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莊公二十九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65年,周惠王十二年期間的五件事:一是魯莊公興建馬廄;二是鄭國入侵許國;三是秋季發生蟲災;四是冬天在諸地、防地築城;五是周大夫樊皮背叛周惠王。

《莊公三十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十三年期間的三件事:一是周惠王命令虢公討伐樊皮;二是楚國公子元被楚申公殺害,鬥谷於莬成為楚國令尹;三是魯莊公與齊桓公在濟水舉行非正式會見,討論山戎國之事,及燕國之事。

《莊公三十一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63年,周惠王十四年期間的一件事:齊桓公向魯國奉獻捷報,其目的是向魯國炫耀,不聽我的,就會像四夷一樣被平定。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經】指《春秋》;【傳】指《春秋左氏傳》

【經】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廄。夏,鄭人侵許。秋,有蜚。冬十有二月,紀叔卒。城諸及防。

【傳】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廄。書,不時也。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夏,鄭人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秋,有蜚,為災也。凡物不為災不書。

冬十二月,城諸及防,書,時也。凡土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樊皮叛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夏,次於成。秋七月,齊人降鄣。八月癸亥,葬紀叔。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冬,公及齊侯遇於魯濟。齊人伐山戎。

【傳】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討樊皮。

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執樊仲皮,歸於京師。楚公子元歸自伐鄭,而處王宮,鬥射師諫,則執而梏之。

秋,申公斗班殺子元,鬥谷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經】三十有一年春,築臺於郎。夏四月,薛伯卒。築臺於薛。六月,齊侯來獻戎捷。秋,築臺於秦。冬,不雨。

【傳】三十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非禮也。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譯文

二十九年春季,新造延廄。《春秋》所以記載這件事,是由於不合時令。凡是馬,春分時節放牧,秋分時節入馬圈。

夏季,鄭國人入侵許國。凡是出兵,有鐘鼓之聲叫做“伐”,沒有叫做“侵”,輕裝部隊快速突擊叫做“襲”。

秋季,發現蜚盤蟲,成了災。凡是事物不成災,《春秋》就不加記載。

冬季十二月,在諸地和防地築城。《春秋》記載這件事,是因為合於時令。凡是土木工程,蒼龍星出現,此時農事完畢,就要做準備了;大火星出現,就要把用具放到工場上,黃昏,營室星在南方出現,就要築牆立板,冬至以後不再施工。周大夫樊皮背叛周惠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三十年春季,周惠王命令虢公討伐樊皮。

夏季,四月十四日,虢公進入樊國,俘虜了樊皮,帶到京城。楚國的公子元攻打鄭國回來,住在王宮裡。鬬射師勸阻,就把他抓起來帶上手銬。

秋季,申公鬬班殺死子元。鬬穀於菟做令尹,自己捐獻家財,來緩和楚國的危難。

冬季,魯莊公和齊桓公在魯國濟水非正式會見,策劃攻打山戎,因為山戎危害燕國的緣故。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夏季,六月,齊桓公來魯國奉獻討伐山戎的戰利品,這是不合於禮的。凡是諸侯討伐四方夷狄有功,就要奉獻給周天子,周天子用來警戒四方夷狄;在中原作戰就不這樣。諸侯之間不能互相贈送俘虜。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註釋

1.日中:指晝夜長短相等,是春分這一天。《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2.許:(xǔ栩)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姜姓,戰國初期為楚所滅,一說滅於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詩·魯頌·閟宮》:“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晏子春秋卷五·內篇雜上》:“景公伐魯,傅許,得東門無澤。”《左傳·隱公十一年》:“夏,公會鄭伯於郲,謀伐許也。”

3.蜚:(fē飛)昆蟲名。草螽。一種有害的小飛蟲。《管子·形勢》:“蜚蓬之問,不在所賓。”《左傳·莊公二十九年》:“秋,有蜚,為災也。”《鶡冠子·天權》:“鳥乘隨隨,軀蜚垂鞦。”

4.龍:(lóng隆)龍為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能興雲降雨。我國古代天文學,將天空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大天區,每個天區依其可見的星體所組成的形象分為宮或宿。二十八宿的形成文字,最早是在戰國初期(公元前五百年),但據現代考古研究,在出土的夏、商大量甲骨文卜辭中,亦多見這些星名,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五千年),亦多見天象圖。本文所指的龍,是指東方蒼龍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所組成的圖案,與甲骨文中的龍字非常相像,所以上古稱之為龍星。近年來考古發現了一些新石器時期的龍形祟拜物,及許多飛龍化石。這些龍形物與天上的東方蒼龍形象是如此近似,充分說明它們在古代先哲的原始思維中具有形態上的同構性和功能上的一致性。這些龍都有潛、現、躍、飛的功能,與生活在大地上的蛇、巨蜥、鱷魚等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而東方蒼龍七宿,不僅有潛、現、躍、飛、亢的功能和形象,還可以作為季候觀測的主要標誌。《易·乾·初九》:“潛龍,勿用。”《易·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詩·周頌·載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左傳·桓公五年》:“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說文》:“龍,鱗蟲之長也,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

5.見:(xiàn縣)《易·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管子·形勢》:“見與之友,幾於不親。”《老子·七十二章》:“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論語·泰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禮記·中庸》:“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荀子·勸學》:“天見其明,地見其光。”《韓非子·二柄》:“故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廣韻·霰韻》:“見,露也。”《集韻·霰韻》:“見,顯也。”《漢書·元帝紀》:“天見大異。”顏師古注:“見,顯示。”這裡用為出現、顯露之意。

6.畢:(bì幣)完畢、結束。《晏子春秋卷四·內篇問下》:“作窮於富利之門,畢志於畎畝之業。”《史記·項羽本紀》:“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舞劍。”沈括《夢溪筆談·活板》:“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

7.戒:(jiè界)《詩·小雅·楚茨》:“禮儀既備,鐘鼓既戒。”《詩·小雅·大田》:“既種既戒。”《詩·商頌·烈祖》:“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周禮·太史》:“戒及宿之曰。”《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禮記·禮器》:“七曰戒。”這裡用為齋戒之意。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8.火:(huǒ夥)火星之簡稱。又名大火。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恆星之名,心宿二,古稱“大火”,亦簡稱火。《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論衡·言毒》:“火為口舌之象。”

9.水:(shuǐ涗)星名。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方列星七宿的總稱。《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

10.栽:(zāi災)築牆立板。《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左傳·定公元年》:“庚寅栽。”《左傳·哀公元年》:“裡而栽。”《說文》:“栽,築牆長版也。”

11.至:(zhì志)冬至的簡稱。《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謹於日至。”《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易·復·象》:“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12.梏:gù故)《周禮·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呂氏春秋·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說文》:“梏,手械也。”這裡用為木手銬之意。

13.紓:shū梳)《詩·小雅·采菽》:“彼交匪紓。”《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說文》:“紓,緩也。”《宋史·李蘩傳》:“民力稍紓,得以盡于田畝。”這裡用為寬緩、寬鬆之意。

14.中國:全國的中心地區。古代人多建都於黃河南北,故稱其地為中國,與現在的“中國”一詞含義不同,而與“中原”、“中土”、“中州”、“中夏”、“中華”等含義相同。這裡用為國中之意。《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管子·侈靡》:“事左中國之人,觀危國過君而弋其能者,豈不幾於危社主哉!”《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講:莊公·莊公二十九、三十和三十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