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狽有沒有這樣的動物?

夢寒29731226


大家都知道,狼狽為奸是貶義詞,就是形容兩個壞人,一個出謀一個執行,一起幹壞事。

狼這種動物,廣泛存在,但狽究竟有沒有,卻爭議很大。

大家都知道,狼是群居動物,往往是多頭,甚至十幾幾十上百頭狼住在一起,大家一起聽頭狼的,其他的狼,也是地位嚴格,儼然一個小社會。

而且,狼沒有殺死老去的,或者殘疾的狼的作法,當然,如果狼死了,在叢林法則下,其他狼,也會吃掉它的屍體的。

因此,最大的可能是,狽是因為捕獵或人類打獵時,造成傷殘的人,行走時,需要其他狼輔助。

而在躲避人類追捕中,被人類發現了這種現象,於是,以訛傳訛,這個狽,就出現了。

類似於,一個狼揹著另一個狼,兩狼奔跑,其實,很形象。

恐怕,這是最接近真相的。因為,對陸生哺乳動物來講,除人為情況為,基本不存在兩個物種一起生活的情況,更別談合作了。


董江波


目前是沒有證實這種動物的存在的。

傳說中,狽長得和狼很像,但是前腿很短,平時和狼一起行動,喜歡將前腿搭在狼身上,奔跑。狽比狼更叫靈敏,可以找到食物,狼負責捕殺,所以它們經常一起做壞事,被認為詬病,狼狽放在一起都不是什麼好詞,比如狼狽為奸,狼狽逃竄,狼狽不堪等。

雖然我國古代有很多關於狽的記載和描述,但是人們一直沒有找到狽的真實面目。曾經在我國有人發現了,一個和狽的描述很像的動物,但是後來被證實是斷了前腿的狼,因為狼群集體行動,所以一直帶著殘疾狼。有人認為,古代人看到的狽也有可能就是斷了前腿的狼或者前肢畸形的狼,因為沒有抓住過,所以產生了各種傳說,狽由此誕生。

我覺得狽這種動物古代可能真的存在過的,但是後來滅絕了。從對狽的描述可以知道,狽是不善奔跑的,如果獵人真的想殺,那肯定比狼容易殺死,所以數量快速下降,而可能本身就很少,絕種也很正常。

此外,我覺得狽可能生活區域比較小,這樣就更容易滅絕,畢竟在大部分地區,連狼都絕種了,何況比狼還少,還弱的狽呢。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動物很多的,我覺得完全有可能的。


大大小問號


人們常說狼狽為奸,你知道這個狽是什麼動物嗎?

楊角風發作

發佈時間:18-04-0512:02優質原創作者

其實關於到底有沒有狽這件事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

目前有這麼幾種說法:

一種是狽其實是被夾斷前腿的狼,比如一隻母狼,她的公狼捨不得丟下她,於是揹著她到處走,後來被人們看到,就認為是一隻狽!

第二種說法大都來自楊絳作品精選中的文章,寫的是地質勘測隊的人在野外遇到了狼和狽,後來他們點燃了柴火垛,才逃過了一劫。至於他看到的動物是不是狽,並無從得知!

第三種說法是狽其實就是一種長得像狼的狐狸,我們都知道狼孩的故事,狼連人類的小孩都會養,更何況是動物呢,所以,一隻小狐狸不小心被狼發現了,於是當成了自己的孩子養著,長大了以後,也願意揹著它到處跑,這或許就是狽的原型!

當然其他的動物也一樣,比如狗啊,野豬,獾啊等等。

在《康熙字典》中關於“狽”字的解釋是:

“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離則顛。”

這句話才是最靠譜的解釋,也就是說狽其實是畸形的狼,這種畸形的概率比較低,但是並不是沒有,他們或許基因突變,或許是母狼難產,或許是小時候遭遇了災難,導致一條腿或者兩條腿殘疾!

但是它們的智商並沒有問題,狼又是群居動物,所以,去什麼地方也會揹著這隻畸形狼!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的《食物本草》中也有提到狽:

“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這也驗證了康熙字典的解釋,確實就是畸形狼,等群狼被打跑以後,只留下狽,不停的轉圈,可惜跑不掉,這也是很多目擊者看到的共同點!

所以,狼狽為奸,在我們看來是一個貶義詞。

在狼群看來,反而是互助互愛的一種表達方式吧!


滬生泉


狽這種動物,是否存在是一個迷。現在的人們認為,狽是被獵戶的夾子夾斷了前腿的狼。




在古代的文獻中,均提到狽被這種動物。說是他前腿短,後腿長,只能爬到健全狼背上走路,所以叫狼狽。在我國的東北曾經有人見過,傳說1000只狼和1000只狐狸交配才能生出一隻狽,狽一旦出生,就成了狼的軍師。狽是很狡猾的動物,它的聰明程度遠超了狼和狐狸。可以很容易逃脫人類的追擊。 當然了這些都是傳說,具體的狽至今也沒有一個實物。



高原豹4


現實世界的確存在這樣的動物。

當然,中國的“狼狽為奸”,是不是真的指這種動物,就值得探討了。

畢竟,在中國,狼已經很少見了。當年是怎麼回事,我們已經不太清楚了。

但是,在北美,我們依然可以看見“狼狽為奸”的場景。所謂的“狽”,在北美的學名叫做獾。


如上圖所示,自然界可謂是多姿多彩。

美洲獾體型小,嗅覺靈敏,有著強大的挖掘能力,但它腿短,跑得不夠快,視力比較差,追不上兔子。

狼呢?體型大,攻擊力強,移動速度快,視力發達,但它體型太大了,挖洞不方便。

嗅覺相對於美洲獾來說,也比較差。


因此,在自然界,兩種動物就會展開合作,聯合捕獵。


如上圖所示,美洲獾首先開始挖土,鑽進土裡,它體型小,將獵物趕出來。



等獵物出來之後,這隻狼就趕緊來一個飛撲。它跑得快,移動速度快。

它一口就可以咬住一隻嚶嚶嚶的兔子。

這兩種獵食動物的合作,已經有數千年之久,可謂是歷史悠長。

在中國古代,我們中國人可能也看到了狼和獾協同捕獵的場景,因此留下了這樣的成語。

中國人也可能看到某些狼失去了前腿,被其他狼搬運的場景。

因此,古人說狼狽為奸,誠不欺我也。

本喵也很想有這樣的跟班,幫我找吃的喵~


喵喵喵的喵


狽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不是真實存在的,據說一隻被需要1000頭狼和1000只狐狸交配而成,所以狽是狼的近親,狽的前腿非常短小,沒有獨立存在的能力,也不會行走,所以需要狼揹著行動。


狽可不是整天趴在狼皮上睡覺,他眼睛能看見千里之處的動物,號召隊友捕捉獵物,還能遇到危險時想出可靠的方法,使狼群擺脫困難,可以說是狽是狼群中的軍師。

有一個成語叫狼狽為奸,因為狽總是和狼一起做壞事,如狽和狼偷羊時,狼頂著狽,狽就進去偷羊,當然狼群也不會虧待狽,會特地留一大塊肉給狽吃。


周姬昌


狽可能是狼群收養的某種犬科動物,也可能是基因變異的狼、發育不良的狼或者殘疾狼。

基因變異的例子如國王獵豹,上世紀在南非發現一群獵豹中有一個花紋與眾不同的獵豹,人們認為它是花豹和獵豹雜交的後代,把它命名為國王獵豹,後來才發現只是基因變異而已。

野獸收養其它動物的幼崽的現象在自然界中也是存在的,有新聞曾報道過肯尼亞有一頭母獅收養羚羊的故事,還有狼收養人類孩子的新聞,傳說羅馬城就是狼收養的孩子長大後建立的


野生動物世界


目前是沒有證實這種動物的存在的。

傳說中,狽長得和狼很像,但是前腿很短,平時和狼一起行動,喜歡將前腿搭在狼身上,奔跑。狽比狼更叫靈敏,可以找到食物,狼負責捕殺,所以它們經常一起做壞事,被認為詬病,狼狽放在一起都不是什麼好詞,比如狼狽為奸,狼狽逃竄,狼狽不堪等。

雖然我國古代有很多關於狽的記載和描述,但是人們一直沒有找到狽的真實面目。曾經在我國有人發現了,一個和狽的描述很像的動物,但是後來被證實是斷了前腿的狼,因為狼群集體行動,所以一直帶著殘疾狼。有人認為,古代人看到的狽也有可能就是斷了前腿的狼或者前肢畸形的狼,因為沒有抓住過,所以產生了各種傳說,狽由此誕生。

我覺得狽這種動物古代可能真的存在過的,但是後來滅絕了。從對狽的描述可以知道,狽是不善奔跑的,如果獵人真的想殺,那肯定比狼容易殺死,所以數量快速下降,而可能本身就很少,絕種也很正常。

此外,我覺得狽可能生活區域比較小,這樣就更容易滅絕,畢竟在大部分地區,連狼都絕種了,何況比狼還少,還弱的狽呢。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動物很多的,我覺得完全有可能的。


科學阿凡達


狽,是中國古代傳說的一種動物,外形像狼,為狼的近親。由於狽的前腿特別短,所以走路時要爬在狼的身上。有見及此,狽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一旦沒有狼的扶助,就不能行動。由此可見,真實生物圈裡沒有這種生物。因為這種生物的存在對於自然生態系統沒有任何意義,狼也沒有那麼笨,在野外那麼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看養著對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異族,就算有也只能是另外一隻受傷的夥伴,也就是同類

“狽”這一種動物,是否真正存在仍是一個謎。現時的人們主要認為“狽”其實是被獵戶所設的捕獸夾夾斷前腿的狼,因為狼是群體生活的動物,不會遺棄自己的同伴,所以會讓受傷同伴的一雙短前腿放在自己背上,以便一起行動。


萌貓下山


高等生物種群不可能太小。一般認為哺乳動物種群少於六千就會因近親繁殖而退化並消亡。具體數目推算版本略有出入,但種群過小就會被淘汰,這一點已經被公認,起碼對野生哺乳動物成立。

因此狽作為獨立物種的可能性近乎不存在。那麼傳說中的狼狽為奸是怎麼回事?我猜想是被捕獸夾廢去前腿的狼,由夥伴揹著活動,當然也被夥伴供養。這夥伴是夫妻?是母子?我猜不出來了。

不論是哪一種,都說明狼是一種有情有義的生靈。狼狽為奸,語文中雖然是貶義詞,實際中卻令人感動,如果我猜想正確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