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經典史話(20):劉秀龍興懷川

經典史話(20):劉秀龍興懷川

劉秀龍興懷川

新莽末年,漢景帝劉啟後裔劉玄率領綠林農民軍打敗王莽政權稱帝,史稱更始帝。更始帝論功行賞,冊封劉秀哥哥劉縯大司徒,官職類似丞相之職、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官職位居大將軍之下。兩人同時受封,哥倆由一對小生意場上的難兄難弟,經過戰場生死拼殺,一夜之間獲得如此顯赫官職,倒也不勝歡喜,深感皇恩浩蕩。然而好景不長,劉秀在劉縯無辜慘遭誘殺,自感身處險境,聽從手下高人指點,巧言騙過更始帝,連夜率領一支大軍北渡黃河進入懷川,逢凶化吉,從此拉開了征服天下的序幕。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看一看劉秀稱帝之後,為何將懷川一帶視為龍興之地?

新莽末年(22),自稱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九世孫劉秀,年近30歲,正愁小商小販生意難做,仕途無望,忽聞周邊有綠林農民軍起義,見有機可乘,連忙找長兄劉商議。

兄弟倆經過一番商議,以恢復漢室為名,各自聚集起了一批旗人與賓客。劉秀聯合大地主李通在南陽宛wǎn城舉兵起義;劉縯在舂(衝)陵(今湖北棗陽南)起兵。兩人後見兵馬太少,難成大事,同年投靠了綠林農民起義軍(史稱綠林軍)。

王莽篡漢稱帝,大刀闊斧推行新政。諸如:剝奪劉姓爵位、增加富人稅賦、削弱蕃鎮諸侯權力等,觸犯了國內一些集團利益,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各界多有怨言。

此時,綠林軍振臂一呼,得到了社會各界回應,人們紛紛加入了推翻王莽政權的行列。幾經交戰,王莽軍隊大敗。綠林軍見勢,擁立起義軍領袖劉玄(漢景帝劉啟後代)在宛城(今南陽宛城區)登基稱帝,恢復大漢國號,建元更始史稱劉玄為更始帝,軍隊號稱更始軍。

劉玄稱帝,冊封劉縯為大司徒(官名,類似丞相)。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官名、軍隊設偏將軍、大將軍)。接著,更始軍乘勝出擊,先後攻下昆陽(今河南葉縣北)、定陵(今河南舞陽北)、郾(今河南郾城縣南)、洛陽、長安等地。混亂之中,王莽被商人杜吳所殺。頃刻之間,新莽王朝走進了歷史。

劉玄在洛陽稱帝期間,見劉縯、劉秀兄弟兩人,朝中大權在握,擔心日後遭受算計,皇權旁落,於是找個藉口,利用加害劉縯下屬為誘餌,誘殺了劉縯。

劉秀見事不妙,連忙與手下人商議對策。主薄(官名、掌管文書佐吏)馮異(雲臺28將)稱:劉玄只所以誘殺劉縯,是擔心劉縯功高震主,自己皇位不穩。由此可見,劉玄是一位心胸狹窄,猜疑心太重之人,難以聚起八方英才,一統天下。將軍若是胸懷天下,當趁著天下尚未一統,巧言請纓平定北方割據勢力,儘快率領一支大軍渡過黃河,奪取河內一帶,然後依仗懷川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易守難攻的獨特地理位置為根據地,接著向北征伐,待平定北部割據勢力之後,再揮師西進與南下,江山可圖也。

劉秀聽從馮異等人計謀,以請求前往河北平定割據勢力為由,藉機率領一支大軍,連夜北渡黃河,前來攻打河內。河內守軍見不是劉秀對手,紛紛投降。

西漢時期,懷川一帶稱作河內郡,當時下轄懷縣、河陽、軹縣、波縣、沁水、野王、溫縣、州縣、平皋、山陽、武德、獲嘉、修武、共縣、汲縣、朝歌、蕩陰、林慮,共計十八縣。疆域西至王屋群山,西南與洛陽隔河相望,東北至安陽一帶,呈新月形,長達500餘里。郡府設在懷城(今武陟縣土城村)。

劉秀進入懷川,見正如馮異所說,此地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易守難攻,且與洛陽隔河相望,十分驚喜道:真是天助我也!南可窺視京都洛陽,北可征伐冀地,物產豐富,易守難攻,大業可圖也!只是誰能勝任鎮守河內一職?

大將鄧禹(位列雲臺28將第1位)獻計說:昔日高祖讓蕭何守關中,從此沒有西顧之憂,得以專心平定山東,終於成就大業。今河內傍臨黃河,十分堅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逼洛陽。偏將軍寇恂(雲臺28將),文武兼備,有治理百姓之才能,此等重任,非寇恂莫屬。

劉秀聽從鄧禹建議,指派寇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並對寇恂講:河內富裕,我將因此而興起(這句話可以理解為龍興懷川)。昔日高祖留蕭何鎮守關中,我現在就把河內委託給你......

寇恂駐守懷川,一邊下令各縣講武習射,砍伐竹子造箭,儲備兵員、兵器;一邊鼓勵百姓積極農耕與養馬,儲備軍糧,以供劉秀隨時調用。

結果,很快籌集了400萬斛hú軍糧(漢代1斛為27斤,400萬斛x27斤=1億0800萬斤);戰馬2000匹。

劉秀率領著大軍開始向北征伐,沿途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在與北部主要割據勢力王郎遭遇時,兩軍對陣,互不相讓,後來隨著時間推移,一方因有來自懷川的糧草供應,軍隊士氣日益高漲;另一方因為糧草供應不濟,軍隊士氣日漸衰落。久而久之,王郎大軍終因彈盡糧絕,敗在劉秀手下。劉秀掌控了河北,見時機成熟,在高縣(今河北省柏鄉北)登基稱帝。

劉秀平定河北之後,一方面親自率領一路大軍回師掃蕩劉玄大軍;一方面指令大將馮異揮師南下,鎮守河內郡、魏郡(今河北一帶),劍指洛陽;一方面指令鄧禹率軍西出箕關,攻取河東(今山西南部)。

馮異、寇恂運籌帷幄,在組織擊退洛陽來敵的情況下,通過說(稅)服洛陽守城大司馬朱鮪(偉),兵不血刃佔領了洛陽。劉秀移居洛陽,開始在洛陽指揮平定天下事宜。

此後,各路大軍憑藉著源源不斷來自懷川、魏地一帶的糧草、馬匹、兵員,越戰越勇,勢如破竹。

更始三年(25),劉玄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夾擊之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投降。更始政權滅亡。不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建武三年(27),劉秀大軍與赤眉軍決戰於華陰縣,赤眉軍大敗,結果赤眉軍首領樊fán崇及所立建世帝劉盆子投降。

劉秀一統天下,視懷川為自己的龍興之地。

傳說有一天,劉秀與大臣們討論天下郡縣建設,談起懷川,當朝感慨說:懷川是個好地方!多少年來,朕以懷川為根據地,南征北戰,橫掃天下。其間,懷川要糧給糧,要人出人。沒有懷川,哪有朕的今天。懷川乃一方龍興寶地,朝廷要劃撥出一筆銀兩,用於擴建河內郡首府——懷城。在懷城建造行宮和祭壇,以供夏季避暑與祭祈。同時,鑑於懷川礦產豐富,冶金製陶手工業發達,可在懷城設置工官,用於監督鑄幣。

眾臣聽後,一口稱讚。

懷縣城池擴建後,懷縣作為一方重鎮,東西寬800米,南北長1400米,規模空前。

劉秀不定期帶領文武官員、皇親國戚、後宮嬪妃等前來避暑、祭祈、行獵。

大臣們不定期前來督辦鑄幣、製陶、遊山玩水。

四方商賈,慕名前來尋找商機。

城內城外,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各類商品,琳琅滿目,一片繁華景象,懷川進入鼎盛時期。

建武中元二年(57)二月,劉秀駕崩於洛陽南宮,享年63歲,葬於北邙黃河灘。

南北朝年間,天下大亂,幾經戰火,懷縣城池被焚。

隋朝年間,隋文帝見懷川一帶多數城池被毀,對縣治做了一番調整,指令河內郡下轄十縣:修武、河內(今沁陽)、溫縣、河陽(今孟州)、濟源、王屋、安昌(今溫縣東北)、獲嘉、新鄉、共城(今輝縣市)。郡府由懷城遷至河內(今沁陽)。取消懷縣、州縣、野王等縣名。

懷縣地名,共存在了一千餘年。至今,懷縣城遺址尚存,城河清晰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