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武則天臨死前,為何去帝號甘願做回李家媳婦?81歲老人內心無人懂

武則天臨死前,為何去帝號甘願做回李家媳婦?81歲老人內心無人懂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護李顯復辟,是為唐中宗。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死於上陽宮,終年81歲。武則天病死前留下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

僅憑上面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臨死前否定自己女皇的地位,甘願做回了李家媳婦。武則天為何要這樣做,真的是臨終前悔悟了嗎?真的如無字碑一樣,功過是非讓後人評說?

從個人事業上來說,武則天建立了不世偉業,當了女皇還開創了自己的王朝。作為女皇,武則天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集團,主要力量是孃家人。在武則天晚年繼承人的爭奪戰中,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最常被人提及。

武則天臨死前,為何去帝號甘願做回李家媳婦?81歲老人內心無人懂

武則天晚年企圖立武承嗣、武三思,這時狄仁傑站了出來,“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據說,經過狄仁傑一番勸說,武則天改變了想法,“無立承嗣、三思之意。”就在武則天糾結繼承人的人選時,針對皇位繼任人的政變發生了。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左羽林將軍桓彥範、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發動了政變,史稱“神龍政變”。

武則天臨死前,為何去帝號甘願做回李家媳婦?81歲老人內心無人懂

政變發生後,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被砍了頭,羽林軍包圍了武則天的寢宮長生殿。這就等於武則天被軟禁起來,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隨後移居上陽宮。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武則天的內心可能痛苦不已。

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皇,也許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結果,這是對他內心深處最致命的一擊。女皇也是人啊,在生活的最後時刻,她感覺有點累了,她要去掉女皇的標籤,重新做回李唐的皇后,死後更是要和李治葬在一起。

武則天臨死前,為何去帝號甘願做回李家媳婦?81歲老人內心無人懂

後世很多人對武則天臨死前的決定,非常詫異。其實,這也是武則天迫不得已的決定,武則天死後靈柩在唐中宗的護送下,安葬乾陵。在下葬儀式上,崔融所作的《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被宣讀,其中一句是這樣的,“洸洸我君,四海無氛。 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雲。”

參考資料:《武則天傳》、《舊唐書》、《資治通鑑·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