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新疆瑪納斯:天鵝飛 旅遊旺

新疆瑪納斯:天鵝飛 旅遊旺

1月15日,天鵝在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嬉戲。 袁彬峰攝


1月15日,天剛矇矇亮,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護隊隊長劉永軍和兩名管護隊隊員就帶著200公斤玉米來到溼地公園核心區,給這裡的鳥兒投食。進入冬季後,這是管護隊隊員們每天都要做的一項工作。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地處世界候鳥遷徙3號線上,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更是候鳥飛越天山的“能量補充站”。每年有數百萬只候鳥在此經停後南遷或北飛。從2008年起,瑪納斯縣啟動了“退耕還溼、退牧還溼”工程,通過制定政策,鼓勵農牧民退出溼地範圍裡的耕地草場,保護生態。如今,已退牧還溼6萬多畝,退耕還溼1萬多畝。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黨支部書記顧軍介紹,自2008年以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面積已從當初的9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7萬畝,溼地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1米,溼地公園內的野生動物達到331種,植物200餘種。

隨著溼地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從2010年開始,陸續有天鵝來此越冬,且數量越來越多。今年到目前,溼地公園的天鵝數量已超過1000只。

溼地生態好了,鄉村旅遊也就跟著熱了起來。

瑪納斯溼地一年四季的美景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而來。與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毗鄰的蘭州灣鎮八家戶村、廣東地鄉小海子村,成為最早受益的村子。這幾年,八家戶村把鄉村旅遊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傳統民居修復,積極發展農家樂等,村民的腰包也因此鼓了起來。

“遊客一年比一年多,看完美景,就到我們村裡吃農家飯、購買農副產品,我們吃上了‘生態飯’。”蘭州灣鎮八家戶村溼地原農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華說。

同樣,緊鄰溼地的廣東地鄉小海子村,也傾力打造“特色水鄉遊”品牌,不少村民利用自家院落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前幾年每到10月底,村民黃豔梅一家就像候鳥一樣搬到縣城的樓房居住,但這兩年她卻一直住在村裡。“現在我們開起了農家樂,冬天也要接待遊客。”黃豔梅說。2019年,黃豔梅經營農家樂的收入達到30萬元。

小海子村黨支部書記劉紅偉介紹,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小海子村2019年從事農家樂、民宿、經銷特色農產品的農戶發展到40多戶,去年旅遊業帶動全村人均增收58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