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点心匣子是过年的回忆。

老北京人爱吃糕点。看亲戚、会朋友,甚至是提婚嫁娶、调和纠纷,手里免不了都要提溜着点心匣子。

老北京有句民谣讲:“送蒲包儿点心匣,亲戚就是咱两家。”蒲包儿指的是用蒲草包着的肉类、鱼类,点心匣子外面则是贴着印有各家字号的“红门票”。

还记得小时候,就爱跟大人一起去买点心匣子,看着店员麻利地称点心、用防油纸铺衬在盒子里,整齐地码在盒子里,最后盖上纸盒,附上一张大红纸。回家路上,哪个孩子的心不在点心匣子上?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北京经营点心的铺子不在少数,有好几家都享有盛名,单说几家老字号,就能把您给绕晕了: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村、桂香春……

奇怪的是,这几家卖的几乎都是南味糕点。北京为什么这么多南味糕点铺?这么多南味糕点铺,到底又该选哪家?

北京为什么这么多南味糕点铺?

这要从这些点心的起源说起。最早,点心匣子里的点心,都来自饽饽铺

早年间,北京城里流传着这么一段绕口令:

张伯伯,李伯伯,饽饽铺里买饽饽。

张伯伯买的饽饽大,李伯伯买了个大饽饽。

拿回家里给婆婆,婆婆又来比饽饽,比来比去差不多。

也不知是张伯伯买的饽饽大,还是李伯伯的大饽饽。

这里的饽饽就是馒头的意思。自元代起,忽必烈定都大都,随着蒙古族大量进京,蒙、汉杂居,风俗渐近。于是,大都市面上开始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的民族食品。

到清代,“饽饽”指的则是京城各色糕点。满、蒙、回、汉在一座北京城里共同生活,于是也就有了各色的饽饽:除了“蒙古饽饽”,还有“满族饽饽”。老北京旗人不仅把糕点称作“饽饽”,把水饺称为“煮饽饽”,还把烤烙的面饼叫做“硬面饽饽”。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硬面饽饽。

老北京人爱吃糕点,除了蒙、满饽饽,还有汉式点心清真点心,其中汉式点心中又包括京式点心南式点心,南式点心中又以广式苏式影响较大。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详细记载清末京城里各色糕点和名铺:

内外城糕点铺所制诸品,上之备祭祀之用,下之为馈节之需。各种应们为全份,如大八样、中八样、小八样,以至中果、南糖、小碟食等,皆以八种集成者。如另选一种买之亦可,但价较为全份者为昂。

当年以东西南大街合芳楼为最佳。此店始于道光中,至光绪庚子后歇业,前部工人及货色,皆移至

东四北瑞芳斋,东城惟此独胜。北城则桂英斋最佳,在后门外路东,为当年东安门外金兰斋之遗法。

满汉饽饽、南北细点”,可算是当时京城饽饽铺的主要经营范围了。甚至,还诞生了一系列行业黑话,比如,蒙、满点心叫“鞑子饽饽”,汉族点心为“大教饽饽”,回族点心为“清真饽饽”,北方点心为“北案儿”,清真点心为“素案儿”,南方点心则是“南案儿”,另外南方点心铺子还叫“南果铺”。

正是由于饽饽行业风生水起,北京人逢年过节拿点心匣子当礼送的习俗,也从此固定下来。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然而,数百年建起的高楼,倾塌也不过是一瞬的事情。民国初,京城风起云涌,大批随北洋政府北迁的官员新贵,大多来自南方,吃不惯北京流行的传统饽饽,浙江绍兴的周作人就曾发出“我在北京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的叹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京城曾经最出名的几大饽饽铺都转身隐退进历史的帷幕,只剩

南果铺稻香村遗留下来,在今天还成为了北京点心的符号。

南味糕点老字号间的爱恨情仇

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桂香春,这四家老字号糕点铺糕点,前三家都是“南案儿”,且都是苏式点心。

最早的是稻香村,来自苏州,原本是当地一家卖茶食糖果的老店,1773年在苏州观前街开业,名字取自《红楼梦》中的“柴门临水稻花香”。

后来苏州稻香村的伙计郭宝生北上闯荡,于1895年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开了家“稻香村南货店”,这也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老北京稻香村

自此,稻香村落户京都,三间门脸,二层小楼,进门后左边是青盐店,右边是茶食柜,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稻香村南货店”。稻香村前店后厂(那时又叫“连家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肉食,既好看又好吃,不但花样翻新,而且重油重糖,存放数日不干,在气候干燥的北京很受欢迎。

当年稻香村生产的冬瓜饼、姑苏椒盐饼、猪油夹沙蒸蛋糕、杏仁酥、南腿饼等在京师是初次露面,让习惯吃北方“大饽饽”的京城人享受到了精致的正宗南方美食。这家南味杂食店没多久就火了起来,大街小巷一传十十传百,食客络绎不绝。

然而店红是非也多,眼看稻香村生意红火,京城一时涌现出许多打着“稻香村”旗号的南味糕点,这就导致观音寺街的稻香村老店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北京前门大街

直到1911年,恰是清王朝的最后一年,观音寺街的稻香村老店被江苏常州人汪荣清买了下来。

汪荣清也来自苏州,出自1775年在苏州开业的桂香村老店。正赶上第二年民国建立,随着大量的南方来的官员新贵进京,于是专售“南案儿”的稻香村顺势崛起,再加上地段好,老字号也深入人心,稻香村老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不久,他在附近又开了家“桂香村”。

1916年桂花盛开的中秋,另一位和汪荣清一起进京闯荡的老乡,也是桂香村的股东之一——朱有清买下了桂香村的产权,在西单牌楼374号,也就是当时的白庙胡同口重新开业。其装修一派江南风格,经营方式也是前店后厂,在西单一带很有影响。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1961年西单北大街上的公私合营桂香村食品店

同样是1916年,曾是上海“王仁和”茶食店学徒、长期为桂香村做代销食品的江苏人张森隆(又名春山)也决定自立门户,在东安市场创办了“稻香春”食品店。张森隆还从苏州上海等地请来多位名技师,自产自销南味糕点,当时共有店员、学徒100多人。到了1920年又把东安市场的一些小商号买下来将稻香春扩建成三层楼,成为东安市场里垄断南味食品经营大店。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如今的稻香春门店,招牌还是郭沫若的笔迹。

据传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三家还曾订立了一个“君子协定”,共同商定三家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南城、西城、东城经营和发展,并且也一直信守承诺,可谓一场佳话。

桂香春的资历则比上述三家浅得多,它成立于1984年,最开始也以南味糕点为主,后以生产清真糕点为经营特色,抢占了清真糕点这个相对寂静的市场。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如今的桂香春门店

据说其早期经营者是西单食品系统的,自然和桂香村有一定的渊源。所以,所谓的“稻香”“桂香”或者“村”“春”之分,并非山寨,而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南味糕点哪家强?进店买这些靠谱!

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你是蹭名气,还是山寨别家,只要东西好,好吃即是正义。接下来,就每家店推荐几款,春节带回家也倍儿有面不是?

稻香村(认准三禾牌)

  • 牛舌饼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如果要票选最受人喜爱的稻香村点心 Top3,我想牛舌饼极有可能拔得头筹。

它是为数不多的咸口糕点,椒盐甜香几乎老少皆宜。皮香酥掉渣,起酥程度非常高,椒盐馅料油润醇香,咸甜适口。

  • 枣花酥 / 枣泥酥 / 枣泥方酥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稻香村的枣泥产品都特别优秀,像枣泥酥枣泥方酥枣花酥,喜欢枣泥的一定不要错过。

都是枣泥馅儿,枣泥酥里其实是带着核桃仁的,第一次吃简直惊为天人。枣花酥的枣泥则更纯正,造型也好看,简直送人必备。

  • 山楂锅盔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糕点一般都比较腻,而山楂的作用就是解腻,酸酸甜甜的,比较开胃。

稻香村的山楂锅盔外皮奶香酥脆,内馅儿就像山楂酪,微酸,吃多了也不会腻,可以说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桂香村

  • 鲜花玫瑰饼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桂香村的鲜花玫瑰饼,图源大众点评。

桂香村的招牌糕点之一,有传统、精品、黄油、糖醇几种……

整体不是很甜,馅料中带着玫瑰花腌制后味道的香,且不腻,即使不太喜欢吃甜食的人也能接受。

  • 蛋黄酥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桂香村的蛋黄酥,图源大众点评。

酥软的外皮下包着一整颗咸蛋黄,中间还包着豆沙馅。一口咬下去,口感“刚刚好”。


稻香春

  • 眉毛肉饺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老板张森隆开“稻香春”之前,在东安市场摆摊,卖的就是眉毛肉饺,可算是稻香春有百年历史的招牌产品了。

眉毛肉饺制作时没有任何添加剂,而且是限量销售的,需要预定。24元一斤(10元订金),需要周三至周五预定,周五取。

  • 椒盐大饼

椒盐大饼是稻香春的招牌之一,是无数老北京眼中“小时候的味道”。

它的外表平平无奇,直径15厘米左右,厚1厘米左右,发酵的面包粉两面棕黄,包裹着薄薄一层椒盐馅,但却滋味咸香,过口难忘。

桂香春

  • 玫瑰饼(酱)

老主顾最爱这里的玫瑰酱,每到新玫瑰酱上市的时候,桂香春门口总排起长队,就为尝一口新鲜的玫瑰饼。

  • 一品烧饼/椒盐烧饼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 枣泥儿馅儿的一品烧饼,图源大众点评。

一品烧饼是枣泥馅儿的,外皮酥脆芝麻也不少;另外有点像牛舌饼的椒盐烧饼也是畅销品种。

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

除此之外,还有像百年义利(威化饼干)、大顺斋(糖火烧)、桂顺斋(蜜三刀、拿破仑)、宫颐府(老婆饼、拿破仑)、祥聚公(槽子糕、姜汁排叉)、

聚庆斋(芙蓉糕、萨其马)等等老字号,您有时间都可以试试。

如今,北京的点心,不再拘泥于南派北派,而是将西派的面包饼干也都网罗进来。

有像稻香春这样的在京城火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拿破仑这样的老式糕点做得炉火纯青;也有清真糕点,洁白的糯米年糕上豪放地铺着豆馅儿和金糕;还有各餐厅酒店烘焙部出品的礼盒,绘着牡丹等热闹图案的木盒,拎出来便华贵气派。

可以想见,北京点心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不只代表着旧日的礼制,习惯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每一份点心,从厨房到食客手上都经历了遥远路途,最终才被郑重地吃掉,点心在情谊和祝福中达成了圆满。

说了这么多,您过年回家打算带哪家的点心匣子?

· end ·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领导小组,《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丛书·食品加工卷·桂香村》

[2] 姚华容 张亚群主编《坊间珍闻——什刹海访谈录》,《公和魁清真饽饽铺》

[3] 风味星球,《老北京过年的点心匣子里都有什么呀?》

[4] 福桃九分饱,《稻香村之争,北京居然败了》

[5] 北晚新视觉,《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村桂香春……老北京人教你过年买哪家点心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