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更严重吗?

手机用户60262989195


如果小麦,水稻价格一直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很严重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价格很低,抛荒将继续加大,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就目前国家对三农政策而言,粮食价格将会在低价位,低补贴,农民种地低收入当中徘徊,中国农业靠天吃饭,如果赶上自然灾害农民甚至有种地赔钱可能。种地入不敷出,造成土地抛荒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粮食价格不涨反降,其它都在涨价,农资象,柴油,化肥,农药人工都在一路升高,秸秆不让焚烧,又给种粮农民增加了额外支出费用,国家秸秆补贴根本没有到农民手中,各种补贴大多数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口号,种粮农民得到很少很少,严重挫伤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土地抛荒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不可避免。




国家对三农领域非常重视,为什么对粮食价格控制,在什么都涨价的情况下,反而降低粮食最低保护价呢?降低了最低保护价,还说是保护农民种粮食利益?


由于前几年为保护农民种粮食利益,国家对粮食最低保护价逐年提高,粮食产量不但增加,库存压力越来越大,好像是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粮食过剩。这种情况下,为了抑制粮食价格,国家做出了降低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增加补贴的形式保护由降价给农民造成损失的弥补,可是补贴那点资金还没有农资涨价部分高呢,粮食落价造成的损失由种粮农民自己承担,就水稻种植来讲,每斤降低2毛钱,一亩地产量1000斤,农民种粮食少收入200元!这是降低最低保护价种水稻农民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农民种粮食利益到目前为止没有实际意义。


国家对三农投入的确在逐年加大,扶贫脱贫攻坚战,给贫困户,带来了实际性的帮助,扶贫脱贫攻坚战效果显著,综合考虑,是国家层面决策大方向。


今年两会对三农政策就是保粮食产量,稳定农民收入,坚守土地面积。


国家对三农政策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虑,三农问题是中国梦的基础,也是中国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粮食在低价格,低补贴,农民种粮食低收入下徘徊,是阶段性的,部分土地抛荒现象不可避免,相信国家对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三农政策的调整,土地抛荒彻底解决指日可待!


最后作为一个农民,看到有的土地抛荒,真是心疼啊!


北国飘雪


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更严重吗?这个问题是在农村出来的人,基本都知道,粮食价格上不去,种田无出路的话,只会是越来越严重。

现在在农村种田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五十几、六十几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稍微有点门道,年轻的人,都会外出打工。可以预见,当我们的父辈老了,农村农民在家乡的收入,得不到大的改观,未来抛荒只会越来越严重。试想一下,种一年田辛苦的半死,不如在外打工二三个月,这样的田,你种下去,还会有积极性不?



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些农田抛荒问题呢?一直是阻碍各地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个人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农民改变现有的古老的农业模式(如政府牵头成立合作社、培训技术人员、指导销售等),必须引进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养相结的高效益生态模式,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比如现在流行蛙稻模式、鸭稻模式、虾稻模式、鳖稻模式等等一系列生态模式,严格按照生态、环保、有机的标准来进行种植、养殖。既可以产出高品质的生态有机大米,又能收获套养生态生物带来的优厚利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独家观点,供参考,如果大家还有更好的想法或建议,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说小龙虾


不是将来,就现在农村就有很多抛荒的地!

今年我们地区小麦减产非常严重,质量也是非常的差,我家里目前就有几十袋小麦还没有卖出去,主要还是因为价钱低,粮食收购点不收购质量差的小麦。

近几年农村主要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价格上不去,常年在低价徘徊。而蔬菜,水果等容易受种植面积,天灾,行情等影响,总体收益有限,多地在收获的季节都有滞销的情况发生。所以导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农村,很少看到有年轻人在家种地,可以说很多年轻人,甚至一些年龄大的中老年人都外出打工挣钱。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说连地都没有去过,都不知道怎么种地了?可能再过几年,当老一辈的人渐渐老去,干不动了,很多田地可能荒芜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一亩地种植小麦玉米,一年的总收益也就是1000块钱左右,如果碰上天灾年,几乎颗粒无收,甚至赔本,再加上最近租地,化肥,机械,人工等成本越来越高,种地,搞传统的经济作物已经没有利润可言。而打工,相对来说比较安逸,现在一个人出去找工作最起码都是3000左右,高的话能拿到6000-10000,在工厂干2个月的收入,起码比种十亩地的一年的收益还要高。种地又非常辛苦,现在靠种地几乎不能养家糊口,只能不饿肚子,很多农民受够了种地的艰难,认为种地的没志气,发不了财,都不让子孙去种地。

综合多方面的原因,未来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土地荒芜的情况可能会很严重,值得警惕,思考!


乡间一抹阳光


如果采用专家式回答,引经据典,发数据,举案例,可以回复你一万字。

我喜欢简单粗暴的回答问题。爱信不信。

如果长期生活在农村,你只需要用眼睛听,用耳朵看,就能做出判断。

先唱个高调:

水稻小麦价格低,表面看起来是伤农,但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农业、高新农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未来唯一的出路。障碍在哪?在于土地过于分散,无法成片。

只有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慢慢将土地流转到少数人手中,这一切将来才有可能。

抛荒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相比现在,十年前的土地抛荒现象比现在更严重。原因是以前农业机械还不够普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承包土地无利可图。当时很多人进城务工,土地抛荒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承包。现在农业环境相对当时已经大大改观,种植养殖项目选择性更多,市场空间更大,所以土地流转日趋热门。


我相信,短暂的地地抛荒不仅不会影响到粮食供给,反而对于土地流转是有利的。

十年前,一亩地租金150,十年过去了,一亩租金翻了四倍到六倍。反而是想要地的人抢不到地。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抛荒的担心是杞人忧天而已。


养龙虾的小哥哥


管好水稻和小麦价格没有错,但如果单纯管水稻和小麦价格肯定会出问题。现在己经出现抛荒逐年增多,目前老百姓是需要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中的扭曲现象很严重,今天我到药店去购药,一板耐信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毫克的是67元5角。我想这个生产线上的药也就象印50元面值的人民币。这种现象是否扭曲,天知道。农民要看得起病,确实目前卖20元一斤稻谷小麦也不贵。用现代的方式耕种,一个农民种IO多亩地,一年忙下来也是很辛苦的,IO亩地两季产2万斤粮不容易,卖20元也就是40万元,除去成本,连田亩租金也需2万元左右,农民忙一年也不过三十多万元,说实在买这些药片肯定不觉得贵,但现在价挌在一元多一点,连本搭利三万元左右。但农民种田的收入确实微符其微,目前农民的人均收入在年收入1万6千多点。农民也好工人也罢,目前的虽有点收入但跟不上看病吃药的需要,也跟不上城市高房价的需要,其实农民并不是不爱好种地,他们也不愿意抛荒,也知道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但在看病和高房价的扭曲下,他们也想用多读书让下一代进入高科技行列,多读书让下一代进入高收入行列。但从目前在粮食大市场的范围内,他们也明知不可能让稻谷和小麦卖到20元一斤呵,但目前的粮价与高收入人群使农民变得更聪明,择业自由能收入高他们抛荒也不在乎了!但想法上有点事与愿违啊!


黄浩荣279


农村有句老话:庄稼不收年年种,定有一年好收成。既道出了种粮农民的一种坚持,也可以当做是一句励志的话。正是这种坚持,虽然纵向对比近十几年来的国内粮价,尽管也有上涨,但涨涨跌跌,农民的种粮收入总体上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下降,但依然并没有出现大量的撂荒现象。尽管打工收入占了主要收入来源,尽管种粮不怎么挣钱,但实际上来看,农民在外出打工之余,粮食的播种、收获并没有耽误,说明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是深厚的。

但近几年来,确实有部分地区出现了撂荒的情况,再加上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也很多存在种够自家吃的就行的心理,对于田间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这些情况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值得引起警惕和关注。

一、种粮收入是和粮价有着直接关系的,粮价的高低及上涨幅度,决定了农民种粮收益的多少,对于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以几个图表展示一下近十几年来的粮价走势:

这几张图片,是不是很能看得出粮价的走势情况!?部分品种的价格已经回落到了7、8年前的水平。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稻谷价格。

但对比农资价格如农药、化肥、柴油、人工等成本来看,却是出现了增长,尤其是近两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农民的种粮成本增加,在粮价表现“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农民的种粮收益也受到了影响。这其中,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损失更大,比如2017年华北黄淮的秋玉米,2018年南部麦区的冬小麦,因为不利天气影响,不仅产量下降,品质更是降低,卖粮受限,价格偏低,农民收益大幅下降。

二、从后期来看,根据今年国家对于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今后的粮食收购,将由往年的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这也意味着,政策对价格的支撑作用会下降,粮价更多的将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短期内,由于国家手中还掌握着比较多的往年收购的临储粮食库存,其中像玉米、稻谷等品种去库存的压力比较大,拍卖的价格也定的比较低,这对市场价格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民的收益。但长期来看,随着临时收储粮食库存的不断消化,市场供求也将进入良性循环之中,粮价的形成将由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博弈产生,农民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农业种植结构。

三、撂荒的情况,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以及未来粮价形成机制的变化,可能不会继续扩大或蔓延。尽管目前农村种粮的人群仍以50、60后为主,年轻人投入农业生产的不多,但说不定农业的生产模式会逐渐改变。另外,毕竟目前有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撂荒的情况,再加上类似于今年这样的不好的年景一旦连续出现,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是会产生影响的,所以,国家还是应该在扶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保证小麦、稻谷等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上,多给予支持。


粮小咖


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更严重吗?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现在国家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依靠种地带来的经济收入已经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种地的人群不足,是现在农村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

农业是我国根本产业,粮食安全更是关乎民生。正因如此,粮食的价格农民决定不了,市场也决定不了,因为我们从未发现粮食的价格和其他产业那样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一方面,粮食收储价格过低,影响农民种粮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国际粮食价格比国内还要低,如果完全依赖进口,会节省大量成本,但又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冲击。

过去我国高速经济、城市建设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了增加收入大量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打工带来的收入要比种地带来的收入更高、更稳定,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农村的土地自然就荒废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在“三农”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保证农民种粮收入提高和积极性,就是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动摇,或许不久的将来种地也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关注评论,共同探讨!


沂蒙小杰


表面上看,粮食价格越低,当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会低,土地抛荒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进程。一场新的土地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农村土地由一家一户式的零片化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的连片种植方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并且是不可阻当的潮流。

现在农村土地的经营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碎片化的土地种植模式,阻碍了大型高效的机械利用,致使土地的经济效益低下。

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寄希望于粮食价格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为纵观世界粮食市场,我们的粮食价格,已经不低了。

那么,粮价不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不上来,土地抛荒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吗?

不是。

现阶段,有些个别的地方,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只会是暂时的,这也是土地改革过程中的一种阵痛。

种粮挣不到钱,很多人出去打工,然后,把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里,就是极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个正在或者说开始的进程里,有人不理解,有人赌气闲置土地,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提高,和对现实情况的渐渐授受,以及政策法规逐步的完善,到时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笨刨


必然会!

我家地处江汉平原,是著名的的鱼米之乡,8月份稻谷价格不到7毛一斤,不及去年最高价的一半,说价格腰斩一点也不夸张。按照目前这个价格,一亩地能净赚300块就不错了,长此以往,农民哪还有动力种水稻?尽管我们那现在很多水田采用的是稻虾共养模式,稻谷也仅仅作为口粮,根本就不指望赚钱。然而小龙虾养殖户如此之多,累死累活也赚不了什么钱。农民也在考虑转型,也在努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现在农民种水稻,从育种到插秧,再到施肥打药收割,基本上不需要什么人力,农民种地确实比以前轻松不少。省心省力却不增产增收,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将来抛荒的问题肯定会更严重。现在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我坚信农村会越来越好!

零零牛:“田管家”特聘农技专家


鲜农场


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两大粮食的主产业,也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增收的两大主业。水稻在我们这里一年只能种一季。如果价格低靡,再加上象今年干旱缺水秧没有栽全或将面临干死或半收至减产。农民辛苦一年投资的化肥、种子、机耕费等等各种农资和人工的投入,真的是血本无归。
小麦一年虽然只能种一茬,但麦收以后可以种一季其它庄稼。


比如,麦茬花生、玉米、红薯大豆等等一些农作物在经济和产值上达到互补。

但是,如果碰到象今年的高温天旱,麦茬花生和玉米都干死了。没有被干死的其它农作物或许能得点半收。

我们这有一户淮河边上的农民,在沙土地里种了一二十亩白茬花生前期长势很好,被是五六月间的高温连炕带干全部死光了。类似的花生和玉米水稻等被高温干旱的惨状在农村很多。

象这样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农民的伤害,再加上人为的调低粮价,对农民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农民种田的各种农资和其它费用的疯涨,他们种田不要说增产增收发家致富了,能够在温饱线上挣扎脱农就已经很不错了。



耕地“抛荒”和“空心村”是伴随着新时代而产生的新名词。他虽然从侧面映射出,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和繁荣,但农耕以外的其它行业,从农村吸引出大批弃农从商、务工的农村人口。这些脱离种田的人口中,有的是剩余劳动力。有的被低粮价和高农资成本造成收不衍出,无奈逼离田地的。这就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土地抛荒现象。

在网上看到新闻说,明年国家要取消水稻小麦等粮食的托底收购价。粮食的价格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就象东北的玉米取消托底收购价后,玉米的市场价格就没有之前的托底价格高了。

有消息说:明年国家取消粮食的托底收购价格后,将对粮食进行价格补贴。以抵消取消托底收购价后,对种田农民实际收益的损失。但愿别是水涨船高式的补贴:就是补贴还没有暖热,农资和其它的费用就跟着涨价!


近年来国家也看到了粮价低,成本高对农民种田积极性的影响。也看到了土地日益抛荒严重性。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投资力度:整修农村的坑塘、道路,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今后,如果国家在补贴粮价的同时,再让种田的农民免费或半费的用着农资。农民感到种田能挣到钱了,土地抛荒的问题慢慢的就解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