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電視劇《水滸傳》不按原著來拍?

逍遙遊1606


這問題多簡單啊。按原著拍出來去國外放麼?哪家電視臺敢播?找死麼?



別說拍出來,估計立項劇本都得給斃掉嘍。

這教科書裡給《水滸傳》下的定義就是描寫以宋江為首掀起的農民起義,其結果是打擊封建階級黑暗腐朽的統治,深層次揭示社會矛盾。你想拍只能從這個主題出發。



真按原著來弄,宋江一夥非但不像所謂的農民起義領袖,更像是一夥有組織反政府的黑社會團體。所謂的英雄好漢在今天的法治社會視角來看,就是要專政嚴打的對象。正面一點的幾個人物手下尚且是人命累累。其他如黑旋風李逵等人,手裡更是沾滿了無辜百姓的鮮血。正兒八經有英雄行徑的根本沒幾個,董平這樣的貨反水就是為了搶人家女兒當媳婦,還殺人家全家。宋江幾次下山領軍征伐,目的就是劫掠,每次都有無數百姓深受其害。

所以真按原著來拍,以我們現代人的視角和價值觀來看,水滸裡的好漢們大半該殺。



更何況原著有著非常多的宏大場面和高潮劇情。經費是根本性的問題,這燒起來怕是要堆積出論億為單位的人民幣。僅僅我個人最喜歡的梁山好漢征伐大遼,大破太乙混天象陣一役。真想按原著拍出來,經費不說,光場面就怕是要出動軍隊了。

原著中更有許多神魔化、大規模鬥法的劇情場面,一是國家文化管制很嚴格,很難通過。二也是經費燃燒的大頭。所以真完全按照原著展現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水滸傳》只能取其精華,摒棄掉糟粕的部分。四大名著的咖位必然面對的是全世界的觀眾,一旦拍出來必然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另外還必須考慮到對青少年的影響和教育意義。因此想還原原著拍出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切如磨





答:《水滸傳》原著充斥著血腥、暴力和色情的東西,絕對的“少兒不宜”,電視劇面對的是全國男女老少觀眾,當然要有所取捨,不能按著原著拍嘍。

先說血腥和暴力的東西:林沖在山神廟前剖心挖膽那一段;武松殺潘金蓮後剖心挖膽那一段;武松提著潘金蓮和西門慶倆腦袋提遊街那段;李逵活剮黃文炳那段,並且用黃文炳的心肝做醒酒湯那段;李逵殺李鬼後,割李鬼身上肉下酒那段;楊雄翠屏山殺了潘巧雲,掏出五臟六腑掛樹上那段;武松血濺鴛鴦樓那段;李逵和燕青在狄太公莊上捉鬼,將太公女兒和和前來偷情的漢子亂剁成肉醬那段;李逵用大斧砍開四歲的小衙內的腦袋那段……

另外,清風山的燕順等人挖人心做酸辣醒酒湯;船火兒張橫專門在江上請人吃板面刀;孫二孃賣人肉包子等等。

以上所說,都是駭人聽聞,讓人毛骨悚然的內容。

還有,梁山好漢血洗清風寨、扈家莊、祝家莊、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曾頭市、東平府等地,都是滅絕人性的禽獸行。

色情方面,西門慶和潘金蓮都已經成為了著名的“偷情”反面教材了。

除了暴力和色情,書中還出現了許多混亂的是非觀,善惡不辨,好歹不分。

比如說,揭陽鎮上的穆弘、穆春明擺著就是惡霸、地頭蛇;而混江龍李俊、催命判官李立、船夥兒張橫這些,純粹是殺人不眨眼的黑道人物;孔明、孔亮兄弟是十足的地主惡少;其他如小霸王周通、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之流,全是擄掠打劫的亡命土匪。這些人,乾的都是傷天害理的陰損事、缺德事,算哪門子好漢?

可是宋江和他們稱兄道弟,居然毫無違和感。

最可笑的是,九紋龍史進原本組織武裝就是防範少華山強盜楊春、陳達的;但楊陳給他送了些金銀,他立刻融入其中,和強盜沆瀣一氣了。

還有,武松原是十字坡黑店孫二孃夫婦算計的對象,一番拳腳下來,立刻和張青結為了生死兄弟,把酒言歡,支持他們夫婦將做人肉包子的黑店開下去。

地方惡霸金眼彪施恩和蔣門神爭奪快活林,本質上就是一場黑吃黑,武松被施恩收買,打了蔣門神,替他奪回黑道地盤,卻被冠以“義奪快活林”的名目。

由此可見,古人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那是有道理的。

拍《水滸傳》電視劇,絕對不能按原著來,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覃仕勇說史


之所以不按原著拍,是因為原著中有些情節過於血腥。原著中有人吃人的情節。

比如宋江喝了酒,心中萬分感慨在潯陽樓寫了詩後,遭奸官黃文炳陷害,說寫的是反詩,接而被打入牢獄。幸得有梁山好漢的及時搭救,從獄中出來,並綁了黃文炳,把他吊起來。宋江為解心頭之恨,讓梁山眾人圍住黃文炳,把他的肉一塊塊割下來,煎了下酒。

這種血腥的情節自然不能拍入電視劇中,它太過於殘忍的超出了現代人所能承受的底線。雖然歷史的記載中,確實有過人吃人的事實,比如元末明初,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賣兒賣女,有一婦人為免全家人餓死,自殺掉,讓家人食其肉。

《水滸傳》傳達的主要是勞動人民敢於改變命運的反抗精神。拍成電視劇時,原著裡面的一些具有神話色彩的情節得刪掉。

比如宋江招安後,響應朝廷的號召,征討叛亂,以能國泰民安。當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征討方臘的時候,遇到方臘的國師鄧元覺。此人武功高強,更懂方術——開壇作法,電閃雷鳴,呼風喚雨。

顯然,這種情節具有神話色彩,不符合現代的主流思想唯物主義。電視劇為正確傳達原著主要思想,這些情節自然得刪掉,重心放在客觀的武功打鬥與計謀上。

再舉一例。梁山好漢聚齊,李逵在後山發現了刻有一百零八好漢的排名石碑。原著中的敘述說是九天玄女的安排,即神靈的旨意。這也是有神話色彩的成份,後來電視劇的拍攝中,將石碑的出現,拍成是人為的安排。

即是說,這一切是宋江與吳用的計謀,以神靈的名義,給梁山好漢安排個位置。既然是神靈的安排,梁山好漢對自己位置的排名,不能去反對。這樣的電視拍攝,將神話性質拍成謀略,更符合現代人邏輯心理。



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有違常識。

原著中,神行太保戴宗因為學過道術,雙腳配上道具,他可以做到日行八百里。顯然,這不符合現代人的常識。一個人再厲害,僅靠雙腿是不可能做到日行八百里的。

雖然做為小說藝術的表達手法,形容人的行動速度非常之快,這可以理解,但是拍於電視劇中,就不行了。這得講究常識邏輯,畢竟《水滸傳》與《西遊記》有著本質不同,孫悟空可以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因為是神話。但《水滸傳》拍成電視劇,戴宗不能日行八百里,它不是神話,它得建立在客觀的生活常識上,不能違背基本的邏輯。

總的來說,文學小說藝術與電視藝術存在著載體不同。

文學小說是通過文字的傳達,然後讓人看了後,在大腦中自己構思想像。電視是通過視覺、聽覺、對白等等相對比較豐富的素材綜合於一起,如此讓人多方位去感受去思考。介質不同,就註定了電視劇不能按原著來拍。

何況,思想上,價值觀上,邏輯上,經過時代的變遷,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要求現代人將這小說搬上屏幕,必須作有改動。當然了,保留它積極的,有價值的情節是主旨,至於那些刪掉的,瞭解一下即可。


醉墨客


按原著拍,那得多黑。

在不少人固有印象裡,梁山好漢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儼然是正義的代名詞。當然,這是經過多少年說書人演繹和老百姓口口相傳之後的效果。


中國人口多,所以看過原著的多,沒看過的也多。沒看過原著,只看過電視劇的去看下原著,恐怕三觀都會顛覆,原來所謂的“好漢”,大部分都是無惡不作人渣子,這書裡的人太黑了,乾的事太毒了。


像宋江,大家都不喜歡他,主要煩他招安,但在書裡,這並不是最令人生厭之處。


此人表面急公好義,廣受黑白兩道讚譽,得了及時雨和呼保義的外號。實則是個假仁假義,沽名釣譽的偽君子,貪汙犯。


秦明,雷橫,朱仝,那都是怎麼上的山,是被他宋江用下三濫手段逼上來的,不上山就兩面不是人。宋江口口聲聲說招安是為弟兄們的前程著想,毒死李逵作甚?是怕壞了自己的名聲!兄弟之情,百姓的性命,都比不上宋江一人的功名利祿。

他對別人好,只不過是收買人心,以圖日後可以為我所用,他嘴裡的“兄弟”,不過是他通往功名利祿的墊腳石。再說仗義疏財,這錢哪兒來的,他不過是一介小吏,宋太公有點錢,可也架不住他一直往外送啊。那就很明顯了,是他照顧江湖兄弟,別人送的感謝費。他口口聲聲忠君愛國,替天行道,收受銀錢,給匪人通風報信的時候,怎麼不想著這樣對不起國家。冒充官軍,在青州城外濫殺的時候,良心何在。

那狗頭軍師吳用,毒計都是他出的,徵遼的時候他甚至攛掇過宋江投敵叛國。

還有李逵,大家都覺得他孝順老孃,率性而為,是條鐵錚錚的好漢子。難道幹一件好事,就能把所有壞事洗白?他在江州劫法場,不問軍官百姓,殺的屍橫遍野的時候,怎麼不想想別人也有老孃兒女。知府固然不是好人,小衙內又惹到誰了,腦袋都被他殘忍的劈成兩半,整個一魔王。


梁山裡幹殺人越貨勾當的也不少,孫二孃,張青,朱貴,張橫,張順,做的都是無本錢買賣,孫二孃,張青,朱貴,更是把人肉剁碎了充作包子餡,還拿人油點燈。


武松算正義之士嗎?不能。他耳根子軟,只要好言好語,好生相待,就肯為你赴湯蹈火了。醉打蔣門神的故事廣為流傳,為人們津津樂道。可大家知否,他金眼彪施恩也不是什麼好良民,就一地頭蛇,是獄長的兒子,囚犯有錢孝敬的,便善待,沒錢的讓你爛死在牢房裡。他霸了快活林,專受保護費,就連路過的妓女,也得刮下些油水來。蔣門神比他更狠而已。武松是充當了打手。武松自己也明白,但是吃人的嘴短,受了人恩惠,不報恩不是他性格。

所謂的梁山好漢,大都是這種人,跟北宋六賊一比,人品也不惶多讓,只不過他們沒身居高位,造不成那麼大危害罷了。


水滸傳原原本本拍出來,不加美化和改動,基本上是給犯罪分子歌功頌德,樹碑立傳了,完全沒接觸過水滸傳的觀眾,能買賬嗎?大陸和香港也有黑幫片,但是有個度,華強哥和靚坤夠狠了吧,但是人家也不動不動就吃人肉啊。


西堤君


如果按原著拍,暫且不談按“陰謀論”呈現出的隱晦故事會給多少人造成心理陰影,就是直接把原生態的故事原汁原味的端上來也會讓許多好漢的人設崩塌,觀眾的三觀會碎一地。


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宋江宋公明,為了解心頭之恨,竟讓李逵把黃文炳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做了烤串過給眾兄弟吃;為了賺取秦明,盧俊義上山不惜讓對方家破人亡,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殘殺了許多無辜平民百姓;為了讓救過自己和晁蓋、雷橫性命,本來還有大好前途的朱仝上山,更是讓李逵斧劈了天真爛漫的孩童,這是不是農夫和蛇的故事的翻版呢?更不用說他為了“封妻廕子”的終極理想,不惜用盡一切卑劣的手段和代價了。

而他身邊的金牌打手“黑旋風”李逵就是一個天生殺人狂,他發起瘋來的招牌動作就是渾身脫的赤條條掄起兩把板斧排頭砍去,不論對面站的是貪官汙吏還是平民百姓,只要在他的攻擊距離範圍內,死亡的概率同樣大。除了斧劈小衙內,他乾的最讓人齒冷的事就是在扈成明明已經答應投誠的情況下,一時殺得興起,竟還是把扈家滅了門。


可是,倖存的大美女“一丈青”扈三娘不但沒有想著“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考慮怎樣報仇雪恨。反而感覺宋江“義氣深重”,還根據他的建議下嫁給了色中惡魔又矮又醜的王矮虎,只能說,不是她有病就是大宋子民有病。

還有另一個女中豪傑孫二孃其實就是一個殺人分屍的慣犯啊,謀財害命就不說了,最惡劣的是她把那些五花三層的人肉都做成了包子,難道你就不會紅燒或者清燉嗎?

梁山泊這樣的人十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潯陽江裡讓客人選擇吃“板刀面”或“混沌湯”的“船火兒”張橫;揭陽鎮上收取保護費的黑惡勢力首腦穆宏,穆春;另一個自己動手殺掉老丈人全家,霸佔人家女兒做壓寨夫人的“風流雙槍將”董平……他們的行徑真的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好漢,大俠隔了很遠一段距離。

即使擁躉無數的魯大師和武行者,他倆的所作所為細想起來也有許多可以商榷的地方,特別是打虎英雄武二郎,那也是一個心狠手辣到提到名字就可以哄小孩子睡覺的主兒。


《水滸傳》原著就像一個冷靜,客觀的紀錄片,作者並沒有根據自己的好惡做出是非的判斷,至於後人怎樣理解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人,怎樣拍成影視劇,只能是根據個人的理解見仁見智了。


田獲三狐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何況是往往都有著很高藝術造詣的影視劇導演呢?他們肯定不是農夫山泉一樣,只做文學原著的搬運工,他們必須是藝術再加工的。這不僅僅體現在電視劇《水滸傳》上,其他三部名著的改編無不遵從了這個原則。先說《水滸傳》中,李逵在電視劇中總是一個插科打諢的角色來出現,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籤,而在原著中,他除了這一點外,其實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種原始的野性的暴力美學,大開殺戒時,總是要脫個精光,掄起板斧,無論青紅皂白,見誰都砍,試問這樣一個嗜血的魔君,要放到電視劇中,肯定會大大折扣。更有一個情節,李逵殺了無辜的小衙內,這樣殘害兒童的橋段,如果照搬上銀幕,那觀眾母親們還不都瘋了啊。

而且,《水滸傳》在電視劇版中的改造還是贏得了很多民心的,這一點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對於潘金蓮的處理上,本來就被刪減了很厲害的電視劇版,光潘金蓮洗澡的鏡頭就有三次,可以說,對這個千古淫婦的洗白白,導演算是非常用心,雖然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但是確實也是電視劇版的一大特色,我覺得這樣的重新解讀還是合情合理。

我們再看看其他名著在電視劇版的呈現,那些不忠於原著的橋段卻是最值得大家回味的經典了,比如老版《紅樓夢》裡的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把後人的研究成果在電視劇的改編中呈現出來,令人印象深刻。當然,還有老版《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本來沒有感情糾葛,卻讓唐僧的內心世界豐富起來,再加上那首膾炙人口的插曲,確實比原著的死板更接近現代人的感受和嚮往,這樣的改編何樂而不為呢?



大先生的故紙堆


不請自來,有關《水滸傳》的問題,問青衫素人就對了。

這個問題主要有三點:

題材問題

《水滸傳》從頭到尾充斥著血腥暴力、陰暗腹黑,像雙槍將董平這樣的殺父奪女之輩更是為人所不齒。名著是名著,一些情節如果照搬到電視劇裡,審核不容易過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觀眾會接受不了。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1998版《水滸傳》和新版《水滸傳》都是把劇情重心放在了忠義二字上面,有意淡化了原著裡一些腹黑、血腥、暴力。

時間軸問題

目前《水滸傳》的通行版本是一百二十回合,即有招安、有北上徵遼、有伐田虎、打王慶、南征方臘。

而伐田虎、打王慶這二十回合的內容毫無意義。如果說北上抗遼將梁山好漢上升到了“民族英雄”這一精神層面,南征方臘則是梁山好漢最後的歸宿,那麼打田虎、平王慶這兩個情節就顯得空洞的多,拍出來的電視劇可看性極低。

而且原著作者在描寫田虎、王慶這二十回時,不僅動用了大量的虛假地名,在時間軸上,也頗有些欲蓋彌彰的味道,有意營造出一個神鬼不分、無法考證的歷史年代。 而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這二十回合本來就是後人在一百回本的基礎上加上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田虎、王慶的降將到了南征方臘時,死的一個都不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宣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十一月,梁山勢力受命北伐遼國,凱旋而歸。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約一月,梁山勢力開始整頓軍備,南下鎮壓方臘政權。由此可見,梁山勢力壓根沒時間去打田虎、王慶。

所以田虎、王慶這二十回情節,是無論如何都沒法搬上電視劇的。

神鬼問題

《水滸傳》原著裡有很多神鬼情節,比如一百零八好漢對應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除此之外,《水滸傳》裡還有大量關於法術的描寫。

眾所周知,樊瑞、高廉、公孫勝、喬道清、鄭彪、包道乙、馬靈、戴宗等人都是會法術的,並且公孫勝、樊瑞、喬道清、鄭彪、包道乙等人在原著中篇幅並不少,也就意味著拍出來的電視劇法術情節會很多,這就有違了《水滸傳》打殺的主旋律,變得有些《西遊記》的味道。'

製作成本的問題

《水滸傳》裡雜七雜八的人物有很多,涉及的地點、戰役也很多,這就無疑增加了電視劇的製作成本。為一部翻拍的電視劇投入大手筆,這無疑是很多出品方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青衫素人


說到電視劇《水滸傳》,我自動默認的是央視98版,也就是李雪健飾演宋江、張紹林導演、任大惠製片的這一版,其他的不做探討。

這幾天央視四套《中國文藝》在播《水滸傳》二十年再聚首,當年的導演、編劇、製片、演員等人濟濟一堂,二十年光陰彈指過,看著宋江大哥、李逵、花榮、張紹林導演等人笑談過往,不禁慨嘆世事滄桑。

節目中,也說到了當初《水滸傳》拍攝版本的問題,所以呢,題主的問題,應該擴展一下:電視劇《水滸傳》選擇的哪個版本?為何按照這個版本來?為何不忠於原著?

電視劇精彩之處頗多

央視這版《水滸傳》總共43集,選用的是百回本,整部劇從高俅發跡寫起——其中蘇學士身份確認到了蘇東坡身上,由唐國強扮演——然後引出王進的故事,逃亡陝西,然後勾連出史進尋找師傅王進,魯達出場,拳打鎮關西。

這樣一路走來,林沖、楊志、晁蓋、宋江、武松、李逵等任務次第出場,風雪山神廟、投名狀、智取生辰綱、坐樓殺惜、景陽岡打虎、獅子樓與鴛鴦樓等故事依次展開,最後一百單八將梁山聚義,接受招安,然後是征討方臘,得勝回朝之後,宋江、盧俊義等被賜毒酒,吳用吊死在忠義堂,自此故事結束,一場大夢醒來。

全劇故事緊湊,怪力亂神和暴力血腥的內容都淡化處理,請來袁家班做武術指導,武戲非常有看頭,演員也都是敬業無比的,表演都非常紮實。這部劇既是央視版四大名著翻拍的收尾,也是電視劇古典時代的落幕,是60年電視劇歷史的巔峰之一。

當時選定百回本作為底本以後,引起了很大爭議。民間、業界有過很大爭論,不過呢各執一詞。因為水滸傳有七十回本、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三種版本,依據哪個翻拍都是有道理的。

版本之間的區別就是情節的增加,據胡適考證施耐庵、羅貫中的初始版早已經找不到了,現在都是明朝流傳下來的,百回本跟百二十回比起來就是少了征討田虎、王慶的內容。七十回本比較特殊,是明清之際的學者金聖嘆腰斬之後的結果,砍掉七十二回以後的內容,又把第一回改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電視劇與原著的差異

最終央視採用了百回本,但是因為臺裡要求不能太長,控制在43集最合適,經過多次比稿,最終用了楊爭光、冉平的劇本。創作過程中還邀請評書藝術家田連元做指導,田連元的評書《水滸傳》我認為是諸多水滸評書中的最佳,他進行了大量的現代化的改造,比如把宋江之所以人脈廣,處理為宋江利用自己的身份,在鄆城這個交通樞紐幫助各類人等處理問題。

央視版電視劇的成品,跟原著還有區別在於小說語言與電視語言的差別,再加上審查和公序良俗的要求,對劇中大量的暴力血腥鏡頭做了刪減,或者淡化處理,但是鏡頭語言有非常豐富,比如通過鎮關西受傷之後眼裡蒙血的鏡頭讓世界變彩色,呈現了原著中的創意。

對宋江接受招安的整個心路歷程也有了細緻的描述,把他從一個腹黑權謀家改造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這些在電視劇中,都算是神來之筆了。而砍去了徵遼的內容,保留了方臘的內容,其實徵遼、田虎、王慶、方臘的戰爭經過都差不多,節省筆墨集中在一處,也不會讓觀眾發生審美疲勞。

這部電視劇在我心裡是國產劇最經典作品之一,時不時地就會拿出來重溫一遍,蕩氣迴腸之後是一種巨大的失落感。


何殊我


領導扔給你一個其他公司的產品文案,要求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產品”。你會不會按照這個產品文案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出來?

領導說,你去看看其他單位的拳頭產品,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你會不會在市面上找,找完之後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出來?

很顯然不會!為什麼?因為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劣勢,甚至主要客戶群也不一樣,純搬運有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的症狀。到時候,自己的核心客戶使用不了這個產品,反倒是邊緣客戶能使用,而邊緣客戶又是別人的核心客戶,你又競爭不過,這就會導致自己的核心客戶丟了,邊緣客戶也沒有爭取來。

拍電視劇也一樣,每個導演擅長的拍攝手法不一樣,這個導演的忠實觀眾也不同,甚至若干年後這種題材的主要觀看群體在長大、變老,品味也不同。如何讓老觀眾看到新,讓新觀眾喜歡看?不變是不行的。

分享不易,點贊鼓勵。碼字辛苦,關注鼓舞。

你的轉發,我的10萬+。

我是幫你解決銀行問題與職場疑惑的狗哥。


銀行研究僧


其一,迷信色彩要剔除。水滸裡有好多這樣的場景,比如趙能等人追宋江,宋江被九天玄女召見,就有點迷信色彩。生活中哪有這樣的情節,不過是糊弄別人罷了。

其二,水滸裡有暴力傾向,比如三拳打死鎮關西,比如武松醉打蔣門神等。

其三,水滸裡有血腥場面。比如孫二孃的人肉包子,比如李逵殺死李鬼,並撕下李鬼大腿;老虎吃李逵的老孃,李逵劈死小衙內等。

電視劇不僅要好看,還要觀眾能夠接受,便於傳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