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太平天國一荒誕制度,六十九個常用字禁止使用,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中國人在近現代給初生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往往會把美好的期望注入到名字中,有時候也會使用一些英雄人物或者是值得敬佩的帝王或者祖先的名字,但在中國古代把長輩或者是帝王的名字使用在孩子身上是大逆不道的,嚴重的話會影響一家人的命運,這就是史學家常說的避諱制度。那麼何為避諱制度呢?這種制度又在什麼時候發展到頂峰呢?

太平天國一荒誕制度,六十九個常用字禁止使用,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這種制度在我國出現的很早,在秦朝時就有文獻可考了。在唐朝和宋朝發揚光大,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避諱,這種獨特的說法甚至成為了一門學問,不少的專家從避諱的說法中研究一個朝代的制度和主要的發展方向。避諱制度在民國時期才被消除,在秦朝和民國之間有一個最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避諱制度可以說被髮揮到了極致,那便是混亂的太平天國時代。太平天國運動是以洪秀全為領導的農民起義,一開始主張消除暴權,主張自由。吸收了很多受到壓迫的百姓,百姓也認為自己在為自己作鬥爭,為自由作鬥爭。

太平天國一荒誕制度,六十九個常用字禁止使用,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但隨著太平天國實力和人數的擴大,這場運動的核心組織者內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拿下南京之後洪秀全等人心態極為膨脹。一改之前為人民而戰的想法,在政權上著重突出洪秀全和楊青秀等人的地位。在1853年,清朝帶兵反攻,很快拿下了當時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這些運動領導者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覺得是自己對這個新建立的帝國的人民管束不夠才導致的節節退敗。

太平天國一荒誕制度,六十九個常用字禁止使用,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所以各種不合時宜且無理的避諱制度更加嚴苛。令洪秀全和幾大天王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做法大大加快了太平天國的滅亡。根據文獻記載,在太平天國頒佈的《欽定敬避字樣》一書中,明確說明禁用12個字,避諱的57個字,還有各種原因導致不可以使用的日常用字多達69個字,嚴重影響日常溝通和書面表達。論字數的數量和實施的力度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第一名的。太平天國避諱的字可以分為封建避諱字,宗教避諱字,迷信避諱字,惡意避諱字。

太平天國一荒誕制度,六十九個常用字禁止使用,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封建避諱字主要是為了避免和帝王祖先名字重複,太平天國規定不僅要避免和帝王一樣的名字還要避免諸天王的名字。迷信避諱字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不能說出“壞,傷,殘,缺”等字的本身或者是同音字,洪秀全天真的以為這樣就能保佑自己的帝國千秋萬代。惡意避諱字就更不合理,這個避諱是根據皇帝的喜好來制訂的,比如帝王不喜歡離字,那麼很多有關的詞語都不可以使用。

太平天國一荒誕制度,六十九個常用字禁止使用,日常溝通都成問題

語言的過多條條框框讓百姓內心無法接受,給生活帶來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這種行為並沒有比清朝的文字獄好到那裡去。對於現在人來說,說錯一句話無非是說句對不起,或者找個理由搪塞過去,但是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說錯一個字一句話就有可能滿門抄斬著實令人後脊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