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2)遷都洛陽

1.恪守孝道

上一講我們講到孝文帝沖齡即位,祖母馮太后垂簾聽政十八年之久,孝文帝一直處於傀儡的地位,忍氣吞聲十八年終於等到了自己親政

太和十四年七月,獨攬大權十八年之久的馮太后去世,孝文帝親自為其守喪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2)遷都洛陽

孝文帝拓跋弘

但孝文帝並沒有因此而被憤怒衝昏頭腦,展開大清洗,而是非常理性的對待祖母留下的這一攤子

可謂少年老成,和後來少年康熙剷除鰲拜有一拼

孝文帝堅持親自為馮太后守喪,表示要依照中原禮法為太后守孝三年

在太后的永固陵旁邊搭起廬舍住在裡面,日夜守候

大臣們急了,輪番上陣勸諫說國事如麻,陛下不可棄之不顧,請陛下提前回鑾,最後孝文帝才勉強同意壓縮到半年

大臣們還想討價還價,孝文帝臉一沉,半年是最後的底線,沒有商量餘地。

大臣們這才妥協,孝文帝在永固陵一直待到太和十五年正月才返回平城理政

山西大同方山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

但回宮的孝文帝依舊不近歌舞、不吃葷腥,一直到四月才恢復蔬菜和酒肉

可見孝文帝確實是非常重視孝道的,至少他要給臣民們一個表率作用

2.深化改革

從太和十七年四月開始,南朝的蕭齊政權不斷有軍民投奔北魏。到了六月,孝文帝下決心要南征

早在此前隨著北魏對外擴張步伐的加快,北魏疆域迅速擴大,從黃河流域推進到淮河流域,平城地處塞外,偏僻、落後,難以有效統治廣大的中原漢地。

另外就是馮太后的漢化改革並沒有隨著太后的去世而人亡政息,

可以從圖中看出北魏和劉宋的戰爭斬獲頗豐,將國界推進到淮河流域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2)遷都洛陽

北魏與南齊的南北對峙

孝文帝在北方厲兵秣馬積極準備南征之時,南方的蕭齊統治層正忙著內訌呢

親政後的孝文帝繼續推進馮太后沒有完成的漢化改革,但是改革的阻力也非常巨大

馮太后在世時還能壓制那些不滿的鮮卑貴族,如今太后駕鶴西去,單薄的孝文帝有點壓不住場子

所以那些保守的鮮卑貴族非常囂張,上躥下跳

千方百計反對改革,用今天的話就是改革進入了深水區

每一個改革措施都好像一場硬仗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措施引起了鮮卑貴族的強烈反彈,平城朝野上下暗流湧動,山雨欲來風滿樓

那些貴族都是孝文帝叔叔伯伯輩的人,仗著自己的老資歷不可一世,根本沒把小小的孝文帝放在眼裡,動不動就是擺出一副教訓人的模樣,當初俺們跟你爹,也就是先帝如何如何......

你小子當皇帝沒幾天,翅膀硬了是吧

這一切都對年輕的孝文帝構成了嚴峻的挑戰,於是乎年輕的皇帝把目光投向了中原黃河流域的歷史名城——洛陽

一個大膽的設想產生了

你們這幫老傢伙反對改革是吧,那好吧,我就跳出平城這個瀰漫著保守氣息的地方,到洛陽去,開拓新的天地,不但我要去,我還要把首都遷去,你們這幫人都要跟著去

到時候看你們還能夠搞出什麼花招,你們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離開老窩平城,到了洛陽就由不得你們任性了。

3.遷都洛陽

我們知道,自漢末黃巾之亂後洛陽屢遭兵災,戰亂不斷,尤其是西晉永嘉之亂,匈奴攻破洛陽,屠殺洛陽官民三萬多人,摧毀洛陽城池,城牆傾圮,城中野草叢生,竟有一人多高

一座歷史名城幾乎被徹底摧毀,只留下一片殘垣斷壁向世人訴說昔日的輝煌和如今的淒涼。

誰也不會想到眼前的這片廢墟即將因為一個人的大膽決定而重新煥發勃勃生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迎來這座歷史名城最絢麗多彩的新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於是乎後來的歷史多了一個重量級的名詞———漢魏洛陽故城

在當時應該叫漢魏洛陽城才更確切

可遷都畢竟是一件大事,孝文帝也意識到可能會遇到強烈反彈,所以他必須周密安排,減小這種阻力,尤其是那幫保守的鮮卑貴族更不能輕視

於是,在太和十七年(493)年的七月,孝文帝召集群臣宣佈要南征蕭齊,一聽這話下面一下子炸鍋了,大臣們眾口一詞:反對

勸諫孝文帝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啊,三思而後行

而孝文帝顯然是鐵了心,堅持要給南齊點顏色瞧瞧,那幫貴族在平城過慣了安逸享樂的生活,顯然對南征一點興趣都沒有

俺們好不容易在平城置辦了宅子、田地、大老婆小老婆、銀子......幸福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搞哪門子南征嘛,萬一不小心戰死了就不好玩了

大臣們越反對,孝文帝就越固執,動作不斷,先是宣佈戒嚴,又跑到永固陵辭行,調兵遣將,擺出一副大舉南征的架勢,不但北魏國內一片愕然,連南齊都驚恐不安,趕緊做戰爭準備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2)遷都洛陽

孝文帝遷都

太和十七年七月,孝文帝親率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啟程南下,那幫保守的貴族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得隨軍南下,一路上孝文帝把自己親民愛民的形象發揚到了新的高度,

他規定軍馬踩踏農民莊稼,每畝地要賠償五斗谷,遇見殘疾人,孝文帝更是親自慰問賞賜,真可謂仁君風範

九月,大軍抵達洛陽

孝文帝參觀了漢魏晉幾朝皇城遺址,看到殘破不堪的遺址,大發感慨說晉朝不修德,葬送了江山社稷,以致於洛陽荒廢到這種地步,我非常難過

說完潸然淚下

“晉德不修,早傾宗祀,荒毀至此,用傷朕懷。”——《魏書.高祖紀》

孝文帝在洛陽逗留期間正是秋雨連綿的季節,孝文帝看看外面的秋雨,一拍大腿,趁此良機迅速出兵,打敵人個措手不及

那幫鮮卑貴族一路上已經快被折騰散架了,好不容易到了洛陽,還沒緩過來勁,一聽又要上路,叫苦不迭

撲通撲通都跪倒孝文帝馬前,一片哀嚎

長跪不起,請求停止南征

說秋雨連綿,道路泥濘,行軍艱難,將士苦甚,如之奈何

孝文帝跨馬執鞭不予理睬,堅持按原計劃出發

態度非常堅決

那幫鮮卑貴族哭天搶地,死死抱住馬脖子不撒手,拉都拉不開

有本事你小子就一刀宰了你叔吧

與其被你慢慢玩死,還不如直接來個痛快的

一圈將士都看傻了,這幫拓跋家人這是唱的哪一齣這是

孝文帝一幅非常為難的樣子,這個,這個,你們這是幹什麼

語重心長說我興師動眾,傾國南征,這天下人都眼睜睜看著呢,如果還沒有開戰就草草班師,豈不被南朝笑掉大牙,

不行,我丟不起這人

那幫貴族見孝文帝若有所思的樣子,知道有譜了

更加來勁兒了,眾口一詞請求停止南征

撲通撲通跪倒一地,連周圍的將士也跟著請願

看來大家都不願意再打下去

孝文帝長嘆一聲,丟掉馬鞭,無奈的說我們百萬大軍興師動眾一路南來,如今如果就這麼一無所獲回去,如何向平城軍民交代

如何向天下子民交代?

你們說該怎麼辦?

孝文帝把皮球踢給那幫貴族,那幫老傢伙面面相覷,這個,這個。。。

孝文帝打斷了他們,甭這個了,依我看不如就暫時把首都遷到洛陽,日後也好就近征討南朝......

後面的話那幫貴族啥都沒聽進去,腦袋一下子懵了

孝文帝說完後,問他們你們看如何?

啊?這個,這個....

一幫鮮卑貴族張口結舌

孝文帝慢悠悠的說不說話就是默認嘍

這樣吧,俺一向重視民主,同意遷都的站到左邊,不同意的.....站右邊

一幫貴族你看我我看他,死一般沉默

很安靜,只能聽見秋雨的唰唰聲

很快人流出現了分化,人們一窩蜂奔左邊,右邊空空如也

山呼萬歲,直衝雲霄

孝文帝終於巧妙完成了遷都計劃

“戎服執鞭,御馬而出。群臣稽顙於馬前,請停南伐。帝乃止。仍定遷都之計。”——《魏書.高祖紀》

高祖拍板遷都後便馬上派人回平城處理遺留事宜,自己則開始熟悉新環境,頻繁跑基層,同時在洛陽大興土木,建設新首都

今天洛陽城南伊河畔的龍門石窟就開鑿於此時,北魏貴族把對佛祖的虔誠信仰從平城帶到了這裡

佛光普照,當年的洛陽城成了一座著名的佛國名城

這個內容我們在後面的講座中會專門講到,這裡就點到為止了

與此同時孝文帝先後頒佈了一系列漢化改革政策,例如禁止穿鮮卑服裝,改穿漢服、說漢語、胡漢通婚

要求大臣上朝一律改穿漢服,如有違犯拉出去打屁股

那幫鮮卑貴族忍氣吞聲,穿就穿吧,可孝文帝越來越來勁兒了,要求三十歲以下的官員必須說漢語

那幫老傢伙橫眉冷對,那我們呢

孝文帝皮笑肉不笑,別急嘛,你們都是我叔叔伯伯,長輩嘛,一大把年紀了,學外語不容易

就是嘛,還是你小子體貼....那幫貴族臉上的笑容還沒退去,孝文帝才慢吞吞說出了後半截話

一大把年紀了,學外語不容易嘛,那就限你們半年內必須學會漢語,否則....嘿嘿嘿

鮮卑貴族:......

“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違者,免所居官。”——《北史.魏本紀》

明年夏天上朝必須用漢語和我打招呼,否則,給我捲鋪蓋走人

一幫鮮卑貴族狂奔回家,翻箱倒櫃找漢語入門初級教材

兔子不打了,鳥不逗了,蛐蛐不玩了,花不賞了,曲不聽了,挑燈夜戰,徹夜學漢語

營造嶄新的朝野學習新風尚

今夜無眠,滿城盡是漢語聲

那幫老傢伙一邊哆哆嗦嗦學漢語,一邊罵不絕口,兔崽子,算你狠......

孝文帝冷笑一聲又拋出了重磅炸彈

規定遷洛之人死後就地安葬,不得運回平城安葬

那幫貴族忍無可忍,終於要爆發了,去找孝文帝拼命,老子跟你拼了,沒見這麼欺負人的

他們還沒張嘴就被孝文帝一句話給堵了回去

朕的萬年吉地(長陵)已經在洛陽城西北選址了,馬上動工......

得了,啥也別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啊

皇帝帶頭埋洛陽,咱老哥兒幾個還有什麼好說的

一幫老傢伙扭臉抹淚而去

“詔遷洛人死葬河南,不得還北。於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北史.魏本紀》

就這樣,跟隨孝文帝南遷的鮮卑人後來都成了河南洛陽人,和當地的漢人融合在了一起

今天的洛陽人很大一部分都有一點鮮卑血統

孝文帝絕不是嘴上說說就算了,為了讓那幫貴族心服口服,徹底斷了北歸的念頭,他帶頭在洛陽城北營建新的陵寢,平城永固陵旁邊那個已經建好的陵墓就廢棄了

後來一直到北魏分裂,幾十年間北魏的皇親國戚、文武官員大部分都選擇洛陽城北的邙山做自己的長眠之地

這裡也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北魏墓葬區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2)遷都洛陽

邙山陵墓群

北魏孝文帝以下幾代皇帝,成千上萬的貴族官員都長眠於此,地面上墓冢林立,號稱“東方金字塔”頗為壯觀

長陵經歷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至今還有20多米高

分佈在長陵方圓幾公里的廣大區域,只有在這裡我們才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震撼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不久便再次興兵南征,他可沒忘這事,拉開了統一大業的序幕

孝文帝能否統一江南,在這場戰爭中又會發生那些精彩的故事呢?

這場戰爭最後又是如何收場的?

這一切我們下一講《功敗垂成》接著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