中,丟失機體零配件,且是在各國軍方矚目的莫斯科航展上,這個玩笑就有了國際影響力,是對俄戰機質量優異的反諷,應該和工藝掛得上號。


國平軍史


殲20威龍隱身超材料技術的廣泛運用!還有三D打印的機體鈦合金大型部件和三D打印傳統工藝無法加工的部件技術!機翼一體化成型以及水平對接技術!柔性蒙皮無縫連接技術!軍用碳纖維材料技術!座艙蓋一體成型以及表面防雷達鍍膜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威龍無論機體強度!還是隱身性能都做到了極致!超越了F22A猛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威龍製造工藝世界第一!F35系列的工藝比F22A要好得多!但是隻是部分工藝看起來和威龍很像!事實上僅僅只是很像而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和F22A一樣肥電的製造工藝也是機體強度非常不足!還怕閃電!飛快了還放毒氣!損壞隱身性能!更別提缺氧和毛病百出的航電和操控系統了!威龍三維矢量渦扇發動機還要時間的印證!加油中國!加油武漢!任何人!任何事!都阻擋不了中國橫掃一切艱難困苦的決心!中華民族終將再一次崛起![耶][耶][耶]





Ownerryu


殲-20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集大成者,在工藝水平上當然要做到一絲不苟。既然是聊工藝水平,那咱今天就不說具體的性能參數等數據,單說說殲-20的工藝水平。筆者認為,殲-20在總體工藝水平上非常先進,有的技術要超過美國的F-22戰鬥機和F-35戰鬥機,可能有人會認為小編吹牛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殲-20使用了哪些新工藝。

首先是蒙皮接縫技術,從外觀上看,殲-20早已擺脫了我國此前沿襲蘇式設計思路的傻大黑粗的設計風格,不僅機身簡潔光滑,蒙皮接縫處十分整齊,就連鋸齒狀的艙蓋接縫等等都是一絲不苟,十分的光滑漂亮,整體感非常強。有的人會問,外觀要求這麼高的工藝水準,除了好看又有什麼用呢?事實上,接縫鉚釘等整齊與否直接決定了戰機在告高速狀態下的阻力大小,也就直接決定了戰機的機動性,此前,正是因為普通鉚釘會增大阻力,飛機上才換成嵌入蒙皮的平頭鉚釘的。

有人會問了,殲-20這麼先進,為什麼還需要鉚釘連接呢?事實上,不僅僅是殲-20,像美國的F-22和F-35戰機,還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戰鬥機,其機身蒙皮都是用鉚釘鉚接的,因為戰鬥機的機身蒙皮大量使用鎂鋁合金和複合材料等,這種材料焊接性能不良,而且焊接結構容易在高空寒冷環境下,受熱脹冷縮影響,下圖就是美國的F-22戰鬥機,其機身鉚釘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可以看看殲-20機頭的特寫,戰鬥機的雷達罩都是可以打開的,而殲-20機頭上的雷達罩,為了隱身性能採用了鋸齒狀的接縫設計,即便這樣,雷達罩在合上後也完全看不出接縫來,這樣的製造工藝是非常難的。我們再來看看殲-20的機身內部,此前有報道稱,我國的殲-20用上了鈦合金整體大框,鈦合金大框的加工難度很高,目前殲-20的最大一塊大框位於彈倉附近,屬一體加工,強度極高,而殲-20鈦合金大框的大小比美國的F-22更大。

然後再說說殲-20的座艙,雖然目前沒有公佈殲-20座艙內部的具體情況,但是根據此前珠海航展上模擬訓練的座艙推測,殲-20採用了全玻璃化的座艙,其主顯示器與F-35戰鬥機的主顯示器類似,由兩塊液晶屏幕組成,中間沒有隔開,方便顯示各項參數,在加上殲-20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對目標成像,殲-20的機載電子設備也是非常先進的,而且得益於殲-20碩大的機首雷達罩,其搭載的探測組件高達2000個到2200個,發射功率也達到了了24千瓦,是五代機中的第一。

最後說說隱身塗層吧,從外界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殲-20的隱身塗層隨時都能夠保持乾淨整潔的狀態,這一方面是因為殲-20隱身材料良好的附著力,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地勤和飛行員愛惜裝備,精心保養的結果,反觀美國的F-35和F-22戰鬥機,都曾暴露出隱身塗層脫落的情況,在戰場上,這將大大影響隱身能力,總的來說,殲-20的多項工藝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有的甚至超過了美國的F-35和F-22。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現役的第五代戰鬥機一共只有三款,而我國的殲-20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單單這一個“指標”就足以說明殲-20戰機技術的先進性。既然殲-20作為五代機就免不了被網友拿出來和其他五代機作比較,而殲-20也比較爭氣,不僅在性能、戰鬥力方面相比其他五代機不落下風,在製造工藝方面更是更勝一籌。

▲全球現役的三款五代機對比

首先,從蒙皮鉚釘技術上來看,殲-20一改我國過去戰機蒙皮鉚釘粗糙的形象,機身表面非常簡潔光滑(光滑簡潔的機身更有利於飛機的隱身與減小飛行阻力),蒙皮分塊也是整整齊齊,而且與其他戰機相比似乎看不出蒙皮鉚釘的存在,而這就體現出殲-20戰機的製造工藝高超所在了。

▲未塗裝前的殲-20座艙蓋上顯示明顯的螺絲

▲塗裝後外表光滑的殲-20戰機機身

因為殲-20使用的是平頭或者沉頭鉚釘,而這種鉚釘的在生產和使用方面都有著極高的工藝要求,蒙皮內側既需要進行公差要求極為嚴格的打孔、蒙皮外側還需要加工出一個與鉚釘釘帽大小相同的凹槽,使得鉚釘與蒙皮內外側真正做的“嚴絲合縫”,並且在塗上塗層之後幾乎看不出鉚釘的存在。

▲F-22戰機塗裝後依然明顯突出的螺絲

然後是戰機上各種縫隙的銜接,因為戰機的很多部件是需要“活動”的,這樣就會產生不少縫隙,而隱身戰機為了提升隱身性就會盡可能的讓縫隙不那麼明顯。殲-20戰機的雷達罩採用了鋸齒狀的接縫設計,在雷達罩合上之後幾乎看不到縫隙的存在;

比如上圖▲足以看出殲-20採用鋸齒形設計的雷達罩嚴絲合縫,以及擁有光滑的外表。另外,在殲-20戰機的內置彈艙處也採用了鋸齒狀的接縫設計,這使得內置彈艙在關閉時依然只有很小的縫隙存在,有利於飛機的隱身。

▲蘇-57戰機寬窄不一的內置彈艙縫隙

▲殲-20鋸齒形設計的內置彈艙

最後是戰機的隱身塗層,隱身戰機的隱身塗層不僅製造成本高,而且需要極高的維護要求,F-22和F-35戰機的隱身塗層已經多次出現塗層脫落和開裂的情況,或許是因為使用時間較長老化的原因,但這也足以說明F-22和F-35隱身塗層正在逐漸走下坡路.

▲F-22座艙蓋塗層開始脫落

▲F-22戰機變形開裂的尾翼

總之,殲-20戰機作為我國航空工業先進技術的集大成者,自然投入了不少的先進技術和心血,而從殲-20的身上也可以看出我國在戰機的製造工藝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經不遜於全球各國戰機的頂尖水平。


天下布武


殲20製造工藝水準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代表了中國軍機制造的最高水平。

隨著殲20服役數量越來越多,曝光率也越來越高,這款中國最先進的五代機更多的細節也呈現在廣大軍迷面前。殲20的製造工藝之高,也成了軍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殲20的表面給人一種“溜光水滑”的高級感,以至於很多軍迷驚呼殲20”漂亮的不像國產戰鬥機“。

畢竟中國軍機制造一直沿襲蘇聯模式,工藝水準一直費拉不堪,甚至兩架飛機的零件都不能互換。成飛在殲10項目上率先按照西方標準打造,開啟了中國戰機制造現代化的開端。

或許主觀上的感覺不可靠,而成飛2018年拿下國家質量最高榮譽---第三屆中國質量槳,這也是我國航空工業領域第一個質量獎,則毫無疑問的說明殲20的質量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頂尖。2019年成飛以“系統性提升軍機項目質量水平的實踐經驗”被授予2019年“全國質量標杆”稱號。

在備戰今年的70週年閱兵活動中,空軍試訓基地某部的7架殲20比翼齊飛,考慮道該部總共不超過8架殲20,說明殲20的任務出動率、完備性非常優秀。

成飛經過殲7、殲10、梟龍項目的磨礪,在殲20項目上達到製造水平的高峰,總結起來,其高潮的製造工藝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機身蒙皮智能製造技術。

殲20等四代機由於隱身的要求,基本蒙皮無論在材料特性還是製造工藝上都比較特殊,為此成飛研製了先進的蒙皮製造技術,不但滿足機身結構強度要求,而且蒙皮平整滿足隱身需求。

看看蘇57在工藝細節上的處理,就直到蘇57隱身性能水平了。

2、通過殲20的研製,帶動了國內先進材料研製水平的提升。

作為先進性極高、技術跨越大的國之重器,殲20的研製還帶動了國內特殊材料產業的水平提升,比如隱身材料、碳纖維材料和大型一體鈦合金機身大框等,帶動了整個中國航空工業乃至製造業的水平提升。

3、成飛為生產殲20使用了脈動生產方式,不但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有效保障產品質量。

脈動生產是當前航空工業最先進的生產組織方式,美國洛馬使用脈動生產線一年可以生產超過100架F35。成飛殲20的脈動生產線雖然不是中國第一條飛機脈動生產線,但是仍然意義非凡。目前太行版殲20已經試飛成功,突破了發動機的供應瓶頸後,殲20的產能將會大大提升。

4、成飛在殲10、梟龍的研製中就實施徹底的全流程招標制,通過對子系統的嚴格招標,使得只有性能最好、質量最高的部件才能中標,從體系上就保證了產品的高質量。

通過以上幾點,殲20的質量工藝水平達到了中國一流,而且與美歐戰機相比也毫不遜色。實際上,成飛的殲10、殲20在實際使用中一直就以質量號、可靠性高備受部隊好評,這是理念、技術、管理多層次提升才達到的效果。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20戰機是當今世界少有的幾款五代機之一,由於這款戰機是新時代的產物,它幾乎在所有技術領域都有一定的後發優勢,除了發動機推力略顯不足外,殲20戰機在其他方面都有與美俄等國同類產品一較高下的實力,就殲20的製造工藝而言,我個人認為,它是所有五代機當中最優秀的,連美軍的F22、F35戰機亦沒有殲20那樣完美的機體工藝,至於蘇57,那更是落後我們很多年。

我們姑且不論殲20戰機的機體工藝採用了3D打印技術,整個機身看起來既順滑又平整,它所使用的鉚釘全部都有標準規格,在實際切割當中,這些鉚釘的誤差非常小,凡是有不合規的鉚釘就會馬上被廢棄。此外,我們還採用了非常先進的隱身塗料,這種塗料不僅極大減少了戰機的雷達反射面,進而有效提高了戰機的隱身能力,與此同時,我們的塗料更加持久耐磨,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掉皮脫落的情況。除了上述優勢,殲20戰機非常注重“嚴絲合縫”,無論是座艙蓋還是內置彈倉,一旦相關部位關閉必然是無縫對接,光這點俄羅斯的蘇57就很難與我們相比。

著名軍事專家泰勒·羅格維曾經在美國軍事網站《驅動者》發文稱讚殲20的製造工藝,他表示,殲20的機體構造實現了無縫連接,鋸齒狀的武器艙門設計、整齊劃一的鉚釘孔、光滑的機體表面,這些超乎尋常的工藝技術讓他記憶深刻。關於殲20戰機的製造工藝水平,泰勒·羅格還表示,他認為殲20在機體工藝方面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F22戰機以及F35戰機,中國在戰機研發的大多數領域,已經完全超越俄羅斯。

話雖如此,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努力,我們不會盲目貶低他國,但也不會瞧不起自己。更何況,拋開其他不談,美俄五代機的製造水準還真的比不上我們,啥話都不多說,大家看圖片,從圖中我們可以輕易看到俄羅斯蘇57戰機機腹部位的巨大裂縫,初步估計至少可以伸進去兩個指頭。此外,它的鉚釘孔太大,且並不規整,甚至戰機蒙皮上還有大量凸起,正因如此,廣大網友才稱,俄羅斯的機體加工水平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當然了,這種說法有點太誇張。

除了蘇57,美軍也沒有那麼神乎其神。眾所周知,澳大利亞、英國等國曾購買了美製F35戰機,可是,這些戰機還沒被使用多久就狀況百出,大面積外漆脫落更是家常便飯,請問,這樣的工藝水平如何能夠保證隱身能力,如果真的發生衝突,F35戰機不一定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畢竟,以色列的F35戰機就被敘利亞幹下來了,洛馬公司也因為F35戰機存在種種問題而多次停止生產該型戰機,這些都是有理由的。F35如此,F22也好不到哪兒去,前不久它的固定垂直尾翼甚至發生了開裂事件,美國軍方明知道問題所在卻沒有維修。

究其原因,很多人認為是美國的航空工業水平正在逐漸下滑所致,尤其是現在的美國盲目吹捧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導致大量精英人才從事上述行業,能夠沉下心來搞研發的人越來越少,航空研發部門的大部分研究人員,其年齡普遍超過了40歲,一方面這預示著美國研究人員經驗豐富、技術相對高超,另一方面,他們即將會出現人才斷層的情況。這些或許才是美國五代機制造工藝水平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戰甲裝研菌,歡迎關注


戰甲裝研菌


銀河戰艦展風騷,細絲無痕盡折腰。要問此機何處造,回頭笑看贊神州。

殲-20隱身戰鬥機是中國空軍絕對NO.1機型,其機體外形流暢,機身表面光潔度高,比往日殲-10、殲-11,甚至殲-16戰鬥機上大量鉚釘存在,坑坑窪窪的表面,完全是兩個工藝層級的事。殲-20隱身戰鬥機機身主結構全部是一體成型,遠超過美國製造的F-22戰鬥機和俄羅斯蘇-57戰鬥機,反觀美國F-22隱身戰鬥機現在都出現了大規模破損現象,大批F-22隱身戰鬥機機身塗料、鉚釘都出現破損,說實話都不知道美軍地勤怎麼維護了。而俄羅斯-57戰鬥機看著就不隱身,整體工藝還在蘇-27戰鬥機身上徘徊,機體加工工藝一點都沒有提升。

反觀殲-20隱身戰鬥機,其工藝特點已經堪比F-35戰鬥機,達到了世界最強水平。從現在來看殲-20隱身戰鬥機採用了多種先進工藝,比如3D投影裝配,無縫集成電子裝配系統,專門的隱身塗料機器人,其中自動化的隱身塗料噴塗工藝在增強殲-20隱身戰鬥機的可探測性方面功不可沒。

而殲-20特殊的外形如果沒有自動化機器人噴塗的話,很多地方絕對不可能這麼勻稱,特別是殲-20DIS進氣道的鼓包設計,覆蓋了吸波材料,自動化機器人可以直接噴塗。同時,殲-20隱身戰鬥機大量採用了脈動式生產線模式,再一次提升了中國戰鬥機生產工藝,不會再像以往生產殲11系列戰鬥機,必須一個機位等待全部完工後在推走,而是一個工位就幹幾個活,幹完了直接推走,往下一個工位再次組裝。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