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春秋战国时候的澄城属于秦国还是晋国?

秀盛君


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河指的就是黄河,河西之地就是黄河以西地区,大致包括今陕西渭南市的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华县、澄城县。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其临界点就是“三家分晋”,以前称春秋,以后称战国。史载,“春秋时期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犬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若能攻占逐戎,其地即为秦有。”可见在法理上“河西之地”这个空头支票应该是秦国的。

秦晋争霸时期,河西之地这地方位于秦晋两国之间,是大荔戎国、白狄部落的领土。不属于秦晋任何一个国家。晋献公时期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此时河西之地已经属于晋国。秦晋韩原大战,秦穆公打败晋惠公并将其俘虏,晋国将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

公元前45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东周进入战国时期,与秦国隔河相望的地方成了魏国的地盘。魏文侯变法,吴起进攻秦国河西之地,秦国大败,河西之地归魏国。80年后秦国商鞅变法崛起,大败魏军,河西之地归秦国所有。

秦国占领河西之地,据黄河、函谷关,可攻可守,到秦昭襄王之时与六国力量发生根本性逆转,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结束春秋时期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


睁眼看西安


澄城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北部,它东靠合阳,西接白水和蒲城,南部就是大荔县。春秋战国时期的澄城在地理上虽不尽和今天澄城一致,但,最主要的是它们处于洛河以东是确凿无疑的。

河西之地的争夺是春秋秦晋、战国秦魏争夺的焦点。澄城一地的归属应该归于河西之地的争夺,下面我们通过河西之地的争夺来看看澄城的归属问题。

春秋初期,河西之地有一些小国、如梁、芮、大荔等国。但是他们大多从属晋国。

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大战,秦国获得一部分河西地区。公元前641年,秦攻取梁国,改名少梁。公元前617年,秦伐晋取北徵,可知此前北徵属晋,河西之地为秦晋和一些小国共有。

三家分晋时候,魏国获得原晋国占有的河西之地,在横跨河西中部。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攻打河西,占领少梁。此后在吴起的领导下,完全控制河西之地,秦国退守洛河。

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秦献公得庞城。公元前354年,秦孝公攻取少梁。后来,魏国与赵国、韩国、齐国在中原纠缠之际,占领大部分河西之地。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尽占河西之地。

春秋初期,澄城不属于秦晋任何一国,但是所属国可能从属于晋。春秋时期,该地可能在两国之间摇摆,但是到了三家分晋时候,魏国占据横跨河西中部地区,可知澄城在那前后是属于魏国的,一直到魏尽占河西之地。后来,秦又不断蚕食河西之地,到了秦惠文王时期尽有之,澄城就一直归秦了。


先秦史


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澄城地域(那时候没澄城,澄城是1000年以后的事),不能不说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原有周室两个诸侯国;梁国和芮国,澄城地域属梁国。公元前640年秦穆公占领梁芮二国,将河西大部纳入秦国。至此澄城地域归秦国,此后河西之地一直被秦、晋两国反复争夺,但大体是秦国占有河西的西半部分(洛水流域),晋国占有河西的东半部分(黄河流域)。秦晋反复争夺河西之地(含澄城地域)357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后,晋占有的河西之地为魏国继承。公元前418年魏夺秦河西之地,筑少梁城(韩城)临晋(大荔)元里(澄城)郑县(华县)郃阳(合阳)被魏夺取了黄河与洛河之间的大片秦国领土,并在这里设置河西郡,秦发兵50万倾国来夺,被吴起5万军击败。公元前408年秦简公筑重泉城(蒲城)为军事据点,秦迁都于栎阳(阎良)志在与魏争夺河西之地。其间反复争夺秦占优。商鞅变法后秦国日强,秦与魏在雕阴(富县)激战,俘获魏将龙贾,斩首8万,魏国战败逼迫于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年)交出占领的河西之地,元里(澄城)复归于秦。


雲澹風輕66094460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建县,以县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县治始设今址.

  据《尚书·禹贡》记载,周以前,处于传说中之雍州.

  春秋属晋,为北徵(今蒲城县避难堡)、王官(今善化乡居安村西)及郊 澄城县地,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战国初,属魏.秦、魏争夺,后归秦,隶重泉(今蒲城地).   秦(前221—前206)置北徵县,属内史.

  楚汉相争之际,属塞国,隶重泉.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汉灭塞国后,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属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复设北徵县,后易名徵县,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新莽改三辅为六尉郡,改徵为氾爱,归列尉大夫.

  东汉光武帝东都(25)之后,撤销氾爱,辖地并入合阳(一说并入重泉).

  三国曹魏(220—265),属雍州冯翊郡.

  西晋(265—316)归属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立澄城郡,辖澄城、五泉、三门三县(五泉、三门分别在今澄城县西部与南部.三县原均为合阳县地).孝文帝十年(486),郡内增设宫城(今合阳县地)、南五泉(今大荔县朝邑镇)两县.太和十一年(487),澄城郡改属华州.

  西魏大统六年(540),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废帝三年(554),澄城郡属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五泉、三门两县,辖地并入澄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销澄城郡.大业三年(607),澄城县属冯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长宁河南(今洛城村西)设长宁县,贞观八年(634)撤销.澄城县之隶属随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应变更.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京畿道;天宝元年(742)属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同州.长庆四年(824)将澄城县的抚道乡(今县西部)划归奉先县(今蒲城县).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属同州.

  北宋元丰末年(1085),属永兴军路同州.

  金皇统二年(1142),属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属陕西行中书省,先后属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属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隶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5—17年(1926—1928)因军阀混战,属无所依.民国22年(1933)由省直辖.民国28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所大荔).   

194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澄城全境,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归大荔分区.1950年大荔分区撤销,归渭南分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澄城县建制撤销,将韦庄、醍醐、业善、寺前地区划归大荔县,其余并入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县制,划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复归澄城,属渭南专区.

 

澄城前拱原阜,后依山陇,地形复杂,地理 澄城县 地图位置险要,是历代屯御敌的战略要地.吴起在此屯兵,郭子仪率兵征叛,李自成抗击官兵,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过深沉的足迹.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隋文帝修建行宫,唐名相魏征在此受封.历史上曾有过"澄城八景\

一个好同志


春秋属晋,战国初,属魏。秦、魏争夺,后归秦。


刘坤坤628


澄城,在北魏时期建县,周以前处于雍州。春秋属晋,战国初属魏。


皙大


澄城古属雍州,春秋时属晋国。秦始设北澂县,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县治一直沿用至今。


我不是那谁么


春秋时属晋,在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到了战国初期,属于魏。后来秦与魏争夺,后归秦,隶重泉。秦(前221—前206年)置北徵县。


笔触江湖


按地理和区域分它属於晋国,现在的山西省。


用户58726381238


河西之地,争来争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