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安徽東至自古人傑地靈,尤其是晚清到民國階段,走出了非常多在近代史閃閃發光的名人。今天要說的是叱吒晚清五十載,壽祿雙全、福廕子孫的紙坑山人,周馥。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1不考功名,一手好字闖天下

周馥,1837年出生在山清水秀的紙坑山,父親總是外出幫工,祖上也沒出過大官。

周馥的啟蒙課讀來自祖父,四五歲就通曉四書五經,六七歲就看遍了鄉村學館的開蒙書籍。八歲進私塾之後,祖父依然每天督促他學習孝悌之義。十三歲時,開始步行七十里山路,前往元甲山學館師從王介和先生,備得王先生的器重和照拂。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元甲山學館

按照這種履歷,我們都會認為周馥接下來就該高中進士,從此官運亨通了。然而,並非如此。從17歲參加的鄉試因太平軍下安慶中斷後,周馥就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開始各種謀生,曾給人寫過書信,也曾販賣過茶葉。相比那些不輕言名利之人,周馥認為人有父母妻子,謀生是正當的,也是應當的。這種認識就是一般的士大夫不可比的。

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文字簡要、書寫剛勁,二十六歲的周馥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貴人,李鴻章。可見字寫得好真的很重要啊~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對比現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考小考前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們,誰能夠像周馥這樣坦然面對高考這件“小事”。

2一介書生,勇於操盤大事件

從小接受君子教育的周馥,輔佐李鴻章38年直至其病逝。從一名小書生成長為洋務運動的實際操盤手。在晚清動盪的時局下實屬不易。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周馥和李鴻章,左為周馥

中日甲午戰爭中,周馥是李鴻章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曾和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一起驗收北洋海軍旅順船塢局,它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大型船舶企業之一。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旅順船塢

洋務運動中,周馥創辦了天津電報局、天津機器局等洋務事業,並主持建立天津水師學堂和北洋武備學堂,學堂裡

走出了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眾多民國大將。尤其是受命治理黃淮30餘年,百姓深得其益。他還將其畢生治水之法寫成《治水述要》一書,是我國治水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治水述要》,民國據周氏刻本影印

周馥因特別

能幹事、肯幹事,職位不斷擢升:道員、道臺、直隸藩司、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直至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繼之兩廣總督。看似周馥一直在晉升,其實他接手的都是苦差事。能夠把這些苦活累活都辦的漂亮,且毫無怨言,從不邀功請賞,可見其內心的強大。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公務中的周馥


3慧眼識人,成了袁世凱的親家

歷史總是有趣的,周馥這個李鴻章派系的大管家,後來還和袁世凱結成了親家。周馥認識袁世凱的時候,袁還是個籍籍無名的年輕人。周馥發現他胸有大略,就積極推薦給李鴻章,可見其任人唯賢的胸懷。無論是辦洋務,還是推行新政、編練新軍,周馥與袁世凱都是同道共謀,從當年的忘年交變成了親家。二人曾一起上書奏請在濟南自開商埠,加快了濟南的城市化發展,奠定了整個山東經濟的基礎,濟南人民到現在都心懷感激。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左二為周馥

要知道當時的山東已被德國強租了膠州灣,在德國人眼皮子底下週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埠通商。能夠與洋人展開商戰,有效阻止了德國人對山東權益的侵佔,可見周馥的膽略。

如果說李鴻章是洋務事業的策劃者和設計師,袁世凱是洋務事業和北洋遺產的後繼者,那麼周馥就是洋務事業的實施者和推動者。


4心態坦然,敢於按下暫停鍵

有些人當了官,恨不得官越大越好。可週馥能夠在意氣風發之時,敢於給自己的人生按下暫停鍵。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第一次是甲午戰爭後,周馥自請開缺。經朝廷批准後,居住在揚州一處不大的園子裡,名曰“小盤谷”。此後數年,“布衣野服,日與里老話桑麻,不復談國事”。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揚州 小盤谷

第二次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年近七旬的周馥又轉任兩廣總督。周馥以年高體邁為由,多次上奏乞退,翌年四月獲得朝廷恩准。

退出政界的周馥優遊林下,陶情冶性于山水之間,間以讀書、著述為事。可見,周馥心中對於自己的人生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

他將日常所撰訓諸孫語竟累積成冊,再蒐集古人名言續之後成書,取名《負暄閒語》,這本書傳遞了周馥治家的思想,也成就了周氏百年的興旺。


這個安徽人曾經撐起中國半邊天

1918年周氏家族全家福,中間白鬚長者即周馥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德。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做人要做富一代,

這樣子女順理成章成為富二代。

周馥不僅做到了,各代子孫都皆成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