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外國人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水墨畫?

手機用戶5212


外國的繪畫體系建立在油畫的基礎之上,已經習慣色彩、光影、透視之類的表現手法,對於中國畫是非常陌生且感興趣的,所以中國畫的分類對於他們來說更是無從談起。

就好比我們看外國人的長相,總覺得都差不多,完全分辯不出他們是哪國人!

人對於陌生的繪畫形式和風格總會感興趣的

外國朋友也不例外,對於畫面的表現內容他們既沒有相關生活,也沒有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依託。所以不太能真正讀懂畫面的主訴!

喜歡什麼樣的國畫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審美情趣、喜好和相關生活經驗。具有偶然性和隨意性(用於收藏的排除在外)。





觀念納入形象


就自己瞭解的,外國人應該更喜歡中國工筆畫,主要原因是受到宋畫的影響。水墨畫由於強烈的中國韻味,也會受到一些外國藝術家的喜歡,但應該不是主流或者只是少數。

首先說宋畫是中國畫一個高峰應該是沒有人質疑的,但說起外國人更喜歡宋畫卻有點心中不是滋味。

因為,外國人喜歡宋畫,是由於外國人研究宋畫比較多,而之所以如此,是中國宋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大多在海外。

據統計全球範圍沒有爭議的宋畫加在一起,估計不到兩千件,北京故宮藏400多件,佔到1/4。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歐洲和美國收藏的宋畫,不會少於500件。

流失出去的精品有一多半,原本稀少的宋畫還分散在北京故宮、臺北故宮、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等約200家藝術收藏機構。

西方從五六十年代起,以班宗華為代表的一批年輕學者,就以宋畫為中心,寫博士論文。那時候的成果現在還在用。

浙江大學在杭州舉辦過“宋畫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全球範圍宋畫知名專家與會發表各自最新學術成果。

作主題演講的12位學者中,8位來自美國和日本,中國大陸的只有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餘輝以及中央美院的黃小峰。

另外就是審美習慣和理念的問題,明以後的繪畫更多依賴於畫面文字、書法,而宋畫注重視覺效果,可以和西方的寫實傳統對接上。

西方印象派就把南宋高度寫實的繪畫作為他們的一個範本、基礎,發揚光大,所以研究學者屢屢拿西方藝術術語套用宋畫。

在傳統的觀點中,中國畫重主觀、神韻,西洋畫重客觀、形神兼備。但事實上,宋代畫家有一個追求叫——“格物”,這個是宋畫的一種精神。

宋代繪畫的創作主要不是著眼於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轉向了物象本身的內在生命和意蘊,這大大增強了繪畫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徵性,比如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圖》。

宋畫可以說以精準的幾條線去啟發你無窮的想像力、去感染你無邊無際的情愫,這樣的繪畫,既有中國畫特有的人與自然相合為一的境界,又有準確的造型,可以說是一種極致的美學!

所以著名藝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讚歎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歎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瞭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當然中國水墨畫由於強烈的獨特的中國特點,肯定會受到外國藝術家的特別關注,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況,我們關注其他文化藝術,肯定也是喜歡更據其顯著特點的,民族的永遠才更是世界的。

就像被西方公認為第一的畢加索,也會臨摹齊白石的水墨畫,並且感嘆其藝術的高超,畫魚蝦沒有一絲水,卻能讓人感覺到魚蝦在水中的自由,甚至說,因為齊白石太厲害,所以不敢來中國。

現代也有很多外國藝術家,用中國的水墨創作出別有韻味的作品,所以說,中國畫無論是工筆還是水墨,都要有自信。

總有一天,不只是外國藝術家感嘆中國畫的魅力,世界上會有更多的人會痴迷於中國筆墨丹青。


紅梅工筆佛畫


現在的中國水墨畫,連中國人自己都很難看懂,更何況是一個外國人,有幾個外國人可以看懂中國畫的呢?沒有幾個吧,看不懂的話,又談何喜歡中國畫呢?中國畫文化底蘊濃厚,中西方文化差異,西方人根本就不會喜歡中國畫,他們已經習慣了“寫實”的西方油畫,



之所以西方人不會喜歡注重“寫意”的中國畫,那是因為歐洲文藝復興之後,西方人的“人文主義思想”變的濃重,他們認為一幅畫作必須要有很強烈的“現實主義”,西方人的審美是大膽、直接的,畫作要有生動的內容故事、起伏的情緒,鮮豔的色彩容易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這些特徵都是西方油畫裡才有的,


也只有一些東方人才會把西方油畫當作“神”來膜拜,這可以說是“崇洋媚外”吧,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曾這樣說“為什麼你們東方人要跑到巴黎來學習藝術呢?真正的藝術在東方、在中國”,這言外之意是“東方人還不瞭解自己的藝術”,藝術雖然無國界,如果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藝術,又怎能要求別人喜歡自己的藝術呢?

當然了,真正喜歡中國畫的人也有,只是少之又少,只有個別的西方藝術家才會真誠的喜歡中國畫,比如,畢加索唯獨鍾意的是藝術大師齊白石的《蝦》和一些山水畫,還有就是張大千的畫,至於畢加索為什麼喜歡齊白石和張大千的畫,只能說是“藝術共鳴”,



在大多數西方人眼裡,藝術家就好像是火星上掉下來的“怪物”,藝術風格總是會顛覆人們的眼界,讓人短時間內難以適從,西方人連自己本土的藝術家的作品都還沒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又怎會去喜歡完全不瞭解的中國畫呢?就好比,黃種人總是覺得別的膚色的人樣子很“怪”,


詩夜城主


大部分老外對於中國水墨畫,

還是接受無能的。

畢竟他們的審美偏好還是在西方油畫體系之上的。

不過,

依然有他們喜歡的中國水墨畫,

這些通常是人物畫(因為這和西方肖像畫有類似之處),

而且通常不會有太多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現代題材接受起來簡單)。

總之他們喜愛的水墨畫,

一定會是和自己熟悉的西方繪畫有相似之處的。

所以,

小玉推薦一箇中國年輕畫家嶽小飛,

她的水墨人物畫在美國辦過個展,

而且絕對讓你印象深刻。

(嶽小飛的人物國畫以及畫家本人照片)

按照畫家自己的描述,

她的工作是用水墨去捕捉人與人相遇一瞬間的化學反應。

而畫家就把女性之間接觸的瞬間,

不刻意、不設限制的表現了出來。

英國詩人D.H. Lawrence在他的詩《第三種物質》中隱喻,

人與人相遇、生髮、產生關係是緣於存在一種不可名狀的"第三種物質"。

而小飛表現的,

正是如水般的、一瞬間的美好。

小飛的人物國畫把女性各種瞬間如實記錄,

比如無聊、比如惶恐、比如私生活的隨意、比如被叫到名字扭過頭的一瞬間……

那都是最最真實而迷人的一面,

這些是青春期女孩的小秘密。

小飛國畫更有特點的地方在於,

她可能是所有國畫中使用顏色最清淡、暈染效果最漂亮的。

這種水墨暈染正像畫家一貫追求的流動性一樣,

沒有太多顏色對情緒的暗示,

完全就是青春的、純粹的女孩樣子展現。

(美國芝加哥Waterton畫廊,2018年9月7日至10月27日舉辦的展覽《嶽小飛:危險遊戲》現場。)

你喜歡這樣的作品嗎?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評論吧!


art張小玉


中國畫首先是與漢字文化相互依存,是同人們的生活的一種文化成長過程,人類特殊的文化藝術繪畫,詩書畫印是不同程度的鑲嵌在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是根據每個中國人所接受文化藝術教育的多少,而傳承的濃厚和深淺僅是區別而已。

守住中國畫傳統筆線墨彩和意境的底線,發揚中國畫陰陽式的明暗空間感,除去妖豔媚俗,更彰顯得中國畫的傳神寫意,是一種越走越博大精深無極限的。然而被照片式替代了95%的西畫,會有多麼的疲憊無力,僅僅是起到習畫者的素描和色彩基礎訓練,塑造型體必備的作用,除了印象派和胡亂塗鴉走完的路,剩下的部分是極簡白布(窮途末路)沒有內容,但與中國畫的意境空靈耐人尋味,完全是兩個概念。

中國畫要型有形,有色彩豔而不俗,筆墨線條(神力)意境章法格局,根深蒂固堅不可摧,這就是中國畫走得更遠的魅力無限。











竹林堡人


不要討好別人,用心大膽一點就可以了。





用戶3248835376598




唐島居士


用中國畫材料畫成油畫效果,外國人會喜歡這樣的“國畫”。中國很多美術學院早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鞏慶喜工筆畫館


他們喜歡具有中國特色的畫作。

風格比如像齊白石畫的花鳥與草蟲,中國古代一些國畫作品。

近代畫家作品中的很多畫作中吸取了西方國家的光影素描關係。在外國人眼中,他們崇拜的是他們無法達到的中國畫的筆墨。中國畫已經走向全世界,具有中國特色的畫作深受國外友人喜愛。




青之


中國水墨畫到底模糊了多少視線:

中國人,

美國人,

歐洲人,

非洲人,

瑪雅人,

猶太人,

時間那麼長,

空間那麼大,

一大片神經元市場,類似賽格電子市場…

呵呵,

播撒,

播撒…

伊甸園詩《神經元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