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教师30%的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更加合理?

吕修东


成都高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校级干部由区上根据考核方案计算,直发到个人。校级干部不参与学校绩效奖分配,相对保证了起草方案的公平性。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方案分类考核,再计算出不同等级的奖励。由于提前一年制定方案,就避免了不针对某些群体,对工作也有导向作用。

由于几十年高考的贯性思维,很多学校将相当一部分绩效奖作为升学奖给了毕业班。但个人认为,过份倾斜毕业班,势必让大多数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影响。毕业班早晚自习,周末假期补课等都给了补课费和自习辅导费,六月上旬中高考后,实质上毕业班教师也半休整了,再成倍地增加绩效奖,还是有待考就。毕业班重要,起始年级重不重要?难道高二,初二就不重要了?

尽管在职时也参加分配方案的制定,但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思维要改变不容易。

个人觉得,绩效奖主要考核工作量(才有人愿意多干事)和工作过程(备课,课后作业辅导与上课至少同等重要)。教育行业,所谓的教学质量(考试成绩)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班级管理,教师团队的配合,教师所用教学时间的多少(有的教师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等等,很难科学地评估。因此考试成绩在考核中权重不宜过高,更不能把考试成绩等同于教育绩效。


特级在线


已经确定了:降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这样做就更加合理了!

就在2019年9月3日这一天,教育部郑重宣布:降低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例。


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把30%变成20%或者是15%,虽然具体的数字没有透露,但是,不难看出,这个比例应该是确定无疑要降低了。那么,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例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确定下来的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都来想一想,100元之中有85元或者90元已经发到个人手里了,一般情况下还有谁在乎那剩下的15元或者是10元呢?从而降低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绝对值,不再让可能有那么多的人一直盯着那些相对比较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但是,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工作效果显著、贡献突出的教师还是要很好地奖励的,以免可能给人造成一种平均和大锅饭的印象。

即使这种奖励性绩效工资降低比例了,虽然没有原来的数量多了,但是,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矛盾的。


我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关键问题在于某些个别的部门领导。只要这些个别的领导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基本上不会产生矛盾。

政策是好的,就怕被某些地方的个别的“歪嘴和尚”念歪了!

期待在降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这一政策的引领下,能够使绩效工资的分配更加合理!更加有序!从而能真正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教育者


30%的绩效,是一个毒瘤,说是绩效,实则是领导津贴,大家想想看,什么是绩效总不要我说了吧,因此学校的30%绩效是害了广大教师一线的心,也破坏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要我说绩效与领导津贴分开,或者说,不要讲绩效,说就说领导津贴,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能调动得起来的。


用户9593407077843


教师的绩效工资应是他自己的,如果该教师出满勤,又守纪守法,教育教学效果不低于校平均五分,百分之三十应全部给该教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至学校领导津贴及班主任津贴应从学校办么经费或其它收入中支付。


阿的江10


别提这样的说法,让人容易误解、伤神。既然说绩效,就应该考核,不过有些地区却被领导分走了一些让老师心中愤愤不平,而有些地区一分不少全发给了老师却没有考核。所以要么取消,要么专列一块:行政补助和奖金,这样领导使领导的,教学突出的使奖金,教学消极的啥都不发。这样教育环境才能风清气正。


手机用户62781916778


教师30%的绩效工资,按照当下的分配方案:先扣除校长津贴、中层干部津贴、班主任津贴之后,再拿大家的绩效考核分来算,这样才合上级领导的心意 ,也才符合学校领导的心意,这样老师才能比领导少得几大千。谁不同意就去拿石头杠天去。


三分好球726


绩效考核本身在教师这个行业不是太适应。原因如下:

一、学生不是产品他有很多客观性,学生基础,分班的公平性。比如一个带平均分九十的班级和一个平均分三四十的,怎么考核呢?

二、考核标准制定难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