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电视剧《水浒传》不按原著来拍?

逍遥游1606


这问题多简单啊。按原著拍出来去国外放么?哪家电视台敢播?找死么?



别说拍出来,估计立项剧本都得给毙掉喽。

这教科书里给《水浒传》下的定义就是描写以宋江为首掀起的农民起义,其结果是打击封建阶级黑暗腐朽的统治,深层次揭示社会矛盾。你想拍只能从这个主题出发。



真按原著来弄,宋江一伙非但不像所谓的农民起义领袖,更像是一伙有组织反政府的黑社会团体。所谓的英雄好汉在今天的法治社会视角来看,就是要专政严打的对象。正面一点的几个人物手下尚且是人命累累。其他如黑旋风李逵等人,手里更是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正儿八经有英雄行径的根本没几个,董平这样的货反水就是为了抢人家女儿当媳妇,还杀人家全家。宋江几次下山领军征伐,目的就是劫掠,每次都有无数百姓深受其害。

所以真按原著来拍,以我们现代人的视角和价值观来看,水浒里的好汉们大半该杀。



更何况原著有着非常多的宏大场面和高潮剧情。经费是根本性的问题,这烧起来怕是要堆积出论亿为单位的人民币。仅仅我个人最喜欢的梁山好汉征伐大辽,大破太乙混天象阵一役。真想按原著拍出来,经费不说,光场面就怕是要出动军队了。

原著中更有许多神魔化、大规模斗法的剧情场面,一是国家文化管制很严格,很难通过。二也是经费燃烧的大头。所以真完全按照原著展现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水浒传》只能取其精华,摒弃掉糟粕的部分。四大名著的咖位必然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观众,一旦拍出来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另外还必须考虑到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教育意义。因此想还原原著拍出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切如磨





答:《水浒传》原著充斥着血腥、暴力和色情的东西,绝对的“少儿不宜”,电视剧面对的是全国男女老少观众,当然要有所取舍,不能按着原著拍喽。

先说血腥和暴力的东西:林冲在山神庙前剖心挖胆那一段;武松杀潘金莲后剖心挖胆那一段;武松提着潘金莲和西门庆俩脑袋提游街那段;李逵活剐黄文炳那段,并且用黄文炳的心肝做醒酒汤那段;李逵杀李鬼后,割李鬼身上肉下酒那段;杨雄翠屏山杀了潘巧云,掏出五脏六腑挂树上那段;武松血溅鸳鸯楼那段;李逵和燕青在狄太公庄上捉鬼,将太公女儿和和前来偷情的汉子乱剁成肉酱那段;李逵用大斧砍开四岁的小衙内的脑袋那段……

另外,清风山的燕顺等人挖人心做酸辣醒酒汤;船火儿张横专门在江上请人吃板面刀;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等等。

以上所说,都是骇人听闻,让人毛骨悚然的内容。

还有,梁山好汉血洗清风寨、扈家庄、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平府等地,都是灭绝人性的禽兽行。

色情方面,西门庆和潘金莲都已经成为了著名的“偷情”反面教材了。

除了暴力和色情,书中还出现了许多混乱的是非观,善恶不辨,好歹不分。

比如说,揭阳镇上的穆弘、穆春明摆着就是恶霸、地头蛇;而混江龙李俊、催命判官李立、船伙儿张横这些,纯粹是杀人不眨眼的黑道人物;孔明、孔亮兄弟是十足的地主恶少;其他如小霸王周通、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之流,全是掳掠打劫的亡命土匪。这些人,干的都是伤天害理的阴损事、缺德事,算哪门子好汉?

可是宋江和他们称兄道弟,居然毫无违和感。

最可笑的是,九纹龙史进原本组织武装就是防范少华山强盗杨春、陈达的;但杨陈给他送了些金银,他立刻融入其中,和强盗沆瀣一气了。

还有,武松原是十字坡黑店孙二娘夫妇算计的对象,一番拳脚下来,立刻和张青结为了生死兄弟,把酒言欢,支持他们夫妇将做人肉包子的黑店开下去。

地方恶霸金眼彪施恩和蒋门神争夺快活林,本质上就是一场黑吃黑,武松被施恩收买,打了蒋门神,替他夺回黑道地盘,却被冠以“义夺快活林”的名目。

由此可见,古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那是有道理的。

拍《水浒传》电视剧,绝对不能按原著来,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覃仕勇说史


之所以不按原著拍,是因为原著中有些情节过于血腥。原著中有人吃人的情节。

比如宋江喝了酒,心中万分感慨在浔阳楼写了诗后,遭奸官黄文炳陷害,说写的是反诗,接而被打入牢狱。幸得有梁山好汉的及时搭救,从狱中出来,并绑了黄文炳,把他吊起来。宋江为解心头之恨,让梁山众人围住黄文炳,把他的肉一块块割下来,煎了下酒。

这种血腥的情节自然不能拍入电视剧中,它太过于残忍的超出了现代人所能承受的底线。虽然历史的记载中,确实有过人吃人的事实,比如元末明初,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有一妇人为免全家人饿死,自杀掉,让家人食其肉。

《水浒传》传达的主要是劳动人民敢于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拍成电视剧时,原著里面的一些具有神话色彩的情节得删掉。

比如宋江招安后,响应朝廷的号召,征讨叛乱,以能国泰民安。当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征讨方腊的时候,遇到方腊的国师邓元觉。此人武功高强,更懂方术——开坛作法,电闪雷鸣,呼风唤雨。

显然,这种情节具有神话色彩,不符合现代的主流思想唯物主义。电视剧为正确传达原著主要思想,这些情节自然得删掉,重心放在客观的武功打斗与计谋上。

再举一例。梁山好汉聚齐,李逵在后山发现了刻有一百零八好汉的排名石碑。原著中的叙述说是九天玄女的安排,即神灵的旨意。这也是有神话色彩的成份,后来电视剧的拍摄中,将石碑的出现,拍成是人为的安排。

即是说,这一切是宋江与吴用的计谋,以神灵的名义,给梁山好汉安排个位置。既然是神灵的安排,梁山好汉对自己位置的排名,不能去反对。这样的电视拍摄,将神话性质拍成谋略,更符合现代人逻辑心理。



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有违常识。

原著中,神行太保戴宗因为学过道术,双脚配上道具,他可以做到日行八百里。显然,这不符合现代人的常识。一个人再厉害,仅靠双腿是不可能做到日行八百里的。

虽然做为小说艺术的表达手法,形容人的行动速度非常之快,这可以理解,但是拍于电视剧中,就不行了。这得讲究常识逻辑,毕竟《水浒传》与《西游记》有着本质不同,孙悟空可以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因为是神话。但《水浒传》拍成电视剧,戴宗不能日行八百里,它不是神话,它得建立在客观的生活常识上,不能违背基本的逻辑。

总的来说,文学小说艺术与电视艺术存在着载体不同。

文学小说是通过文字的传达,然后让人看了后,在大脑中自己构思想像。电视是通过视觉、听觉、对白等等相对比较丰富的素材综合于一起,如此让人多方位去感受去思考。介质不同,就注定了电视剧不能按原著来拍。

何况,思想上,价值观上,逻辑上,经过时代的变迁,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现代人将这小说搬上屏幕,必须作有改动。当然了,保留它积极的,有价值的情节是主旨,至于那些删掉的,了解一下即可。


醉墨客


按原著拍,那得多黑。

在不少人固有印象里,梁山好汉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俨然是正义的代名词。当然,这是经过多少年说书人演绎和老百姓口口相传之后的效果。


中国人口多,所以看过原著的多,没看过的也多。没看过原著,只看过电视剧的去看下原著,恐怕三观都会颠覆,原来所谓的“好汉”,大部分都是无恶不作人渣子,这书里的人太黑了,干的事太毒了。


像宋江,大家都不喜欢他,主要烦他招安,但在书里,这并不是最令人生厌之处。


此人表面急公好义,广受黑白两道赞誉,得了及时雨和呼保义的外号。实则是个假仁假义,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贪污犯。


秦明,雷横,朱仝,那都是怎么上的山,是被他宋江用下三滥手段逼上来的,不上山就两面不是人。宋江口口声声说招安是为弟兄们的前程着想,毒死李逵作甚?是怕坏了自己的名声!兄弟之情,百姓的性命,都比不上宋江一人的功名利禄。

他对别人好,只不过是收买人心,以图日后可以为我所用,他嘴里的“兄弟”,不过是他通往功名利禄的垫脚石。再说仗义疏财,这钱哪儿来的,他不过是一介小吏,宋太公有点钱,可也架不住他一直往外送啊。那就很明显了,是他照顾江湖兄弟,别人送的感谢费。他口口声声忠君爱国,替天行道,收受银钱,给匪人通风报信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这样对不起国家。冒充官军,在青州城外滥杀的时候,良心何在。

那狗头军师吴用,毒计都是他出的,征辽的时候他甚至撺掇过宋江投敌叛国。

还有李逵,大家都觉得他孝顺老娘,率性而为,是条铁铮铮的好汉子。难道干一件好事,就能把所有坏事洗白?他在江州劫法场,不问军官百姓,杀的尸横遍野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别人也有老娘儿女。知府固然不是好人,小衙内又惹到谁了,脑袋都被他残忍的劈成两半,整个一魔王。


梁山里干杀人越货勾当的也不少,孙二娘,张青,朱贵,张横,张顺,做的都是无本钱买卖,孙二娘,张青,朱贵,更是把人肉剁碎了充作包子馅,还拿人油点灯。


武松算正义之士吗?不能。他耳根子软,只要好言好语,好生相待,就肯为你赴汤蹈火了。醉打蒋门神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可大家知否,他金眼彪施恩也不是什么好良民,就一地头蛇,是狱长的儿子,囚犯有钱孝敬的,便善待,没钱的让你烂死在牢房里。他霸了快活林,专受保护费,就连路过的妓女,也得刮下些油水来。蒋门神比他更狠而已。武松是充当了打手。武松自己也明白,但是吃人的嘴短,受了人恩惠,不报恩不是他性格。

所谓的梁山好汉,大都是这种人,跟北宋六贼一比,人品也不惶多让,只不过他们没身居高位,造不成那么大危害罢了。


水浒传原原本本拍出来,不加美化和改动,基本上是给犯罪分子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了,完全没接触过水浒传的观众,能买账吗?大陆和香港也有黑帮片,但是有个度,华强哥和靓坤够狠了吧,但是人家也不动不动就吃人肉啊。


西堤君


如果按原著拍,暂且不谈按“阴谋论”呈现出的隐晦故事会给多少人造成心理阴影,就是直接把原生态的故事原汁原味的端上来也会让许多好汉的人设崩塌,观众的三观会碎一地。


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江宋公明,为了解心头之恨,竟让李逵把黄文炳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做了烤串过给众兄弟吃;为了赚取秦明,卢俊义上山不惜让对方家破人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残杀了许多无辜平民百姓;为了让救过自己和晁盖、雷横性命,本来还有大好前途的朱仝上山,更是让李逵斧劈了天真烂漫的孩童,这是不是农夫和蛇的故事的翻版呢?更不用说他为了“封妻荫子”的终极理想,不惜用尽一切卑劣的手段和代价了。

而他身边的金牌打手“黑旋风”李逵就是一个天生杀人狂,他发起疯来的招牌动作就是浑身脱的赤条条抡起两把板斧排头砍去,不论对面站的是贪官污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在他的攻击距离范围内,死亡的概率同样大。除了斧劈小衙内,他干的最让人齿冷的事就是在扈成明明已经答应投诚的情况下,一时杀得兴起,竟还是把扈家灭了门。


可是,幸存的大美女“一丈青”扈三娘不但没有想着“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考虑怎样报仇雪恨。反而感觉宋江“义气深重”,还根据他的建议下嫁给了色中恶魔又矮又丑的王矮虎,只能说,不是她有病就是大宋子民有病。

还有另一个女中豪杰孙二娘其实就是一个杀人分尸的惯犯啊,谋财害命就不说了,最恶劣的是她把那些五花三层的人肉都做成了包子,难道你就不会红烧或者清炖吗?

梁山泊这样的人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浔阳江里让客人选择吃“板刀面”或“混沌汤”的“船火儿”张横;揭阳镇上收取保护费的黑恶势力首脑穆宏,穆春;另一个自己动手杀掉老丈人全家,霸占人家女儿做压寨夫人的“风流双枪将”董平……他们的行径真的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好汉,大侠隔了很远一段距离。

即使拥趸无数的鲁大师和武行者,他俩的所作所为细想起来也有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特别是打虎英雄武二郎,那也是一个心狠手辣到提到名字就可以哄小孩子睡觉的主儿。


《水浒传》原著就像一个冷静,客观的纪录片,作者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好恶做出是非的判断,至于后人怎样理解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人,怎样拍成影视剧,只能是根据个人的理解见仁见智了。


田获三狐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何况是往往都有着很高艺术造诣的影视剧导演呢?他们肯定不是农夫山泉一样,只做文学原著的搬运工,他们必须是艺术再加工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电视剧《水浒传》上,其他三部名著的改编无不遵从了这个原则。先说《水浒传》中,李逵在电视剧中总是一个插科打诨的角色来出现,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而在原著中,他除了这一点外,其实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原始的野性的暴力美学,大开杀戒时,总是要脱个精光,抡起板斧,无论青红皂白,见谁都砍,试问这样一个嗜血的魔君,要放到电视剧中,肯定会大大折扣。更有一个情节,李逵杀了无辜的小衙内,这样残害儿童的桥段,如果照搬上银幕,那观众母亲们还不都疯了啊。

而且,《水浒传》在电视剧版中的改造还是赢得了很多民心的,这一点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对于潘金莲的处理上,本来就被删减了很厉害的电视剧版,光潘金莲洗澡的镜头就有三次,可以说,对这个千古淫妇的洗白白,导演算是非常用心,虽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确实也是电视剧版的一大特色,我觉得这样的重新解读还是合情合理。

我们再看看其他名著在电视剧版的呈现,那些不忠于原著的桥段却是最值得大家回味的经典了,比如老版《红楼梦》里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把后人的研究成果在电视剧的改编中呈现出来,令人印象深刻。当然,还有老版《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本来没有感情纠葛,却让唐僧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再加上那首脍炙人口的插曲,确实比原著的死板更接近现代人的感受和向往,这样的改编何乐而不为呢?



大先生的故纸堆


不请自来,有关《水浒传》的问题,问青衫素人就对了。

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点:

题材问题

《水浒传》从头到尾充斥着血腥暴力、阴暗腹黑,像双枪将董平这样的杀父夺女之辈更是为人所不齿。名著是名著,一些情节如果照搬到电视剧里,审核不容易过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观众会接受不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1998版《水浒传》和新版《水浒传》都是把剧情重心放在了忠义二字上面,有意淡化了原著里一些腹黑、血腥、暴力。

时间轴问题

目前《水浒传》的通行版本是一百二十回合,即有招安、有北上征辽、有伐田虎、打王庆、南征方腊。

而伐田虎、打王庆这二十回合的内容毫无意义。如果说北上抗辽将梁山好汉上升到了“民族英雄”这一精神层面,南征方腊则是梁山好汉最后的归宿,那么打田虎、平王庆这两个情节就显得空洞的多,拍出来的电视剧可看性极低。

而且原著作者在描写田虎、王庆这二十回时,不仅动用了大量的虚假地名,在时间轴上,也颇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有意营造出一个神鬼不分、无法考证的历史年代。 而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二十回合本来就是后人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加上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田虎、王庆的降将到了南征方腊时,死的一个都不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宣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十一月,梁山势力受命北伐辽国,凯旋而归。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约一月,梁山势力开始整顿军备,南下镇压方腊政权。由此可见,梁山势力压根没时间去打田虎、王庆。

所以田虎、王庆这二十回情节,是无论如何都没法搬上电视剧的。

神鬼问题

《水浒传》原著里有很多神鬼情节,比如一百零八好汉对应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除此之外,《水浒传》里还有大量关于法术的描写。

众所周知,樊瑞、高廉、公孙胜、乔道清、郑彪、包道乙、马灵、戴宗等人都是会法术的,并且公孙胜、樊瑞、乔道清、郑彪、包道乙等人在原著中篇幅并不少,也就意味着拍出来的电视剧法术情节会很多,这就有违了《水浒传》打杀的主旋律,变得有些《西游记》的味道。'

制作成本的问题

《水浒传》里杂七杂八的人物有很多,涉及的地点、战役也很多,这就无疑增加了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为一部翻拍的电视剧投入大手笔,这无疑是很多出品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青衫素人


说到电视剧《水浒传》,我自动默认的是央视98版,也就是李雪健饰演宋江、张绍林导演、任大惠制片的这一版,其他的不做探讨。

这几天央视四套《中国文艺》在播《水浒传》二十年再聚首,当年的导演、编剧、制片、演员等人济济一堂,二十年光阴弹指过,看着宋江大哥、李逵、花荣、张绍林导演等人笑谈过往,不禁慨叹世事沧桑。

节目中,也说到了当初《水浒传》拍摄版本的问题,所以呢,题主的问题,应该扩展一下:电视剧《水浒传》选择的哪个版本?为何按照这个版本来?为何不忠于原著?

电视剧精彩之处颇多

央视这版《水浒传》总共43集,选用的是百回本,整部剧从高俅发迹写起——其中苏学士身份确认到了苏东坡身上,由唐国强扮演——然后引出王进的故事,逃亡陕西,然后勾连出史进寻找师傅王进,鲁达出场,拳打镇关西。

这样一路走来,林冲、杨志、晁盖、宋江、武松、李逵等任务次第出场,风雪山神庙、投名状、智取生辰纲、坐楼杀惜、景阳冈打虎、狮子楼与鸳鸯楼等故事依次展开,最后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接受招安,然后是征讨方腊,得胜回朝之后,宋江、卢俊义等被赐毒酒,吴用吊死在忠义堂,自此故事结束,一场大梦醒来。

全剧故事紧凑,怪力乱神和暴力血腥的内容都淡化处理,请来袁家班做武术指导,武戏非常有看头,演员也都是敬业无比的,表演都非常扎实。这部剧既是央视版四大名著翻拍的收尾,也是电视剧古典时代的落幕,是60年电视剧历史的巅峰之一。

当时选定百回本作为底本以后,引起了很大争议。民间、业界有过很大争论,不过呢各执一词。因为水浒传有七十回本、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三种版本,依据哪个翻拍都是有道理的。

版本之间的区别就是情节的增加,据胡适考证施耐庵、罗贯中的初始版早已经找不到了,现在都是明朝流传下来的,百回本跟百二十回比起来就是少了征讨田虎、王庆的内容。七十回本比较特殊,是明清之际的学者金圣叹腰斩之后的结果,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内容,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电视剧与原著的差异

最终央视采用了百回本,但是因为台里要求不能太长,控制在43集最合适,经过多次比稿,最终用了杨争光、冉平的剧本。创作过程中还邀请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做指导,田连元的评书《水浒传》我认为是诸多水浒评书中的最佳,他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的改造,比如把宋江之所以人脉广,处理为宋江利用自己的身份,在郓城这个交通枢纽帮助各类人等处理问题。

央视版电视剧的成品,跟原著还有区别在于小说语言与电视语言的差别,再加上审查和公序良俗的要求,对剧中大量的暴力血腥镜头做了删减,或者淡化处理,但是镜头语言有非常丰富,比如通过镇关西受伤之后眼里蒙血的镜头让世界变彩色,呈现了原著中的创意。

对宋江接受招安的整个心路历程也有了细致的描述,把他从一个腹黑权谋家改造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些在电视剧中,都算是神来之笔了。而砍去了征辽的内容,保留了方腊的内容,其实征辽、田虎、王庆、方腊的战争经过都差不多,节省笔墨集中在一处,也不会让观众发生审美疲劳。

这部电视剧在我心里是国产剧最经典作品之一,时不时地就会拿出来重温一遍,荡气回肠之后是一种巨大的失落感。


何殊我


领导扔给你一个其他公司的产品文案,要求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产品”。你会不会按照这个产品文案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出来?

领导说,你去看看其他单位的拳头产品,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你会不会在市面上找,找完之后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出来?

很显然不会!为什么?因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甚至主要客户群也不一样,纯搬运有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的症状。到时候,自己的核心客户使用不了这个产品,反倒是边缘客户能使用,而边缘客户又是别人的核心客户,你又竞争不过,这就会导致自己的核心客户丢了,边缘客户也没有争取来。

拍电视剧也一样,每个导演擅长的拍摄手法不一样,这个导演的忠实观众也不同,甚至若干年后这种题材的主要观看群体在长大、变老,品味也不同。如何让老观众看到新,让新观众喜欢看?不变是不行的。

分享不易,点赞鼓励。码字辛苦,关注鼓舞。

你的转发,我的10万+。

我是帮你解决银行问题与职场疑惑的狗哥。


银行研究僧


其一,迷信色彩要剔除。水浒里有好多这样的场景,比如赵能等人追宋江,宋江被九天玄女召见,就有点迷信色彩。生活中哪有这样的情节,不过是糊弄别人罢了。

其二,水浒里有暴力倾向,比如三拳打死镇关西,比如武松醉打蒋门神等。

其三,水浒里有血腥场面。比如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比如李逵杀死李鬼,并撕下李鬼大腿;老虎吃李逵的老娘,李逵劈死小衙内等。

电视剧不仅要好看,还要观众能够接受,便于传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