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新型肺炎疫之下,如何克服恐慌,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疫情之下,大家自覺“隔離”在家,與孩子的親子時間多了,時間久了也開始出現一些衝突問題。隨著時間累積,孩子的生活學習規律被打亂,孩子的心理防護問題也擺在父母的面前。淺談幾個核心的問題。

1、 面對疫情孩子的心理反應更取決於家長的情緒狀態

孩子對待外面世界的態度,更以父母對事情的反應做依據。他們對很多事情並沒有深刻的體驗,不瞭解傳染病的危害,甚至缺少對死亡的感受。

所以,父母的樂觀態度對孩子是一種心理保護。父母的恐慌情緒,悲觀的看待事情的思維都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

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一步就是管理好父母自己的心理狀態。面對疫情減少不確定性信息,瞭解如何保護自己,降低自身的恐慌、焦慮。

新型肺炎疫之下,如何克服恐慌,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2、 風險越清晰,心理壓力越小

擔心、焦慮都是這次疫情的之下正常的心理反應。需要做的是更加清晰面對的突發情況。也幫助孩子瞭解真實的情況。風險越清晰越具體,心理壓力也就越小。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理解以下信息:

新型病毒傳染性強,但依然有嚴苛的條件。此次病毒感染人的受體是ACE2,這種受體存在我們的空腔、鼻腔、呼吸道、眼睛等粘膜中,皮膚並沒有這種受體,所以並不會因為手或皮膚接觸感染。

勤洗手,戴口罩,不要揉搓眼睛,這些措施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

以SARS的數據來看,上次非典時期孩子的症狀較輕,而且感染率僅佔2.7%左右,預後良好。

新型病毒肺炎是乙類傳染病,同為乙類的還有百日咳、肺結核、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等,人類都戰勝了這些疾病。

新型肺炎疫之下,如何克服恐慌,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3、 孩子想出去玩怎麼辦?

在家中帶的時間越來越長,想出去玩的想法可以理解。與其跟孩子講道理,不如引導孩子在家裡做些有樂趣的事情。

一是用他的經驗來講出去的風險。比如他生過病的經歷。

二是要從支持的角度去想辦法,比如在沒人的時候做好防護去社區花園溜一圈。

三是規劃好家裡的日常安排,讓親子時間更有趣,益智桌遊、適度遊戲調劑學習生活。

四是通過視頻、電話緩解孩子的交流需要,尤其與父母分離,或者與親密養育者分離的孩子,多安排時間用視頻溝通的方式緩解思念。

新型肺炎疫之下,如何克服恐慌,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4、 孩子的學習如何處理?

很多父母擔心疫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跟蹤新情況,最近線上教育的資源越來越多,如果疫情持續更久,相信教育部門也會提供線上教育的方式解決復課問題的。

調整好心態,調整好身體,科學嚴肅防疫,樂觀積極生活。既然相守在家,就好好的珍惜這段特殊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