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臘月廿三,是灶王爺下凡,你們那裡有什麼風俗?

合肥寶迅


我本已答過類似的問題,看到這個提問錯了,分不清灶王爺臘月廿三是上天還是下凡,只好將此題答一遍。臘月廿三不是灶王爺下凡日,而是灶王爺昇天日。

灶王爺在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由此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的傳統習俗。傳說灶王爺是人間之神,常年住在人間,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年上天一次。在灶王爺上的日子,民間我祭灶送灶王爺。過去祭灶的日子有的地方是二十三、有的地方是二十四,還有的人家是二十五,即民間所說的:“官家二十三,民間二十四、水上二十五”,這種說法也未必準確,如北方大多數人家不管是官是民選在二十三,也許是為了沾官字的貴氣,而南方有些人家是二十三,有些人家是二十四,水上人家二十五祭灶習俗已消失。由此可見,祭灶的習俗經長時間的演變,不再有官和民之分,只有地域上的差別了。

灶王爺又稱灶神、灶君公、司命菩薩、灶君司命、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等,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為一家之主,傳說玉皇大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灶王爺上天為主要是向天廷中的玉皇大帝報告人間得失,因他是一家之主,家中所有的事都歸他管,又因其被賦予監察人間世事的職權,因此,“亦上天白人罪狀”。

灶王爺可以說是人間的小神,在傳說中被賦予了這麼大的權力,尤其這種權力與每個家庭的安危息息相關,不僅可掌控每一個人的生死,還可以管人的今生來世,人們對他就不能小覷。於是乎,為了讓灶王爺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發”,民間滋生出關於祭祀灶神的五花八門的習俗來。如有的地方大搖大擺地祭祀,全家人都要參與,熱鬧而隆重,有的地方則悄無聲息地祭祀(唯恐將自家醜事說出來讓人聽到),只許經常與灶臺打交道的女主人祭祀,還有的地方連祭祀灶神也搞起了男尊女卑來,只准男人祭祀,不準女人參與(怕女人知道男人所做的壞事)。他們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讓灶王爺到天上說自己家的壞話。

俗語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古代最早祭祀灶神的是官家臘月二十三,古代官家在一年內做沒做過虧心事,他們心知肚明。因此,在祭祀灶神時,想方設法不讓灶王爺到天廷開口說話,因為灶王爺有監察職責,一定會秉公報告。於是,官家使出平時在官場上賄賂的伎倆來。如在祭祀灶神那天要蒸年糕,擺出蜜糖,供奉在灶王爺的神龕前,據說灶王爺吃了糖後,粘住了嘴巴,到天上說不出話來,民間稱之為“粘小人嘴”。這分明是既向灶王爺行賄,又極瞧不起灶王爺這尊小神,把他看作“小人”。還有的地方習俗,往灶王爺神龕前放酒糟,據說灶王爺在上天前,讓酒糟燻醉後,到天上就會迷迷糊糊,既說不出話,也想不起要報告的事來。

這此官家用如此之手段,一看就明白,他們是在用官場慣用的手腕來對付神靈。官家認為把灶王爺弄迷糊了,就不能讓他把凡間貪官汙吏所做的壞事報告到天廷,官家依然還是官家,一年一度送灶神,一年糊弄一次,毫髮不損。官家的醜陋心理在此暴露無遺,還把天廷當他們可以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世間,任由他們翻手為雨,覆手為雲,指鹿為馬。要知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灶王爺既為神靈,必然有其神通廣大之處,如此小伎倆怎麼能糊弄住他?一個人做壞事太多,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然而,中國古代很多民俗都產生於上行下效,此種官家糊弄神靈的辦法傳入民間後,成為民俗廣為流傳,這也就是封建社會利用群眾的迷信心理,目的不是糊弄虛無的神靈,反而是糊弄無知的平民百姓。


關山聽風


臘月二十三家鄉叫“辭灶”,灶王爺在各家做監督工作,辛苦一年,要到玉皇大帝那裡彙報一家的得失。所以家家蒸年糕相送,並祝願“上天言好事,下地如有神”,保佑家人平安。傳統年糕是大黃米(黍子),記得小時候母親蒸年糕,先將大黃米洗了,放盆裡一天,用手碾米能成粉末了即可。這個過程叫“粉米”。然後,把大鍋篦子上放上屜布,把米攤放屜布上,再插上紅棗,就開始蒸了。具體時間不詳,冬天燒炕,不太計較時間長短。開鍋後,黃燦燦的,香氣撲鼻。吃時要蘸白糖或紅糖,軟糯甜。不能太燙,會燙壞嘴巴,也不能太涼,黏在一起,挑不動。母親還有關照孩子們,不要吃多了,不消化。四十年前的回憶,回不去了。

補充,吃年糕,還寓意“長高個”、“高中”、發達,所以家裡有小孩子的必定會蒸年糕。年糕也是贈送親友的好禮品。


半支蓮6


全國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三為小年,而我們湖北這裡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習俗為掃揚塵,祭灶神,接灶王爺下來過年。

這天,家人先掃塵,即打掃揚塵,清掃廚房,整理鍋灶。

老爺子後祭灶。把從市集買回的灶神畫像貼在鍋灶邊,灶臺上擺上幾個碟碗,通常是一盤肉,一盤魚,一盤豆腐,一盤餈耙。有時會扣兩碗飯。

再燒三根香,他口裡唸叨:接灶王爺過年,保佑我全家平安,有吃有喝,不受火災……

有一次,我問老爺子為何要用餈耙供奉。他答:本來要供麥芽糖,把灶王爺的嘴黏上,讓他迴天上玉皇大帝那兒不要亂說話,叫他“上天言好事”。沒有麥芽糖,只好用餈耙代替。

我大笑:哈哈,餈粑好,餈粑好,太會就地取材了!這便是民間的智慧……


融融118


灶王爺要到家裡吃飯?

農曆臘月廿三在我們這裡被稱作小年,小年是區別於春節說的。

小年也是年,在這一天人們就會騎摩托車或自行車等早早的趕往集市,我們叫做“趕集”,買酒買菜賣肉,回來時候車子都是滿滿的。在鄉間小道一輛輛車子馱著滿滿的菜品回來,三三兩兩,也是一道風景。

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將要過年的喜氣上眉梢。在這一天小時候的我總是一整天都是滿滿的喜悅,因為有好多好吃的啊。

到了晚上,村子裡早早就炊煙裊裊,香氣四溢。家家戶戶都是歡聲笑語,殺雞宰羊的吠叫聲,切菜聲,稀落的鞭炮聲......無不說明這個日子的特殊。

豐盛的飯菜做好後,每家都會燃放鞭炮後再開始就餐,村裡裡、附近的鞭炮聲能斷續一個小時,接下來就是猜拳行令的聲音。

那麼為什麼這一天被稱作小年,而且人們會好酒好菜的美餐一頓呢?

我們這裡的說法是這一天是造神下凡的日子, 所以人們都會祭祀灶王爺,也叫祭灶。

誰家的飯菜比較豐盛,做的比較好吃,灶王爺就會到家裡嘗上一口,那麼這一家來年就會衣食無憂,平安祥順,大吉大利,興旺發達。當然這是傳說啦,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我們這裡還有個風俗就是在這一天出嫁的閨女是不能回門的,為什麼我也不清楚,應該是個陋習吧。

但是,現在這一切的一切也只能是回憶了。

感謝大家閱讀!


墨染酒歌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個很重要的節日,首先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迎接各路親朋回家過大年。二十三就是灶爺生曰啊,大家一早鞭炮齊鳴歡迎各路神仙到家過大年啦。曾記得小時候一句順口流是,灶爺生獻糖瓜,釘釘子,敬爺爺,再有七天過年啦。這就告訴人們過大年以此正式開始了,每天早上都要燒香拜神啦,一直到小年正月十五天天如此快活過大年就好啦,這就是我們陝西三秦大地的風俗習慣成自然啦。


李應年


臘月廿三俗稱小年,我們徐州這一帶也稱祭灶,過去集上有賣灶王爺的畫像買張回來貼在鍋灶邊,有講究的老婦口中唸叨保佑全家平安不受火災還燒三根香然後叩頭等。還有整理鍋灶,清掃廚房打掃衛生。至於吃頓好的,我們這好像炒頓肉吃吃,反正節日漸濃。從這天開始拉開過春節的序幕。磨豆付,蒸饅頭,炸丸子,烙煎炳一直忙到二十九。


俗人245922427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我們這裡好像沒什麼儀式。不過我們這天得好好的慶祝一下,因為這天是我和我外甥女的生日。

年輕的時候,沒過過生日。小時候,最多也就是吃一頓麵條。上班後工作忙了,也就顧不上了。50歲以後這幾年,在家人們鼓動下,也為了大家在一起聚聚,就開始過了。


潤物無聲26101067


臘月二十三,一家之主灶王爺上天彙報,一家當年直善惡。

我們豫西農村人當天傍晚會揭掉這一年的灶王爺畫像少燒掉,貼上新的一年的像,後在桌子上點三炷香,供芝麻糖和祭灶餅,家人過來鞠三個躬。外邊放個八響雷炮,才可就坐吃飯。


感謝有你陪伴永久


首先更正一下,臘月廿三,不是灶王爺下凡,而是上天。

傳說二十三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年來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家鄉有祭灶、掃塵、剪窗花的風俗。



一、祭灶

人們在灶王爺像前的桌案上供放水果、糖瓜。有俗語: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供放糖瓜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這樣,上天后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然後,燒轎馬,灑酒三杯,送灶王爺上天。

這個灶王爺到底是誰哪?



古代書籍對灶王爺是誰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炎帝、黃帝、祝融等。


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

漢族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悠久,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二、掃塵

起源於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民諺說:臘月二十三,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

這一天,房前屋後都要徹底進行打掃,屋裡衣被用具洗刷一新,犄角旮旯及屋柱屋樑等處一年的積塵,都要清除乾淨;座椅板凳箱櫃也要擦拭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三、剪窗花、貼窗花

剪貼窗花也是小年較盛行的民俗活動,舊時女子心靈手巧,一般都是即興創作,隨意性很強,可以剪動物,植物,更多的是福字或者喜上眉梢一類,為迎接新年增添喜慶氣氛。

過了小年,就進入了過年的節奏,正式拉開了迎接新年的序幕!

北方家鄉民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大肉,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玩一宿。

三十的晚上,灶王爺彙報完工作與諸神一道返回人間,那天人們準備好豐盛的年夜飯,包好餃子,“接灶”、“接神”,歡歡喜喜過大年。


那些舊時光


臘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爺。

臘月二十三也是我國傳統的小年節,我們這個地區這一天民間要祭灶,家家戶戶要祭奠灶王爺送他昇天上路。

這一天為什麼要祭祀灶王爺呢?那灶王爺又是一位什麼樣的神仙呢?傳說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每個家裡的灶王爺都要啟程上天庭,向玉帝彙報這家人的生活狀況,貧窮富貴,醜惡善美,讓由玉帝老兒根據情況給予獎罰。傳說灶王爺就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火神,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只是後來說法不一;借《經說》裡說法:“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這就是後來發展成現在的灶王爺。所以,這一天每家百姓們都要祭灶王爺送他上路,圖個吉利。祭灶時要將豐盛的食品酒菜列為貢品,灶王爺像下襬放整齊。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人們離不開灶臺,而民間稱灶王爺為廚神,是玉帝派到人間負責煙火、記錄善惡美醜的仙神;自然會祈求神靈庇佑,大吉大利。於是一年中的臘月二十三,一大早請一張灶王爺像貼在爐臺上,為來年討個好彩頭,這是臘月二十三一大早家家必做的事。祭灶王爺我們早上要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客面”。也有的家庭是“打糖祭灶”,何為打糖;其實就是熬糖,我們也稱作糖稀,用麥芽熬製。頭天晚上在灶旁擺上貢品,焚香跪拜,三叩頭後把麥芽糖糖抹在灶王爺的嘴上,事畢,全家人在收回麥芽糖留節日期間食用。

徐淮地區祭灶歷史久遠,漢代《風俗通義》便中有記述。城東城西不盡相同,基本上大同小異,有的人家清洗灶臺,擦得乾乾淨淨,換一張嶄新的灶王爺像。有些家庭尤其是有奶奶爺爺輩健在的,祭灶王爺從頭天晚上十點就開始了;在灶王爺像前,擺香案,擺供品,包水餃,放鞭炮,然後給灶王爺三叩九拜,行大禮,同時也拉開了迎新年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